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1篇
  免费   1638篇
  国内免费   3165篇
测绘学   374篇
大气科学   1127篇
地球物理   2127篇
地质学   6478篇
海洋学   982篇
天文学   336篇
综合类   976篇
自然地理   5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640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672篇
  2004年   1224篇
  2003年   820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400篇
  1998年   420篇
  1997年   414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409篇
  1992年   359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1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用气象站地温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土壤热流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董文杰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92,11(2):115-125
  相似文献   
182.
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时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希杰 《地质论评》1992,38(3):210-214
本文从中国大陆有代表性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峡地区着手,进行了新构造运动剖析。并结合全国火山活动期次,总结出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的时程变化。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新构造运动特点和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及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地质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83.
冀西北长城纪宣龙式铁矿层中微体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汝霖  刘志礼 《地质论评》1992,38(2):184-189
本文研究的是笔者等在冀西北长城系串岭沟组宣龙式铁矿层中发现的微体植物化石,这些化石都保存在铁质叠层石(肾状赤铁矿)和铁质核形石(鲕状赤铁矿)的基本层中。微化石以丝状体为主,部分为球状体。归属于原核生物蓝藻门颤藻科的两个属和色球藻科的一个属。化石层同位素年龄约在1800—1757Ma。这些化石与北美冈弗林特组微化石比较,既有些相似,又有些区别。该化石的发现为研究铁矿的成因,指示沉积环境及层位对比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4.
本文对成都市总人口、建成区面积等11个因子、作了主成份回归L-S估计和M-估计,讨论了成都城市发展对“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城区房屋建筑面积及总人口数是影响城市气候(气温)的主要因子,其次为城市人口总户数、建成面积等。 文中,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计算,回归效果比较满意(尤其是稳健回归)。  相似文献   
185.
We present examples of umbral oscillations observed on Big Bear H filtergram movies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umbral oscillations and running penumbral waves occurring in the same sunspot. Umbral oscillations near the center of the umbra are probably physically independent of the penumbral waves because the period of these umbral oscillations (150 s) is shorter than the penumbral wave period (270 s) but not a harmonic. We also report dark puffs which emerge from the edge of the umbra and move outward across the penumbra, and which have the same period as the running penumbral waves. We interpret these dark puffs to be the extension of chromospheric umbral oscillations at the edge of the umbr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ark puffs and the running penumbral waves have a common source: photospheric oscillations just inside the umbra.  相似文献   
186.
187.
188.
189.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