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1篇
  免费   1638篇
  国内免费   3165篇
测绘学   374篇
大气科学   1127篇
地球物理   2127篇
地质学   6478篇
海洋学   982篇
天文学   336篇
综合类   976篇
自然地理   5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640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672篇
  2004年   1224篇
  2003年   820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400篇
  1998年   420篇
  1997年   414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409篇
  1992年   359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1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61.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获取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是目前大比例尺城市测绘的主要手段,如何保证航测法获取基础测绘数字产品的质量尤为重要。结合生产实践,阐明了进行大比例尺航测数字化地形图生产的质量控制及质量检查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62.
南充市城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区模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收集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空间分析功能,通过专家一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模糊评判法对南充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评价。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对城市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定量评价,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评价的结果将南充市城市地质环境划分为3个区11个亚区,各区地质环境质量有明显的差异,并提出城市建设合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3.
浅析宁芜北段铜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龙海 《江苏地质》2008,32(4):263-270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铜矿床基本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前提下,对该区寻找铜矿的前景提出了看法,指出宁芜北段今后寻找铜矿应侧重斑岩型铜矿,提出了皇姑山等地区可作为今后寻找铜矿的重点地段及今后找矿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4.
On the basis of simplification of the Planck function in a low temperature range, this paper revises the practical split-window algorithm and presents a method for retrieving snow surface temperature (Ts) based on MODIS data in the middle-latitude reg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n Qinghai Lake region reveals that it is feasible for the retrieval of Ts.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re was strong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s and altitude. By analyzing three typical areas in which land cover was relatively homogeno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s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snow index (NDSI) and then presents a new concept named "NDSI-Ts space".  相似文献   
165.
基于OFDM核心技术的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具有4G技术的特点。与3G和WiFi无线通讯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优势。本文就基于WiMAX的地质灾害应急通讯系统的几种技术方案加以详细论述,说明WiMAX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6.
实验变差函数计算方法的研究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详尽地分析讨论了不同样品数据条件下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方法。在实验变差函数计算流程的设计和有效样品搜索域的确定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用一个矿山的控矿工程教据对文中介绍的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的方法,容易得到稳健、准确、信息量高的实验变差函数。  相似文献   
167.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复合含油气系统与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叠合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描述方法和评价思路,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含油气系统复合特征,再现从源岩到圈闭的油气地质演化过程。孔雀河地区含油气系统以断裂复合贯通为主,同时存在不整合面复合贯通,构成寒武系C—(!)—下奥陶统O1(!)—石炭系C(*)—三叠系T(*)—侏罗系J(*)+寒武系—C(!)—下奥陶统O1(*)—志留系S(*)—泥盆系D(*)—侏罗系J(*)改造型复合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的复合经历3个关键时刻:泥盆纪末是构造格局与古油藏形成期,侏罗纪末和白垩纪末是油气转化、重新分配与油藏调整期。研究区可分为破坏散失区、改造调整区、深埋保存区,其中改造调整区、深埋保存区为有利油气聚集区,处在改造调整区的龙口背斜和维马克—开屏背斜的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断背斜圈闭以及下古生界残留古断背斜圈闭是最佳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8.
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磷释放的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库区消落区万州段为试验基地,选取释磷能力较强的紫色冲积土,根据三峡水库消落带的"干湿交替"空间和时间特征,进行万州断面土壤磷释放的影响因子的实验室模拟试验和万州江面淹没的对照试验。研究发现,随着淹水时间的变化,各种形态的磷在前5~10d各形态磷变化有相当的差异,随后变化趋势趋于稳定。TP有降低的趋势,土壤磷有一定的释放。野外研究表明Olsen-P在淹水10周左右到达最大值,以后缓慢降低。淹水时土壤Olsen-P增加,干燥后降低。多次淹水时每次淹水后土壤的有效磷水平都略有增加,落干后相较上次落干后有效磷水平降低,最后一次淹水后相较与初始时Olsen-P水平低16.7%。随着淹水深度增加,土壤的Olsen-P水平在淹水时由淹水前20.53mg/kg提高到43.23mg/kg,增加110.6%。当上覆水磷浓度较低时(<2mg/L),磷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较短,约需要6周。当上覆水磷浓度较高(>2mg/L)时,磷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较长。微生物活动对淹水土壤的磷释放有一定影响,有微生物时磷的释放高于无微生物者0.048mg/L。种植植物的土壤在淹水后Olsen-P含量大于土壤直接淹没时的释放量,种植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和野地瓜藤(Ficustikoua)的土壤中Olsen-P分别较未种植物土壤释放量高出21.5%和12.7%。  相似文献   
169.
湘西洛塔表层岩溶泉的生态环境类型及水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石山区表层岩溶带的调蓄功能可有效控制石漠化的加剧并为严重缺水地区提供饮用水。文章以湖南洛塔为例,在大量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对洛塔岩溶区表层岩溶系统生态环境与表层岩溶泉水文特征的对比研究,按生态环境属性将表层岩溶泉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森林环境表层岩溶泉、石漠化环境表层岩溶泉及石漠化-森林过渡环境表层岩溶泉。详细论述上述三种表层岩溶泉的发育条件与水文特征:森林环境表层岩溶泉具有持续稳定的水文动态与流量;石漠化环境表层岩溶泉流量与降雨量相对应,动态极不稳定;石漠化与森林过渡环境表层岩溶泉流量排泄峰值具有随泉域植被覆盖率增加而缓和的趋势。按照环境类型对表层岩溶泉进行分类,可直观地显示其特殊的水文特征,有助于岩溶泉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0.
利用井田勘探资料及野外地质资料,对井田构造基本形态、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该井田的构造模式、构造成因、构造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认为井田的构造格局是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井田构造形态为一略有起伏的平缓单斜,区内NE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多属张扭性,EW向构造早于NE向构造,构造复合部位较复杂,其余区段较简单;伸展构造是井田构造的主体样式,这一结论对下一步继续勘探及煤矿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