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8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845篇
测绘学   442篇
大气科学   344篇
地球物理   550篇
地质学   1509篇
海洋学   43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32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张鹏  温忠义 《工程地质学报》2020,28(S1):252-258
基于广州市区域地质条件等特点和在风险区划理论知识支撑下,构建了广州市规划建设地质风险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为采空区、岩溶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和人类工程活动7个因子和11个二级因子。通过GIS软件,绘制了广州市规划建设地质风险分区图,共划分城市建设用地优良区、中厚松软土区、厚层松软土区、山地区、岩溶弱发育区、岩溶强发育区、采空区7个区,其中进行高强度开发和中等-高强度开发的地区有优良区、中厚松软土区、厚层松软土区、岩溶弱发育区,占广州市面积的46.7%,适度开发为岩溶强发育区和采空区,占广州市面积的3.7%,限制开发主要是山地区,占广州市面积49.6%,同时给出了不同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地质风险。对地质条件类似的其他城市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62.
主动实时数据库系统触发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主动和实时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现代应用的主动实时数据库系统(ARTDBS)的触发器机制,并基于Windows NT平台实现了触发器的执行。  相似文献   
963.
利用LN-3型数字化水位仪的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获得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0S3~0S30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检测到2S1、1S2、1S3、2S5和2S6等5个谐频球型振荡,同时记录到一些明显的振型的谱线分裂现象。用水位观测资料提取了0S3、0S4和2S1等3个振型的谱线分裂周期,虽然3个振型均只得到2个单峰,但地球自由振荡谱线分裂现象的检测为研究地球的深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不同类型的观测资料。研究表明,用数字化水位仪的观测资料可以提取到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振荡,为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964.
本文根据区域台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云南省龙陵地区1971年至1980年的小震平均节面解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1971年2月至1975年11月,平均节面解的P轴方位同北东—南西向的区域应力场一致;2.大震前半年和大震后两天的P轴方位变为340°和176°,同主震的P轴相一致;3.强余震前的小震平均节面解同强余震的节面解相似;4.1977年至1980年3月,P波初动符号的矛盾比上升到30%以上,在此期间本区未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最后讨论了本文所得的结果及其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965.
依托自行研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力耦合吸附/解吸实验系统,测定了不同围压和孔隙压力组合条件下,煤样加载破坏过程中不同加载阶段的瓦斯解吸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了轴压、围压和孔隙压力对含瓦斯原煤解吸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煤样整个加载破坏过程中,受载原煤瓦斯解吸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V”型变化趋势,且最小出现在屈服强度阶段,最大出现在脆性破坏阶段;受载原煤瓦斯解吸量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随吸附平衡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66.
电离层层析重构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闻德保  吕慧珠  张啸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611-3616
自适应联合迭代重构算法是电离层层析成像中一种收敛速度较快的反演算法.然而,在电离层电子密度重构过程中,该方法对迭代初值的精度要求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约束自适应联合迭代重构算法,该方法通过附加合理的平滑约束,减弱了没有观测信息的格网对迭代初值精度的依赖性,有效地提高了反演结果精度.数值模拟实验和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证实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在重构精度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67.
胡阿香  文静  彭建堂 《地质通报》2023,42(7):1166-1178
湘中锡矿山锑矿床目前研究程度已经很高, 但对该矿区锑矿石发生巨量堆积的原因仍不清楚。热液矿床巨量矿石的堆积过程, 实际上就是大规模流体汇聚并发生有效沉淀的过程, 因此, 对锡矿山矿区流体演化过程和沉淀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其巨量矿石的堆积机制问题。锡矿山矿区方解石非常发育, 且与成矿关系密切, 是研究该区流体作用的理想对象。对该区不同期次方解石进行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 初步刻画了该区流体演化过程和矿石沉淀机制。研究表明, 不同期次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基本相同, 主要为Ⅰ型(纯液相包裹体)和Ⅱ型(富液相两相包裹体), 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不发育且个体小, 成矿晚期流体包裹体发育程度中等且个体较大, 成矿后流体包裹体非常发育且个体很大。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显示, 该区经历了2次独立的成矿事件: 主成矿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的热液, 这种热液有利于锑的大规模迁移, 矿石沉淀机制为流体混合作用; 成矿晚期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热液, 这种热液中锑的浓度明显小于主成矿期, 矿石沉淀机制为冷却作用; 成矿后还存在一期热液事件, 其流体为一种低温、低盐度热液。锡矿山矿区矿石巨量堆积主要与主成矿期成矿作用有关, 该期成矿流体中锑的浓度高, 流体规模巨大, 且流体混合作用这种矿石沉淀机制非常有利于超大型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8.

晚中新世以来, 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堆积的风成红粘土沉积层序蕴含着晚中新世-上新世时期丰富的古气候变化记录, 对破译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和理解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黄土高原由西向东的6个代表性风成红粘土剖面进行分析, 旨在探索其中的周期性降雨模式。借助磁化率这一对夏季风活动较为敏感的代用指标, 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的红粘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频谱分析。结果揭示, 红粘土中表现出明确的400 ka偏心率周期, 以及1.2 Ma和173 ka的斜率周期。进一步的研究中, 分析了位于20° N的中国东南沿海和40° N的黄土高原北界的日照量以及两者之间的日照梯度。在这一范围内, 太阳辐射的振幅调制(AM)主要显示出400 ka和100 ka的偏心率周期, 而其纬向日照梯度不仅呈现偏心率周期, 更明显地展现了1.2 Ma和173 ka的斜率调制周期。这也解释了黄土高原的季风气候除了受常规的偏心率周期调控外, 还受到1.2 Ma和173 ka斜率周期的制约, 尤其是1.2 Ma周期的影响尤为显著, 为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季风变化提供了新的时间参考框架。斜率周期通过调整太阳辐射的纬向差异, 进而影响热带辐合带(ITCZ)的位置和海陆温差, 从而对夏季风的强度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969.
准确识别雪崩潜在释放区或雪崩高易发区域对高寒山区工程建设减灾防灾意义重大,特别是在雪崩监测数据缺失地区,能够提供重要的区域性灾害风险预估参考。本文以新疆天山地区伊阿铁路沿线区域为例,将铁路沿线154个雪崩范围形成区作为评价样本,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雪崩易发性评价,构建新疆天山地区伊阿铁路沿线雪崩易发性评价体系;开展基于数据叠加的雪崩潜在释放区(PRA)识别,绘制伊阿铁路沿线雪崩潜在释放区分布图,并对两个结果通过Kappa系数和AUC值进行检验,并对比讨论。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SVM)、多层感知器(MLP)、PRA的Kappa系数分别为0.806、0.774、0.600;AUC值分别为0.993、0.961、0.802,机器学习算法在雪崩易发性评价中的表现优于传统的基于数据叠加的雪崩潜在释放区识别算法;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均精度高,其中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表现最佳,优于多层感知器(MLP),评价结果比较符合野外雪崩发育实际情况,可为高寒山区重大工程建设的雪崩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雪崩潜在释放区的自动识别算法评价能力较弱,评价结果基本符合野外雪崩发育实际情况,对于缺乏可用数据的高寒山区具有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970.
通过对我国海域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并结合近十年来的编图成果,概要论述了研究区的地球物理场以及宏观地质特征,总结了中国海及邻域的宏观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中国海及邻域所在的欧亚板块可进一步分为东亚大陆构造域和东亚大陆边缘构造域,地质构造复杂;印支运动结束了古全球构造阶段转而进入新全球构造阶段,从而奠定了中国海及邻域形成演化的基础;古全球构造阶段是由北向南发展,北老南新;新全球构造阶段是由南向北、自西向东发展,南早北晚,西老东新;从古全球构造阶段到新全球构造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块体的发展存在同序时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