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4篇
  免费   1442篇
  国内免费   2416篇
测绘学   1027篇
大气科学   1174篇
地球物理   1477篇
地质学   4204篇
海洋学   1150篇
天文学   128篇
综合类   713篇
自然地理   999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455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483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598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克隆获得了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C-type lectin 3同源的C-型凝集素LvLec2基因序列,并通过Real-time PCR研究了其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灭活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简称WSSV)刺激后的转录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vLec2编码157个氨基酸,含有1个糖识别结构域(carbohydrate recognition domain,简称CRD),其CRD结构域中具有决定糖结合特异性的基序"EPS"(Glu118-Pro119-Ser120)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vLec2与已发表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C-型凝集素亲缘较远。LPS、灭活溶壁微球菌和WSSV刺激后,LvLec2基因在肝胰脏中的转录表达有明显的变化但表达模式不同。LvLec2可能作为模式识别受体参与了对虾对病原的识别或防御。  相似文献   
262.
滇东地区煤田构造格局与煤系赋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地区位于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煤田构造格局的总体特征是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断层以NNE、NE向为主,受主要断裂影响,煤田在南北向呈带状,东西向呈段状展布,各煤矿区在平面上呈NE向带状分布。研究区煤系赋存受基底主干断裂的控制作用明显,变形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强,北部地区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较少,煤层多保存于向斜构造中,保存较完整,煤层埋藏较深;南部受弥勒-师宗断裂带影响,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对煤层破坏严重,煤系赋存不稳定。  相似文献   
263.
在平衡损失风险函数准则下,研究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的stein估计优于最小二乘估计(LS)的充分必要条件,然后在pitman closeness(PC)准则下比较了stein估计相对于最小二乘估计的优良性。  相似文献   
264.
富碱侵入岩具有深源浅成的属性,是示踪地幔组成的窗口。位于东天山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交界处的阔克塔格以西出露一处以正长岩为主体、包含少量中—基性岩石单元的富碱侵入岩。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显示其侵位于227~224 Ma之间,为印支期岩浆作用产物。该岩体具有富碱(Na2O+K2O=7. 93%~ 12. 28%)、富铝(Al2O3=15. 62%~18. 67%)、贫镁(MgO=0. 12%~4. 01%)、贫钛(TiO2=0. 14%~1. 63%)的特征,属于准铝质的(A/CNK=0. 78~1. 00)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微量元素表现出高场强元素Nb、Ta、Th、U、Zr、Hf的富集,不相容元素Sr、P、Ti的亏损特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5. 09~34. 90),表现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右倾型曲线,Eu异常变化较大(δEu=0. 12~1. 72)。在同位素组成上,富碱侵入岩呈现相对宽泛但总体富集的全岩Sr- Nd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 70489~0. 70581,εNd(t)=14. 56~6. 74,εHf(t)=11. 48~+3. 06,锆石δ18O值(5. 49‰~6. 87‰)略高于地幔值(5. 3‰±0. 6‰)。阔克塔格西富碱侵入岩具A1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中。基于主、微量元素及Sr- Nd- Hf- O同位素特征,笔者认为该杂岩体为同源岩浆演化产物,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原始岩浆上升并经历AFC(同化混染- 分离结晶)过程。晚三叠世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东天山—北山地区处于板内构造体制,A1型花岗岩和正长岩差异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很可能记录了古亚洲洋自西到东 “剪刀式”的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265.
对贵州草海湿地4种水位梯度下(农田区、过渡区、浅水区和深水区)表层土壤(0~10-cm)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以期揭示草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总磷(TP)含量在不同水位梯度之间均差异显著,由过渡区至深水区,土壤TOC及TN含量均呈递增趋势,而TP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农田区土壤TN含量显著高于浅水区,但深水区土壤TP含量显著低于农田区.不同水位梯度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也存在显著差异,由过渡区至深水区,土壤C/P和N/P均呈递增趋势,而C/N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过渡区相比,农田区土壤C/N、C/P和N/P总体偏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N、C/P和N/P的空间分布与土壤TOC、TN、含水量等理化性质有关.可见,草海湿地水位变化对土壤TOC、TN和TP含量以及C/N、C/P及N/P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且水位升高有利于增强土壤碳、氮、磷的固存潜力.  相似文献   
266.
南京地区中暑天气条件指数研究预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南京地区1988-1997年每年夏季逐日各项气象要素及全市各医院同期重症中暑人数进行统计筛选出热夏年:1988年、1994年、1995年,对这三年中暑期重症中暑病例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找出相关性较好的气象因子,经过方程化筛选,得出气温、湿度、气压、对中暑影响较大。三日滑动平均值为主要预报因子。设计中暑指数数学模式。根据中暑病病理、程度将中暑天气条件分三个等级,给出三个不同的中暑天气条件指数临界值,经过1998年、1999年试报验证,准确率较高,社会效益较好。该指数预测模式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267.
电成像、电测深、电剖面法是目前3种最基本的电阻率探测技术.三维探测的观测系统主要有地表和钻井-地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测量.前者的电极阵列成矩形网格状,多采用单极-单极观测装置以增大探测深度,技术难点在于远电极的设置往往会带来难以消除的地电噪音,限制了单点电位测量的精度和应用范围;后者在油田生产的中后期的分层注水以及核废物注浆处理过程中,需要确定流体或者浆片的运移与分布,取深钻井的钢套管作为一个供电电极,形成垂直线电流源,再以钻井为中心对地表的环状网格进行二极或三极测量.可以取得视电阻率和自电位两种测量,得到三维电阻率和异常电荷概率分布的图像.  相似文献   
268.
2019年6月17日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28.34°N,104.90°E)发生MS6.0地震,余震发育。本文利用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数据基于CAP方法计算了28°~29°N,104°~105°E范围内的14个MS>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全球矩心矩张量目录和部分前人研究结果中该区域的共27个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研究区域的应力场。将研究区域按0.1°×0.1°划分成25个应力网格,最终得到9个网格的应力分布结果,大多数应力场方向稳定,根据主震所在应力网格点得到主震的断层类型为主逆冲型。本文研究成果为四川长宁地区的孕震机理、活动构造以及地震趋势判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9.
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构造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下刚果盆地早白垩世至今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主要发育重力滑脱构造,可分为上陆坡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中陆坡和下陆坡的重力滑脱底辟构造、下陆坡-深海平原转换区的重力滑脱冲断构造.一期完整的重力滑脱构造演化模式为从早到晚由陆向海逐渐发育的前展式发育模式,即最早发育高部位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其次发育中部的重力滑脱底辟构造、最后发育低部位的重力滑脱冲断构造.下刚果盆地总共发育两期重力滑脱构造,分别是早白垩世阿尔布期(Albian) -渐新世的第一期(早期)重力滑脱构造,中新世至今的第二期(晚期)重力滑脱构造.这两期重力滑脱构造之间呈现出从早到晚由陆向海发育的前展式结构,即晚期的重力滑脱构造位于早期重力滑脱构造的向海一侧.  相似文献   
270.
不同碳氮浓度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和硝酸钾浓度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CO2(600×10-6)能够显著促进雨生红球藻的生长、光合作用的进行和虾青素的累积。红球藻单个细胞内的虾青素含量随着培养液中硝酸钾浓度的降低而增加,绿色游动藻种和绿色不动藻种培养12 d后获得的最大虾青素值分别为10.93 pg/个和12.64 pg/个。连续通气是促进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累积的一种有效碳源提供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