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The extension and structure of functional traits variation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soil factors between invasive and native plants are poorly understood. Functional traits and soil factors of the invasive plant Amaranthus palmeri and its coexisting plant Polygonum orientale are investigated under three heterogeneous habitats: roadside (rs), wasteland (wl), and riverbank (rb) in Tianjin, China. The shoot dry weight (SDW) and leaf nitrogen (LN) of A. palmeri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P. orientale, while A. palmeri has significantly lower leaf dry weight (LDW), leaf area (LA), leaf carbon (LC), and leaf C/N ratio under different habitats. The larger 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A. palmer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ir successful invasion to heterogeneous habitats. Similarly, the soil water content (SWC) of both species show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with maximum in riverbank habitat to lowest in roadside habitat. Soil N/P ratio, C/N ratio, and C/P ratio of rb habitat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wl and rs habitats (p < 0.05). A redundanc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WC is the dominant soil factor affecting the functional traits of A. palmeri and P. orientale. However, A. palmeri forms an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strategy by changing traits of SDW, LN, and leaf C/N ratio,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P. orientale by changing traits of LA and LDW.  相似文献   
22.
建筑区的识别和提取是城市环境规划与研究至关重要的工作。本文采用高分三号全极化SAR影像,提出了一种综合Span图和纹理特征的建筑区提取方法。首先基于Span图利用灰度共生矩阵算法提取图像的7种原始纹理特征,通过目视解译选择出4种纹理效果较好的统计量,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去除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2个最佳纹理特征与Span图结合,最后对组合影像进行分类提取。本文将提取结果与综合灰度和纹理特征建筑区提取、无纹理特征提取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提取建筑区边界轮廓更加清晰,精度可达92%,提取效果明显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23.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与地形要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形条件是影响区域人口分布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1 km×1 km人口空间分布公里网格数据定量分析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基本特征及其与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地形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西藏高原人口分布现状的本质、理解人口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对于今后宜居地选址、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内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 一江两河地区90%的区域人口密度不足10人/km2,80%的人口分布在不足5%的土地上,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当前一江两河地区有2个主要的人口集中区,分别是拉萨市城关区和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拉萨市城关区尤其显著。② 一江两河地区人口沿河分布,80.46%的人口居住在距离河流10 km以内区域,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与距河流距离呈明显的指数关系,距离河流2 km以内的区域人口密度高于50人/km2;③ 近99%的人口分布在海拔4500 m以下,当高程超过3800 m时,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④ 近70%的人口分布在坡度小于15°的区域,而且随着坡度越大,人口密度越小,人口分布受坡向的影响不明显;⑤ 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显著,近85%的人口分布在地形起伏度小于800 m的区域,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之间为倒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成藏主控因素,采用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依据富县组+延10地层砂体厚度刻画吴起地区侏罗系古水系分布,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质特征,对吴起地区古地貌特征及侏罗系下部油藏成藏和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吴起地区发育下切河谷、斜坡带和河间丘三种古地形。前侏罗纪古地形控制着侏罗纪早期地层的沉积和油藏的分布,富县组地层与延长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剥蚀面和侵蚀河谷厚层高渗砂体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高渗砂体也是侏罗系下部油藏的主要储集体。依据侏罗系下部油藏的空间分布,结合古地貌、沉积环境、微构造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总结出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油藏的3种成藏模式:斜坡式、河间丘式和古河式,其中河间丘式油藏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25.
岩土工程现场及室内参数测试数据是工程施工、设计、评价的基础.异常数据的存在往往会误导施工、设计等参数的确定,数据异常检测是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的最基本但极为重要的工作.针对传统异常检测算法没有模型选择这一过程而导致检测的盲目性,提出了基于元学习的异常检测算法(meta-learning outlier detection,...  相似文献   
26.
促进女性就业,不仅能够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还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论文以东北三省“五普”“六普”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空间自回归模型方法,探讨东北地区城市女性就业水平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东北地区城市女性就业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南部城市的女性就业水平高于北部。② 从影响因素来看,高学历、便捷的交通、较高的工业水平、完整的家庭以及更多的家庭支持对城市女性就业水平具有积极效应;而养育负担对女性就业水平具有负向效应。其中,三代及以上家庭户比例是2000—2015年老工业基地城市女性就业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可见,一个完整的家庭对女性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结晶釉的硅灰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导报利用天然矿物岩石为原料配制晶釉釉料的实验,并对形成硅灰石结晶釉的条件及釉析晶的晶体化学、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辽河三角洲273个上三角洲平原湿地表层沉积物及100个浅海湿地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常量元素的系统测试,且对其中的128个表层沉积物样进行了球囊霉素蛋白(GRSP)的提取与分析,揭示了研究区GRSP、粒度、常量元素分布和风化特征及其控制机制,研究表明:上三角洲平原湿地表层沉积物以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而浅海湿地表层沉积物由于受潮汐及波浪的淘洗作用影响,颗粒较粗以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为主;研究区常量元素以SiO_2和Al_2O_3含量最高,其它元素平均含量均小于5%,且除了CaO外,其它常量元素与沉积物粒度呈显著相关(p0.01);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有植被覆盖的上三角洲平原湿地地区的风化指数(CIA=58.50)显著地高于浅海湿地沉积物的风化指数(CIA=50.17,p0.05)以及近基岩山区的风化指数(CIA=52,p0.05),Na/K值与CIA指数分析表明该区从近基岩山区、浅海湿地至有植被覆盖的上三角洲平原湿地依次呈未受化学风化、初等化学风化和中等化学风化过渡特征,且CIA值与GRSP含量呈显著相关(r=0.47,p0.01),由此揭示了生物作用在地质体风化过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齐治虎  张童童  秦红涛 《探矿工程》2021,48(S1):281-285
为了进一步解决山西晋城矿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问题,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3号煤层采空区下部的煤层气,降低煤层中的瓦斯含量,以保障煤层气的高效合理利用,为煤矿开采提供安全保障。本文对该区穿采空区煤层气水平井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潜孔锤及空气螺杆+氮气施工的钻井工艺,进一步优化了钻井的井身结构,有效地解决了采空区敏感层段的坍塌、掉块、漏失等施工难题。穿采空区煤层气水平井的顺利施工,进一步验证了该钻井技术的可行性,对下一步煤层气的规模性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基于2019年1—3月张家口站探空资料与张家口市崇礼区B1638、B1640区域自动站的每小时2分钟平均风向、2分钟平均风速、整点气温及系留气艇探空资料分析第24届冬奥会冬季两项赛场的山谷风特征,为冬奥会天气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环境风场较弱时,冬季两项赛场中存在山谷风现象,白天多上坡风及上谷风,夜间多下坡风及下谷风;山谷风系统一天具有两次风向的转变,下谷风转上谷风一般在日出后,而上谷风转下谷风一般在日落后;山谷风系统强度较弱,具有明显日变化,白天偏大而夜间偏小,并且受盛行西风影响明显;风向转变时,会伴随剧烈的气温升降,其原因与冷湖结构密切相关;对山谷风的预报需要综合考虑环境风场强弱、风向的转换时间、风速的分布、风向转换时气温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