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我国东北地区地处东亚季风北缘,在高、低纬过程的共同影响下,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较为复杂。文章选取大兴安岭中段的阿尔山天池长2.5m的全新世以来的湖泊沉积岩芯(ACL17C)作为研究对象,对源于植物叶蜡的正构烷烃及相关代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尔山天池自10.0cal. ka B.P.以来,正构烷烃浓度所代表的湖泊及流域的生产力逐渐增强,并在5.0~3.0cal. ka B.P.期间达到峰值,结合其他指标推测该阶段湖泊水位较高,有机物输入稳定,沉积速率较慢,气候温暖湿润,可能是全新世气候适宜期;2.3~1.5cal. ka B.P.期间,正构烷烃浓度下降,沉积物颗粒变粗,指示湖泊水位突降,藻类含量上升,植被状况较差,可能发生了区域性的气候变干事件;1.5cal. ka B.P.之后,相关指标显示植被状况转好,湖泊水位上升。通过对比大、小兴安岭及附近区域的植被及气候演化结果,表明该区域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可能发生在中、晚全新世,与其他地区记录的早、中全新世适宜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2.
为查明南京东郊沿江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类型及其影响范围,在该区采集了688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pH值及As、Cd、Cr、Cu、Hg、Ni、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污染风险性评估.结果 表明:与南京市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除Hg外,As、Cd、Cr、Cu、Hg、Ni、Pb、Zn等重金属元素均富集;该区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为Cd,点位超标率为36.4%,以轻微污染为主,Cd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中性及酸性土壤中.Cd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Ⅱ级(中度)以上风险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90%,Ⅲ级(较高)风险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综合8种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大部分农用地处于安全生产等级,少部分农用地处于Ⅱ级和Ⅲ级风险区,总体上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性较低.  相似文献   
333.

重庆万州盐井沟是中国南方最经典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产地之一,因化石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和完整度极高而著名,但目前重庆万州盐井沟动物群已报道的猪科动物化石仅为野猪(Sus scrofa)和猪属未定种(Sus sp.)。现今可考证的化石点为建国以后发现的4个化石点,即大垭口化石点、平坝上洞、平坝下洞和媒人洞,而四方地化石点是重庆万州盐井沟地区新近发现的第5个化石点,出土了亚成年小猪(Sus xiaozhu)的2件不完整头骨和2件下颌骨化石,代表了迄今发现最完整且时代最晚(晚更新世)的小猪头骨和下颌骨化石,为盐井沟动物群中首次发现。经过与华南第四纪猪属(Sus)其他物种对比,小猪的鉴定特征可归纳为小型猪,面部和腭骨长度远不及李氏野猪(S.lydekkeri)和野猪(S.scrofa),牙齿尺寸小于裴氏猪(S.peii)、李氏野猪(S.lydekkeri)和野猪(S.scrofa),眶前孔位于DP4(P4)与M1界线之上,下颌骨联合部短且厚,终止于P2之前。雄性下犬齿横切面的形状介于“verrucose”型和“scrofa”型之间,属于一种过渡类型,臼齿低冠且呈丘型,结构简单,每个臼齿由4个主尖组成,前臼齿齿列比臼齿齿列长,m3跟座仅发育1~2个齿尖。小猪(S.xiaozhu)与野猪(S.scrofa)的同时出现,可作为华南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334.
渤海湾西北缘及其邻近地区地壳结构与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塘沽—玉田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进行二维处理、计算和综合解释研究,获得了渤海湾西北缘及其邻近地区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特征、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得知深浅部地质构造环境剖面具有层状结构特征,地壳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厚,不同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在渤海湾附近塘沽至宁河之间M界面有一斜坡带,地壳深度由塘沽的28 km向北至宁河附近逐渐加深至31 km.  相似文献   
335.

郑州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旱作农业起源和稻作农业早期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区域性系统植物考古研究较少,目前全新世中期郑州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晰。文章在郑州地区选择位于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等级规模的13处裴李岗-仰韶文化遗址进行系统采样,通过植硅体分析和AMS 14C测年,揭示出郑州地区在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中晚期均属于以黍为主的稻-旱混作的农业模式,其形成得益于全新世适宜期暖湿气候下的稻作北传。裴李岗时期,黍粟旱作分布在浅山丘陵区的黄土台塬沟谷地带,稻-旱混作仅存在于冲积平原,农业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地形和水文因素影响;仰韶中晚期,粟和稻的比例显著提高,稻作不再局限于冲积平原和大型聚落,在台塬沟谷和中小聚落也有分布,标志着农耕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结构的优化,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开始打破自然条件限制,为郑州地区农业社会的建立和文明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6.
赵灿  孙进忠  王涛  刘磊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s1):478-488
地震动与地脉动的主要区别是振幅不同,但是对于同一个场地而言,两者的选频率效果相同,即对某一范围内的频率有明显的放大效果,所以了解场地的地脉动特征对于抗震减灾意义重大。为了了解黄土地区边坡地脉动特性,并揭示边坡动力响应特征。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边坡开展了地脉动测试,根据天水市西侧黄土地区现场测试的68个地脉动测点数据,运用频谱分析法得出边坡的卓越周期;利用7个钻孔编录和剪切波速测试数据,按场地土层一维动力响应理论分析结果计算边坡土体自振周期,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比较一致。此外,运用统计法得到边坡地脉动卓越周期与高程以及边坡覆盖层厚度的数学关系,为天水市黄土地区大型滑坡和自然斜坡的动力特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7.
岩石润湿性的核磁共振表征方法与初步实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不断扩大,某些复杂油气藏尤其是致密油气的岩石物理响应,受岩石润湿性变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影响油气藏的评价以及后续勘探开发,识别和评价岩石润湿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核磁共振弛豫可以有效表征多孔介质孔隙及其流体分布,特别是通过T1-T2弛豫图谱能够获得流体分子与孔隙表面相互作用的信息,进而为孔隙表面润湿性质的判断提供了可能性.本文首先讨论了T1-T2弛豫谱表征孔隙介质润湿强度的理论基础,然后,采用一阶近似方法对孔隙表面流体分子的核磁共振弛豫分布进行正演模拟,建立T1/T2比值法判别孔隙介质润湿性的基本方法.最后,选取玻璃珠和天然砂岩样品进行初步实验,验证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当岩石饱和双相流体时,润湿相流体T1/T2值高于非润湿相流体,通过观察不同饱和度状态T1-T2二维图谱的变化,能够判断岩石的润湿性.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初步实验结果为岩石润湿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对核磁共振测井探测储层润湿性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8.
随钻四极子横波测井钻铤尺寸优化设计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钻声波测井主要是采用四极子技术来测量软地层的横波速度,但在超软地层的横波测量方面仍然面临挑战.随钻四极子声源会分别激发出沿着钻铤和地层传播的螺旋模式导波,其中四极子钻铤波存在截止频率,即只有在该频率以上才能激发出钻铤波.当钻铤波截止频率降低到与地层波测量频段接近时,会干扰地层波信号的测量,尤其是在疏松的软地层这一干扰现象相当严重.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四极子钻铤波的截止频率主要取决于仪器接收器阵列位置的钻铤壁厚,而对声源与接收器之间的刻槽隔声体以及钻铤外地层介质不敏感.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一种等效的随钻声波测井简化模型来分析与设计钻铤波截止频率与钻铤尺寸关系的理论图版.该理论图版可用于指导随钻四极子横波测井仪器钻铤尺寸的优化设计和数据处理,进而获得高质量的地层波信号以及准确的横波速度.

  相似文献   
339.
遗迹化石大都是原地埋藏,研究遗迹化石在古环境、古气候、古海洋和古生态等方面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綦江国家地质公园老瀛山园区夹关组地层中已发现的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经鉴定包括1大类3属3种,分别为觅食迹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Beconites antarcticus(南极似塔形迹)和Planolites beverleyensis(贝弗利漫游迹)。这些遗迹化石都属于Scoyenia遗迹相,代表了研究区在白垩纪夹关期为间断性暴露地表的河漫滩或者滨浅湖环境。  相似文献   
340.
李旭兵  刘安  危凯  赵灿 《地质通报》2012,31(11):1872-1877
在对雪峰山西侧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海相地层剖面测量、路线调查及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灯影组储集岩物性分析数据,阐述了震旦系灯影组的储集岩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储集性能、储集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认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集岩类型主要为鲕粒滩型与白云岩型2类。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孔隙、晶间孔隙和裂缝,孔隙连通性较好。灯影组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慈利-保靖断裂以北的潮坪相区和台缘相区;湖北秭归一带灯影组一段的高能浅滩相鲕粒、砂砾屑白云岩物性最好,孔隙度最大值为11.00%,平均值为8.26%,渗透率最大值为7.72×10-3μm2,平均值为3.66×10-3μm2,属于Ⅱ型储集层。灯影组白云岩储层在中扬子地区多深埋地腹,盖层及保存条件相对较好,是一套分布广泛的储集岩。深入研究震旦系储层对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