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67篇 |
免费 | 3172篇 |
国内免费 | 16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58篇 |
大气科学 | 1123篇 |
地球物理 | 1550篇 |
地质学 | 5059篇 |
海洋学 | 1198篇 |
天文学 | 151篇 |
综合类 | 692篇 |
自然地理 | 8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237篇 |
2023年 | 287篇 |
2022年 | 460篇 |
2021年 | 492篇 |
2020年 | 438篇 |
2019年 | 530篇 |
2018年 | 477篇 |
2017年 | 471篇 |
2016年 | 494篇 |
2015年 | 500篇 |
2014年 | 484篇 |
2013年 | 623篇 |
2012年 | 635篇 |
2011年 | 623篇 |
2010年 | 594篇 |
2009年 | 566篇 |
2008年 | 554篇 |
2007年 | 517篇 |
2006年 | 557篇 |
2005年 | 391篇 |
2004年 | 285篇 |
2003年 | 271篇 |
2002年 | 336篇 |
2001年 | 317篇 |
2000年 | 197篇 |
1999年 | 142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球表面的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可以穿透电离层泄漏进地球磁层导致内辐射带电子沉降到两极大气.因此研究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的空间全球分布特性对于分析辐射带电子的损失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使用范阿伦双星从2013年到2018年共计6年的高质量的波动观测数据,统计了NWC(19.8 kHz)、NAA(24.0 kHz)两个人工VLF台站信号的全球分布,分析了台站信号的电场功率谱密度对地理经纬度、磁壳值L、磁地方时MLT、地磁活动水平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在内磁层中,人工台站VLF信号主要沿着台站位置对应的磁力线传播,夜侧强度高于日侧,冬季高于夏季.这种日夜和夏冬差异的形成是因为夜侧和冬季的日照强度较弱,电离层电子密度较低,VLF信号较容易穿透电离层进入磁层.此外人工VLF台站信号的全球分布受地磁活动的影响很弱.这些统计观测结果给出了NWC和NAA两个重要人工VLF台站信号强度的全球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分析人工VLF台站信号与地球辐射带电子的波粒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52.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ll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sediment source of debris flow. Debris flow in a gully always originates from tributaries that have different gravity potential energies and sediment condition. In this study, tributaries of the Jiangjia Gully (JJG)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are taken as the study area to determine the possible sediment sources of debris flow. It was found that tributaries with a high evolution index (EI, the integral of the hypsometric curve) always had high gravity potential energy, which favors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 activity.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distribution, gravity potential energy, and EI is compar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I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and sediments were concentrated in tributaries with EI between 0.5 and 0.6. Accordingly, tributaries with EI > 0.5 were identified as the sediment sources of debris flow. In addition, the shape of a tributary was related to EI and can reflect the condi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storage. 相似文献
53.
The destructiveness of impulse waves generated by landslides (IWL) originates from the wave's movement and load, wherein the impulse wave's load is the major cause of sub-aerial building damage and casualties. In this study, an experiment involving 16 groups of physical tests for the wave pressure generated by a landslide was designed, consisting of 4 sets of IWL and 4 opposite bank slope angles. A high-frequency strain system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total pressure of the impulse wave in a water tank. The tests showed that the dynamic pressure caused by the IWL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impact pressure generated by the jetflow and the pulsating pressure caused by the wave. Under the same impulse wave conditions, the maximum run-up becomes smaller as the opposite bank's slope angle increases, and the jetflow maximum impact pressure experienced by the opposite bank increases, while the maximum pulsating pressure caused by the impulse wave is slightly decreased.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e spatial maximum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wave generated by landslide were concluded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maximum pulsating pressure appears adjacent to the still water surface, and the overall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aximum wave pressure is presented as an inclined 相似文献
54.
新疆和田地区的山普拉墓地位于古丝绸之路南线的洛浦县城西南14公里处。20世纪80年代,考古人员对山普拉墓地进行多次发掘,其中玻璃珠类共计发现1369颗。本文主要以X射线CT技术为基础,对其中具有典型性代表的4颗蜻蜓眼玻璃珠从玻璃眼珠的基体、眼部装饰、气孔和珠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推测了最晚公元4世纪的历史背景下,玻璃眼珠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55.
随着对近场地震动研究上的深入,将地震近场效应影响纳入到结构的抗震设计的考虑范畴,已成为工程中的必须。为此,文中对近场脉冲地震作用下的多层RC框架结构的抗震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参考我国抗震规范设计出设防烈度为8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增大系数分别取1、1.25、1.5、1.75的四榀多层RC框架结构办公楼,并在OpenSees软件中,对4榀框架在近场水平脉冲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我国现规范、不考虑地震动近场效应设计出来的多层RC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下的抗倒塌性能存在明显的不足;随着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增大系数的加大,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在设防烈度8度区,规范中规定的地震动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增大系数偏小,将增大系数调整至1.75时所设计框架,能更好地抵御地震动近场脉冲效应;另外,在震中距分别为5~10 km和0~5 km的近场地震作用下,多层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无明显的区别,因而,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取值,不必按震中距5~10 km和0~5 km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56.
基于北京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壤元素的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北京平原区土壤CaO、MgO、Na20、Hg、Cd、Sr、Ba、Sn等含量偏高,Sb、As、Th、W、Br、U、I、Mo、有机质等含量偏低.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F1因子为反映土壤原始背景特征的元素组合,F2、F4、F6因子为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影响的元素组合,F3因子为反映成土母质基本信息的元素组合,F5因子为反映成土母岩基本特征的元素组合.利用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对部分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数学建模,回归系数R2值为0.542~0.960,拟合效果总体较好;从区域尺度上初步判断出人类活动对重金属元素Cu、Hg、Pb、Zn影响深度约150~ 200 cm,对养分指标N、P、S、Se、有机质影响深度约50~ 100 cm.一般情况下,褐土中Se、Bi、Li、有机质、Mo、W等39项元素与指标的含量高于潮土,不同土壤质地中As、Cd、Cr、Ni、N、B等29项元素含量的大小关系为:砂质壤土<砂质黏壤土<黏壤土<壤质黏土,耕地土壤中Cd、N、P、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林地,中心城区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元素、养分指标的含量普遍高于郊区. 相似文献
57.
58.
滇中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别测定了滇中地区两类代表性群落即高原水平带上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垂直带上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多样性 (Shannon -Wiener指数H ,Simpson指数D和α指数 ) ,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多样性 (H =2 .53± 0 .1 4 ;D =1 1 .76± 2 .85;α =8.1 2± 1 .72 )远高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H =1 .52± 0 .35;D =3.88± 1 .90 ;α=3.4 4± 1 .31 ) 相似文献
59.
60.
向阳坪铀矿床是近年在苗儿山地区发现的重要矿床,绿泥石化是向阳坪铀矿床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本文对向阳坪矿床发现的铀-绿泥石型矿石的蚀变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观察,结合电子探针原位微区分析,查明了绿泥石相关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获得了其化学定量分析结果,划分了绿泥石的种类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泥石性质及其对铀成矿的启示。结果显示,向阳坪铀矿床绿泥石可分为黑云母蚀变型、裂隙充填型、铀矿物相关型和黏土矿物吸附铁镁质转变型4种。铁硅协变图解表明向阳坪矿床主体为铁镁绿泥石,部分为蠕绿泥石,含少量的密绿泥石。据经验公式计算所得绿泥石形成温度变化范围为190~265℃,平均239℃,属中低温热液蚀变,其形成机制包括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结晶2种。绿泥石化为铀成矿过程提供了所需的环境,促进了铀的活化、迁移并最终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