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70篇 |
免费 | 2290篇 |
国内免费 | 10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70篇 |
大气科学 | 554篇 |
地球物理 | 836篇 |
地质学 | 3361篇 |
海洋学 | 873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382篇 |
自然地理 | 5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202篇 |
2023年 | 238篇 |
2022年 | 355篇 |
2021年 | 420篇 |
2020年 | 389篇 |
2019年 | 381篇 |
2018年 | 354篇 |
2017年 | 300篇 |
2016年 | 342篇 |
2015年 | 380篇 |
2014年 | 326篇 |
2013年 | 345篇 |
2012年 | 370篇 |
2011年 | 393篇 |
2010年 | 377篇 |
2009年 | 353篇 |
2008年 | 335篇 |
2007年 | 291篇 |
2006年 | 259篇 |
2005年 | 221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柴北缘绿梁山地区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柴达木盆地北缘绿梁山地区的辉长岩侵入到古生代滩间山群及超基性岩中,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幔特征.选自其中的锆石明显具岩浆型锆石特点,4个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均为谐和年龄,206Pb/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496.3±6.2)Ma,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从而间接地否定了本区滩间山群的时代为晚奥陶世-志留纪的认识.辉长岩与滩间山群是柴北缘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的组成部分.此类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的确定对柴北缘榴辉岩、滩间山群时代及大地构造性质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覆被演替图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盐生、湿生、中生以及人工等不同生境的生态景观类型 ,将本区土地覆被类型分为 9类 ,即研究区海域、滩涂、柽柳 -翅碱蓬群落、獐毛 +白茅群落、芦苇 +荻群落、有林地、天然河流与人工水体、耕地和居民工矿用地。从遥感影像数据 (包括LandsatTM432、CBERS 1CCD432 )和专题矢量数据中提取了 1 984、 1 991、 1 996和 2 0 0 0年四期土地覆被数据 ,采用区域质心函数计算四个时期 9类覆被的分布重心 ,并合成土地覆被重心演替过程图谱 ,通过图谱分析 ,归纳出湿地植被演替的三种模式 ,即陆进模式、海退模式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模式 ,为认识新生湿地植被演替规律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制定湿地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综合论述了潟湖潮汐通道口门之流速、断面面积、通道长度、延时角和饱满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沿岸漂沙对口门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潟湖潮汐通道,提出了中潮位射流导流堤、口门复式断面和通道分汊等治理方法及其通道口门相关尺度的具体计算。 相似文献
25.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发展和经济腾飞必须有大量金属矿产资源的支撑,在共享世界资源的同时,其根本出路在于立足本土.因此提出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勘探新理念.通过对国内外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的概况分析和研究提出:①金属矿产资源的集聚和分布受控于地壳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其深层动力过程;②在地壳内部第二深度空间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大型和超大型矿床;③必须充分发挥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效能,并进行综合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26.
西藏米拉山区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米拉山区域土壤常规营养变化情况。该区域位于冈底斯山脉东段,巨大的高差、复杂多样的地势结构与地貌作用过程,以及极为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植被分布等,决定了本区域土壤形成过程的多样化和鲜明的垂直地带性分异特点。按垂直高程变化每100m设一采样点采集各剖面层土样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组成。结果显示:米拉山东坡土壤显弱酸性,西坡土壤从米拉山口至拉萨由弱酸性递变至弱碱性;有机质从林芝八一镇至米拉山口而至拉萨市呈现递减规律变化,而且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全氮东坡A层高于西坡,B、C两层变化不明显,速效态氮东西坡剖面层次性变化分明,从八一镇至米拉山口递增,从米拉山口至拉萨递减;全磷含量A层高于B、C层,东坡剖面层次性变化较西坡显著,有效磷从八一镇至米拉山口递减,从米拉山口至拉萨递增;研究区土壤中钾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7.
喀斯特地区地形起伏大,常规的降尺度方法及所选择的因子对其不适用。该文根据喀斯特地区的特点,选取反射率、遥感指数及高程因子为尺度因子,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建立MODIS第31、32波段辐射亮度数据和尺度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适合喀斯特地区的随机森林(Karst Random Forest,KRF)模型,成功将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热红外辐射亮度降至100 m,最后利用劈窗算法反演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00 m的地表温度。将KRF方法与仅考虑常规因子的多因子随机森林回归模型(MTVRF)和热锐化算法(TsHARP)对比,结果表明:1)在不同高差的喀斯特地区,KRF方法可较大程度提高地表温度降尺度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在遵义市西北部和贵阳市以南地区分别为2.46 K和1.45 K,较MTVRF模型分别降低了0.1419 K和0.2928 K,较TsHARP算法分别降低了0.6204 K和0.6953 K,且在地形起伏度较低的喀斯特山区城市(贵阳市以南)表现更好;2)在喀斯特地区不同地类上,KRF方法效果也较好,其中植被区域最优,RMSE为1.41 K,破碎的裸土区域RMSE为1.84 K。研究显示,考虑特殊尺度因子的KRF方法可提高喀斯特地区地表温度的降尺度精度,为该地区以地表温度为基础的研究提供更精细可靠的地表温度产品。 相似文献
28.
地面不同垄沟形式对径流调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地面垄沟是控制侵蚀、保持水分的有效措施。而不同垄沟形式将直接影响沟中径流量和土壤水分状况。本文设计了两种不同垄上覆盖材料和三种不同垄沟比的6组试验处理,通过2002与2003年降水季节的连续田间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覆膜垄沟(MR)的临界产流降雨量低于不覆膜垄沟(ER),约为不覆膜垄沟(ER)的10%,两种垄沟的临界产流降雨量分别为0.4mm、4.6mm。覆膜垄沟(MR)的径流效率远高于不覆膜垄沟(ER),覆膜垄沟(MR)与土垄的平均径流效率分别在45%~70%与5%~6%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