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60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421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31.
作为国际能源体系中的主要“棋手”,俄欧美三国在国际能源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彼此间相异的能源结构与发展目标,使得各方的能源战略表现也不同。俄欧的能源合作可追溯至冷战期间,目前双方间的能源关系紧密。但具备全球地缘能源战略视野的美国并不乐意俄欧能源关系的加强与巩固。作为“第三者”的美国对俄欧能源关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关注。本文从俄欧美能源关系现状出发,分析了美国在俄欧能源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其目的在于分化俄欧。  相似文献   
332.
为了更好地挖掘北京市数字化地质资料信息的潜在价值,分析了地质资料情况、地质资料的作用,从地质资料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支撑角度出发,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产品体系框架,提出了采用主动式或定单式的专题数据加工形式满足专业要求高的离线用户,基于服务等软件技术手段实现跨单位的地质资料集成与应用系统满足不同领域在线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大型城市开展有效的分布式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3.
利用单个基准站提供的改正信息对流动站的单频观测值数据进行改正,同时引入电离层参数进行实时电离层延迟估计,进行单频精密单点定位(PPP)计算。相比传统的单频PPP方法,本文方法对单频PPP的收敛速度和定位精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定位精度优于2cm,且受基准站距离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34.
空间聚类与传统聚类方法的区别之一在于空间聚类是对空间实体的集群性进行分析,在聚类过程中需考虑模式在空间分布上的一种或几种结构特征,如模式间的远近关系、拓扑关系、方位关系、疏密关系等。然而,传统聚类算法大多忽略空间结构特征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同时,传统数据挖掘过程往往是“黑箱”作业,用户不论感兴趣与否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挖掘结果,而且结果往往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本文对基于MST的可视化空间数据聚类挖掘算法进行了研究,利用Delaunav三角网和MST最小生成树使得地理实体的邻接度与其他属性数据一起参与了空间聚类处理,同时用J2EE技术开发可视化空间聚类挖掘工具,为此类应用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35.
滇东北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有关的自然铜矿化分布于鲁甸、茂林和迤车向斜的二叠纪玄武岩与上覆宣威组地层之间.与自然铜矿化有关的蚀变矿物--浊沸石 (LD- 14- 3、 YSD- 1和 YC- 1)均给出了一致的 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 (226~ 228 Ma).这类矿物不存在 Ca和 Cl的干扰,是合适的 40Ar/39Ar定年对象.但它们的 Ar封闭温度较低,在 100~ 110 ℃之间.所得年龄代表了第一次成矿作用的年龄.片沸石的 Ar封闭温度低于 70 ℃,无 Cl干扰的片沸石 LG- 2给出了 (134.0± 1.7) Ma 的 40Ar/39Ar稳定坪年龄, 并与 U- Th- Pb等时线定年结果相一致,表明该区在白垩纪早期存在第二次低温热液作用和自然铜矿化.因此无氯沸石 40Ar/39Ar定年可广泛应用于低温变质作用和冷却热历史研究. 38Ar含量高的阳起石和片沸石样品存在 Cl干扰对 40Ar/39Ar定年的影响.应用 40Ar/38Ar- 39Ar/38Ar等时线关系或 39Ar/38Ar- 36Ar/38Ar相关性进行 36Ar修正有可能获得有意义的年龄值;修正后的阳起石年龄为 235.7~ 238.6 Ma,片沸石年龄为 149.1 Ma,可与无氯沸石的年龄相比较.  相似文献   
336.
近些年来一些地震表明,强震不仅发生在地表出露的活动断裂上,还发育在一些隐伏的未出露地表的构造上.大陆内部块体间的变形带不只是一条活动断裂,而是具有很大宽度的构造变形带,这已被大量的地震活动性资料所证实.因此,要正确评估地震危险性,就要研究构造带上地层变形的模型,而不仅是单条断裂的变形.湟水河隐伏断裂为一条隐伏在西宁市的断裂,位于西宁盆地中部,长12km,走向EW,浅层地震探测结果表明该断裂由两条正断层组成地堑式构造,横跨西宁地区的地层剖面研究结果指出湟水河隐伏断裂发育在宽缓背斜的核部,而宽缓的背斜和向斜由新近系红色泥岩组成.根据褶皱与断裂的关系认为,湟水河隐伏断裂为在北东向的区域主压应力作用下,褶皱变形过程中,在背斜的核部伴生形成的次级张性地堑式正断层.该褶皱及相关断裂发育在西宁盆地滑脱面之上,属于浅表性的断层,活动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37.
根据完成的青藏地区基于1999年ETM、2014/2015年GF-1/OLI两期遥感调查的冰川编目数据,对1999-2015年期间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999-2015年间,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普遍退缩,冰川数量减少了85条,面积减少了42.00 km^2,冰储量减少了2.385 km^3,分别占其减少变化率的1.53%、0.67%和0.50%。沿山脉由东向西冰川变化不一,其中东段的冰川数量减少多,西段的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减少多,并且东段的数量减少变化率远大于西段,西段的面积、冰储量减少变化率大于东段,中段的冰川相对稳定。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在北、北东和东等方向上发生退缩,且减少量依次减少,其中东向的数量减少变化率最大,北东向的面积减少变化率最大,而北向的减少变化率最小。冰川在不同坡度退缩程度不一,在坡度10°~15°范围冰川面积退缩最多、变化率最大,在坡度30°~35°范围数量减少最多、变化率最大。冰川在高程5 500~6 000 m区间数量和面积退缩量最多,其次是在高程5 000~5 500 m区间;在高程3 500~4 000 m区间的退缩变化率最大,而在高程6 000~6 500 m区间的退缩变化率最小。不同流域中冰川变化差异较大,在雅鲁藏布江流域(5O2)冰川数量和面积减少最多,其次是朗钦藏布等流域(5Q2)和朋曲等流域(5O1),而扎日南木措流域(5Z3)的冰川减少量最小,但是变化率最大。总之,小冰川的大规模退缩或者消失,较大冰川也普遍退缩,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变化的特点。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退缩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根据多年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自1961年以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年降水量有增有减,但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是导致冰川消融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8.
该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及对相关文献的综合研究,对砂岩型铀矿中一些重要铀矿物如沥青铀矿(晶质铀矿)、铀石、钛铀矿等的微区原位成因矿物学和U-Pb年代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即通过采用二次离子质谱法、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法和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研究砂岩型铀矿中沥青铀矿(晶质铀矿)、铀石、钛铀矿等铀矿物和金红石、磷灰石等含铀矿物的微区原位成因矿物学和U-Pb年代学,探索砂岩型铀矿中矿石矿物的U-Pb同位素测年新方法,获取更精确的砂岩型铀矿成岩成矿的年代学信息。这对于全面准确地认识砂岩型铀矿床的生成和演化历史,建立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新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铀矿物测年新方法在砂岩型铀矿床的地质勘探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9.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过程中,需要利用已有的地块四至信息对界址线类别进行赋值,但大多数数据入库软件是通过人工判读界址线类别,然后手动输入到界址线属性表当中的,不仅工作量巨大,且不可避免会造成输入错误。本文利用FME WorkBench2015软件,首先提取了每宗地块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权属线,然后分析了权属线与地块界址线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以便对界址线类别进行批量赋值;通过在实际生产项目中的应用,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实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40.
元艺  刘敏  徐兴建  何汇  陈如娟  李博  涂珍  陈莉 《海洋科学》2017,41(11):55-59
测定与评价新型灭螺药氯代水杨胺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为该药进行农药登记提供环境影响资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土壤吸附试验和土壤淋溶试验方法进行了土壤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氯代水杨胺在潮土中的吸附常数(K_d)为17.606,吸附系数(K_(oc))为1 222.6,水土比为100︰1时,氯代水杨胺在红土和黑土中的吸附率大于80%。土壤淋溶试验结果显示,氯代水杨胺在潮土中R_f(R_f表示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相关的数值)=0.158;红土中R_f=0.085:黑土中R_f=0.085。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农药土壤吸附性等级划分标准和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等级划分标准,氯代水杨胺在潮土中的吸附性能为中等吸附,在水土比为100︰1时,氯代水杨胺在红土、黑土中的吸附率大于80%。氯代水杨胺在潮土土壤中的移动性为不易移动;在红土土壤和黑土土壤中的移动性均为不移动。结论为,在p H相对较低的红土和黑土环境中,氯代水杨胺的吸附能力较强,移动性较弱,表明新型灭螺药氯代水杨胺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