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1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357篇
地球物理   395篇
地质学   838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钒的Kβ谱带精细结构的测定及钒的价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伟莹  谭秉和 《岩矿测试》1998,17(2):107-111
用普通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了钒的氧化物、钒酸盐及含钒混合物中V的Kβ谱线,借助一套有效的谱处理程序,获得了有关Kβ谱线精细结构的谱峰参数,证实了谱线轮廓(Kβ″峰逐渐显著,Kβ5、Kβ″向高能端位移,Kβ5与Kβ1,3的分开趋势,Kβ1,3半峰宽发生变化)及谱峰参数(Kβ5峰能量,Kβ5与Kβ1,3能量差,Kβ5与Kβ1,3及Kβ″与Kβ1,3的强度比,以及Kβ5和Kβ1,3的不对称因子)与V的氧化数变化呈很强的相关性及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82.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发育豹斑状云质灰岩,因其分布广泛、成因复杂以及具有重要的油气储集意义而长期受到关注。文中以山西省兴县关家崖剖面马家沟组四段顶部为例,依据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结合碳氧稳定同位素、原位激光剥蚀的微量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豹斑状云质灰岩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豹斑状云质灰岩的特征为: (1)常发育于(含颗粒)泥晶灰岩中,且向上白云石化程度增强,云质斑块内常伴有针状或板条状石膏假晶;(2)按产状可大致分为水平、斜交和不规则花斑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向上变浅序列的下部、中部和上部,序列顶部多见近原地角砾化;(3)基质灰岩与云质斑块的δ13C、δ18O值较同期海水略显负偏,顶部不规则云质斑块负偏程度最大;(4)“豹斑”与基质灰岩均具有较低的Mn、Sr、Ba等含量和低Mn/Sr值;(5)“豹斑”的ΣREE含量较基质灰岩略低,且皆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δCe微弱负异常,δEu无异常。依据上述结果,推测关家崖剖面马四段豹斑状云质灰岩产状受到生物扰动和高频海平面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耦合控制,序列由下至上耦合改造由弱变强,形成下—中部以岩溶影响较小的水平和斜交虫迹为特征、上部叠合岩溶强改造形成不规则花斑的垂向序列组合;早成岩期的暴露岩溶不仅叠合改造生物潜穴,而且蒸发浓缩的有限重卤水沿叠合优势通道优先交代孔渗条件更好的区域,至埋藏时期白云石化作用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了区内类型多样的豹斑状云质灰岩。研究结果还揭示出沉积期微地貌控制的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马四段这类特殊的豹斑状云质灰岩或豹斑状云岩储集层形成的关键,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这类储集层的分布,这一认识可为高频暴露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83.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位于川滇地块、巴颜喀拉地块和华南地块的交接部位,是川滇菱形块体的东部重要边界。利用布设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周边区域的西昌台阵和川西台阵均历时两年、共187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垂直分量的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这一区域4~20s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图像。与前人研究相比,本文结果的横向分辨率有明显改进,在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可达20km左右,在其它区域可以达到20~40km。成像结果表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地区上地壳的速度结构存在明显横向不均匀性,速度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基本一致,不同周期的速度分布变化较小。盐源盆地、西昌盆地和四川盆地西南缘表现为低速异常。九龙附近和南部的德昌-盐边-巧家附近表现为高速异常,分别与出露的花岗岩体和峨眉山玄武岩有关。在安宁河断裂南段和则木河断裂北段能观测到断裂两侧的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余断裂带两侧的速度对比不明显。贡嘎山附近的中上地壳表现为明显的低速异常,其东侧和西南侧高速体的阻挡,以及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走向的变化,在贡嘎山区形成一个挤压弯曲段,使得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南向水平运动转换为垂直于断裂的挤压作用和垂直隆升,导致了贡嘎山的快速隆起。  相似文献   
84.
上海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89~1998年上海逐日4次气象观测资料,应用美国特拉华大学的SSC天气分类方法确定逐日天气类型,形成了10年逐日天气类型日历。并通过天气类型与死亡率的对比分析,确定MT+类型是上海地区形成热浪的“侵人型”气团,是具有最高死亡率的天气类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MT+类型下因受热浪侵袭而超正常死亡数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海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系统。通过1999年气象和死亡实况资料检验,系统对热浪及因此引起的死亡具有较好的监测和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85.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building types and damage caused to them by the Hutubi MS6.2 earthquake on December 8, 2016, we analyzed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s. In conclusion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earthquake affected area in future.  相似文献   
86.
Using a double resonant KTiOPO4 (KTP) intracavity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 operating at degenerated point of 2 μm, we demonstrate a unique mid-infrared source based on difference frequency generation in GaSe crystal. The output tuning range is 8.42-19.52 μm, and a peak power of 834 W for type-I phase matching scheme and 730 W for type-II phase matching scheme are achiev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oscillator is a good alternative to the generator of a compact and tabletop mid-infrared radiation with a widely tunable range.  相似文献   
87.
内江市近40年日照变化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谭友邦  谢利娟 《气象》1996,22(10):27-30
利用1960-1995年内江市各测站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内江市近40年来日照的变化特征,发现区域平均日照以46.98小时/10年的倾向率减少,这种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冬、夏两季。同时还检测出内江市区域平均年日照时数在1980年发生突变,共后进入一个相对少日照对段。  相似文献   
88.
藏北羌塘盆地东部地区三叠系巴贡组之上沉积超覆了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该套地层下部玄武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明显可以分为2组,一组年龄相对年轻(220.4Ma±2.3Ma),代表了羌塘东部地区鄂尔陇巴组火山岩的喷发年龄;另外一组年龄相对较老(241.4Ma±3.6Ma),可能与中三叠世羌塘地区普遍存在的碰撞隆升事件有关。羌塘中生代(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盆地演化早期的沉积作用经历了由陆相至海相的超覆过程,沉积超覆作用从冲洪积相开始,伴随着岩浆侵入、火山爆发及火山碎屑沉积作用,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向上变深的海侵序列,显示裂谷盆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9.
对丹东地区1978—2015年春季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低温、寡照、多雨3个方面研究其对粮食作物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将其划分3个不同的灾害等级。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出作物的期望产量,运用分离法将低温阴雨对粮食作物的损失分离出来,探讨低温阴雨年景与丹东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丹东地区稻谷、大豆产量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变化。(2)低温型低温阴雨天气对作物的影响为:玉米大豆稻谷;寡照型低温阴雨天气对玉米、稻谷、大豆的影响相对较大,影响力为:大豆玉米稻谷;多雨型低温阴雨天气对玉米和大豆的影响较稻谷大得多。  相似文献   
90.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full moment tensor solution for induced seismicity. This method generalizes the full waveform matching algorithm we have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double-couple (DC) focal mechanism based on the neighbourhood algorithm. On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method and the former one is that we adopt a new misfit function to constrain the candidate moment tensor solutions with respect to a reference DC solution in addition to other misfit terms characterizing the waveform matching. Through synthetic tests using a real passive seismic survey geo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e new constraint can help better recover the DC components of inverted moment tensors. We further investigate how errors in the velocity model and source location affect the moment tensor solution. The synthetic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strained inversion is robust in recovering both the DC and non-DC components. We also test the proposed method on several real induced events in an oil/gas field in Oman using the same observation system as synthetic tests. While it is found that the full moment tensor solutions without using the DC constraints have much larger non-DC components than solutions with the DC constraints, both solutions are able to fit the observed waveforms at similar levels. The synthetic and real test results suggest the proposed DC constrained inversion method can reliably retrieve full moment tensor solutions for the induced seism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