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1篇
  免费   724篇
  国内免费   1706篇
测绘学   358篇
大气科学   310篇
地球物理   657篇
地质学   3478篇
海洋学   684篇
天文学   120篇
综合类   496篇
自然地理   2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420篇
  2004年   770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3年   2篇
  1937年   5篇
  1934年   4篇
  1933年   9篇
  1926年   4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西藏南部印度-亚洲碰撞带岩石圈:岩石学-地球化学约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拟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基础, 结合地球物理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成果, 从一个侧面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特别是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岩石圈结构、组成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印度-亚洲主碰撞带具有青藏高原最厚的地壳, 由初生地壳及再循环地壳两类不同性质的地壳构成; 青藏巨厚地壳是由于构造增厚及地幔物质注入(通过岩浆作用) 增厚两种机制形成的.碰撞以来藏南地壳加厚主要发生在约50~25Ma期间.青藏岩石圈地幔在地球化学和岩石学上是不均一的, 至少存在3种地球化学端元: (1) 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端元; (2) 印度陆下岩石圈端元; (3) 新特提斯闭合前青藏原有的岩石圈端元.在青藏高原还发现了一批壳幔深源岩石包体及高压-超高压矿物, 对于认识青藏深部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识别出青藏高原现今存在3种岩石圈结构类型: 第1种, 增厚的岩石圈(帕米尔型); 第2种, 减薄的岩石圈(冈底斯型); 第3种, 加厚-减薄-再加厚的岩石圈(羌塘型).这3类岩石圈是否在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 尚无明确的证据, 需要在今后加以注意.研究表明, 沿冈底斯带后碰撞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 可能与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在后碰撞阶段的断离及印度大陆岩石圈向青藏的持续俯冲作用有关, 但西段、中段与东段的动力学机制不相同.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羌塘、可可西里等地区), 后碰撞钾质-超钾质火山活动, 可能与波状外向扩展式的软流圈上隆引起的减压熔融有关.在高原北缘西昆仑、玉门等地区, 其形成机制可能为大规模走滑断层引起的减压熔融.青藏高原后碰撞火成活动具有明显而有规律的时空迁移.同碰撞的林子宗火山活动在65Ma左右始于冈底斯南部, 标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开始.于45Ma左右火山活动向北迁移到羌塘-“三江”北段, 开始了后碰撞火山活动; 然后自内向外迁移, 即北向可可西里、南向冈底斯(在冈底斯内部又自西向东)、东向西秦岭迁移; 最后(6Ma以来), 再分别向高原的西北、东北、东南三隅迁移.结合已有地球物理资料,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它可能暗示由印度和亚洲大陆板块碰撞所诱发的深部物质(如中-下地壳、软流圈地幔物质) 流动.   相似文献   
72.
中国学者在数学地质学科发展中的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大  夏庆霖 《地球科学》2009,34(2):225-231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 中国学者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非线性地质学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如提出和发展了地质异常定量预测理论、“三联式”数字找矿理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混沌边缘成矿理论、多重分形矿产预测理论与非线性信息提取和综合技术(如C-A模型和S-A模型、模糊证据权模型)等, 并在矿产勘查、环境和地质灾害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学者对数学地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并在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担任重要职务.中国数学地质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优势领域和特色方向, 并成为当今国际数学地质研究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73.
The Tongbai-East Qinling Mountains,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entral orogenic belt,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s in China and contains lots of orogenic-type and VMS-type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type)metallogenic systems.The Dahe and Shuidongling VMS-type Cu-Zn deposits,located in the Erlangping Group in Tongbai and East Qinling Mountains,respectively, show similar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The Huoshenmiao Formation in the East Qinling region and the Liushanyan Formation i...  相似文献   
74.
首次系统地利用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牙形石化石, 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获取牙形石微区原位元素含量信息.结果显示, 牙形石的Ce异常和稀土总量出现快速的波动, 它们均反映出P/T之交环境(氧化-还原、生态条件等) 的不稳定性.这些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很好地与古海洋环境和生物绝灭事件耦合.这一研究将为系统探索全球古生代末生物大灭绝及其后生物复苏的过程、时限与古海洋化学及古生态变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并有望对这些重要科学问题提供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75.
稀疏脉冲反演实际上就是利用反褶积原理, 从带有噪声的地震道中计算出具有稀疏分布特征的反射系数的振幅和时间.稀疏脉冲反演是非线性优化问题, 通常都是把非线性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优化问题, 然后用线性优化算法求解.以范数约束为基础, 提出L1-L2范数联合约束求解的方法.该算法采用了目前国际流行的内点算法, 与传统的优化算法相比, 这种算法具有精度高, 速度快的优点.通过研究人工模型和南海某油田实际数据, 表明该算法的计算结果和测井记录吻合好, 提高了地震分辨率, 目的层段分辨率优于8m.利用反射系数剖面预测的储层厚度和开发井吻合很好, 大大地降低了资源量计算的风险和油田开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6.
青藏高原分布有羌塘—囊谦—滇西和冈底斯两条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羌塘—囊谦—滇西超钾质岩浆活动的峰值时间为40~30Ma,主体岩石具有Ⅰ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30~24Ma期间羌塘中、西部出现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主体岩石以贫SiO2、高CaO、Al2O3和低MgO/CaO为特征。冈底斯新生代超钾质火山岩也显示I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其形成时间为25~12Ma。综合超钾质岩石的实验资料,可知区内I型超钾质岩的源区以富硅、富钾流(熔)体交代形成的金云母方辉橄榄岩为主;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源区则以斜辉橄榄岩地幔为主。囊谦—滇西Ⅰ型超钾质岩带空间上严格受红河走滑构造带所控制,40~28Ma出现I型超钾质岩浆活动,16Ma转变为OIB型钾质火山岩。岩浆源区从岩石圈地幔向软流圈演变,暗示大型走滑断裂引起的岩石圈地幔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是导致交代岩石圈地幔金云母分解熔融产生区内I型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羌塘中部35~34Ma有软流圈来源为主的钠质碱性玄武岩岩浆的喷发,30~24Ma转变为以岩石圈地幔为主要来源的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岩浆源区从软流圈向岩石圈迁移,指示软流圈上涌伴随的富CO2流(熔)体活动是导致古交代岩石圈地幔升温熔融产生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软流圈上涌可能是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7.
吴平霄  廖宗文 《矿物岩石》2003,23(2):113-116
利用有机-无机(矿物)控释材料对碳酸氢铵进行改性,制成改性碳酸氢铵。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等重条件下,改性碳酸氢铵较普通碳酸氢铵有较大幅度的增产。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及红外光谱对改性碳酸氢铵的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其晶体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差热分析结果也表明,改性碳酸氢铵的热分解温度比普通碳酸氢铵提高30℃。这种晶体结构的变化增加了改性碳酸氢氨的稳定性,从而延长了其肥效并提高了N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8.
The Mesoproterozoic Kunyang rift,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and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Kangdian axis, is a rare massive Precambrian iron-copper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zone in China. The Mesoproterozoic Wulu (Wuding-Lufeng) basin in the middle of the rift is an elliptic basin controlled by a ring fracture system. Moreover, volcanic activities in the basin display zonation of an outer ring, a middle ring and an inner ring with carbonatitic volcanic rocks and sub-volcanic dykes discovered in the outer and middle rings. The Sm-Nd isochron ages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the outer-ring carbonatitic lavas (1685 Ma) and basaltic porphyrite of the radiating dyke swarm (1645 Ma) and the Rb-Sr isochron ages for the out-ring carbonatitic lavas (893 Ma) and the middle-ring dykes (1048 Ma). In combination of the U-Pb concordant ages of zircon (1743 Ma) in trachy-andesite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and stratum (1569 Ma) of the Etouchang 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Rb-Sr iso  相似文献   
79.
详细描述了滇西北兰坪金顶矿区架崖山-北厂主矿段露采剖面的岩石地层学特征。架崖山-北厂矿段出露正常沉积岩和非正常沉积岩两大岩石系列,分别由灰白色白云质灰岩、黑色泥晶灰岩、青灰色泥灰岩、杂色泥质粉砂岩、砖红色粉砂岩、红色膏溶角砾岩和浅灰色钙质砂岩、灰褐色灰岩角砾岩、杂色垮塌角砾岩组成。空间上以非正常沉积岩系列灰褐色灰岩角砾岩和浅灰色钙质砂岩为中心,正常沉积岩系列灰白色白云质灰岩、黑色泥晶灰岩、杂色泥质粉砂岩、青灰色泥灰岩和红色膏溶角砾岩分布于其周围。灰褐色灰岩角砾岩和浅灰色钙质砂岩构成了金顶矿区的2种主要矿石类型,二者空间上密切共生,近直立的灰岩角砾岩分布于近水平的钙质砂岩层的下部,构成似“蘑菇”状的几何形态。架崖山-北厂矿段岩石地层学的特征揭示了兰坪金顶铅锌矿泥底辟机制的成因特点,为矿区勘查和外围寻找金顶式矿床提供了新恩路。  相似文献   
80.
河南洛宁段河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南省洛宁县段河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包括石寨沟和岭东两个矿区,分别由3~4条含金石英脉构成。矿化过程从早到晚包括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等3个阶段.其中中阶段金矿化最强,次为早阶段。各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次为纯液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测试表明,气液两相包裹体的液相为H2O,气相主要为Ho和CO2混合、纯H2O,次为纯CO2;纯液体包裹体为纯H2O。石寨沟矿区包裹体均一温度从早到晚依次为240.9~315.9℃.188.7~304.5℃,137.3~259.3℃:流体盐度变化依次为(6.74~12.85)wt%NaCl.eq,(2.41~8.68)wt%NaCl.eq,(2.24-7.86)wt%NaCl.eq。岭东矿区均一温度从早到晚依次为303.7-343.1℃,251.8-325.4℃,305.7~355.0℃:流体盐度变化依次为(5.11~11.70)wt%NaCl.eq,(2.74-10.11)wt%NaCl.eq,(0.53-6.74)wt%NaCl.eq。两矿区主成矿期流体均为中温、低盐度,早阶段流体为改造热液和变质热液的混合体,含一定量CO2,且流体CO2含量和盐度从早到晚逐渐降低。石寨沟矿区包裹体均一温度逐渐降低,而岭东矿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先降后升,加之岭东矿区各阶段成矿温度均高于石寨沟矿区.表明成矿流体系统主要受岩浆热驱动,岭东矿区更靠近岩体,且在晚阶段又有脉动性的岩浆加热.段河金矿区南部存在隐伏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