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18篇 |
地质学 | 44篇 |
海洋学 | 25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9篇 |
自然地理 | 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本文指出夏季风活动与我国主要雨区位置有对应的配合。中国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风时期对某一年来讲,虽然年或季的雨量可以接近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降水都接近正常,有些地方多雨,有些地方少雨,甚至还有些地方遭受旱涝灾害。其次,作者对长江流域旱涝的高低空环流特征作了概括,发现夏季风活动与西太平洋副高及其脊的东、西移动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副热带环流及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长江流域旱涝起到重要作用。最后探讨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及其对夏季风活动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哈大齐工业走廊1990年、2000年、2005年3期TM影像,获取15年来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两种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数,定量对比分析七个市县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15年来,哈大齐工业走廊耕地、建设用地增加,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减少。②整体生态环境恶化,区域差异显著;空间格局呈中心城区高周边农牧区低;大庆、杜蒙、泰来因草地、湿地“三化”等原因,破碎化加剧、多样性锐减、环境质量恶化最为显著,建议加强生态保护。③两种评价指数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相似的区域差异特征。两方法结合分析实现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效果,以期为区域综合定量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3.
民勤绿洲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11年民勤绿洲18个乡镇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条件、投入产出结构和可持续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反映民勤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水平的能值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强的是夹河乡,其他乡镇农田生态系统为消费型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弱;民勤绿洲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综合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东北片高于西南片、绿洲边缘带高于中心带的地理分布特征;民勤绿洲农田生态系统总体上不具有可持续性,不协调发展型区域和极不协调发展型区域农田面积占民勤绿洲农田总面积的73.68%,强、中、弱协调发展型区域只占26.32%。因此,目前民勤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面临的不可持续性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4.
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遥感分类方法容易混淆地物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1984、1993、2002、2010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所占的比重一直增加,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南部和东南部的土地利用程度高于北部和西部。随着与城市核心区距离的增加,表现为城市用地减少、农业用地逐渐增多。从空间上分析,受城市规划政策、城市发展模式及城市对外交通导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城乡结合部呈放射性向外发展。 相似文献
115.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降水、灌溉等可视为系统的输入,而地下水位则可视作系统的输出。地下水位是一随机动态数据序列,在年际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具有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序列的新的组合模型一多层梯阶组合模型,该模型是由多层梯阶模型及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构成。在建模中,将原序列分解为年均值、年度变幅和残差三个子序列。针对前两个子序列的时变特征,可采用多层梯阶模型进行模拟,残差序列则可用ARMA模型描述。本文采用这种新的组合模型对区域地下水位动态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6.
<正> 一、概 述 低频电磁法用于金属矿勘探,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用于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探的时间并不长,国外大致在七十年代开始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至于探测岩溶方面,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还处在试验阶段。我国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步推广这一方法,并已研制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低频电磁仪,逐步应用于科研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7.
青年科学基金助推地理学人才成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科1987-2016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对项目的申请人/负责人信息、依托单位及后续资助项目等信息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地理学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分支学科和地域分布特点,以及项目负责人性别、年龄、单位及职称结构的特点,分析了项目负责人受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之后,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能力。研究表明,近30年来地理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实施对地理学人才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地资助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优秀地理青年学者,为中国地理学持续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8.
积雪深度是表征积雪特征的重要参数,也是区域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响应因子之一。利用1979-2010年逐日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异常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2年来,青藏高原雪深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26 cm/10a,其中,昆仑高寒荒漠地带雪深增加最为明显,增加速率达0.73 cm/10a;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青藏高原雪深呈逐步增加趋势,21世纪初变化平稳;青藏高原4个季节雪深变化均呈现为上升趋势,尤以冬季增加最为明显,增加速率达0.57 cm/10a。青藏高原东南、西部和南部为雪深分布高值区;逐像元回归分析表明,高原雪深呈增加趋势的像元数占全区像元总数的67.1%,其中有91.3%为轻度和中度增加,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和西部;最大雪深变化基本维持在-0.1~0.1 cm/a(45.47%)之间,在昆仑北翼山地、柴达木山地、羌塘高寒地带南部等局部地区最大雪深有增加趋势,主要是轻度增加,面积比例为36.66%。果洛那曲高寒地带、青南高寒地带和羌塘高寒地带为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异常变化敏感区。 相似文献
119.
我国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物地理学研究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交叉非常明显的部门自然地理学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基础研究特点,同时研究成果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我国生物地理学基础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山地植被与地理环境、干旱半干旱区植被与地理环境、植物区系、植物物候、土壤动物与土壤生态功能、土壤生物结皮等方面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同时拓展了传统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在植物地理学与全球变化、植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地理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尤为可贵的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生物结皮研究、典型温带荒漠区原生荒漠植被对水分改变的响应与适应研究取得了令国内外关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0.
近年,在东北区含有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顾乡屯组中测得了一批C14年龄数据。例如,在典型地点哈尔滨顾乡屯地下10-13米处年龄大于40,000年;在哈尔滨荒山、榆树周家油坊和永吉江南窝堡等剖面中上部为2-3万年,向下不同深度处年龄大于40,000年。又如肇源三站出土的完整松花江猛犸象(Mammuthus sungari Chou et. Chang)(骨架为21,200士600年。在安图明月镇产“安图人”及其化石群的洞穴堆积中为26,560土550-35,370士1800年。在永吉大绥河坝址为17,140士270年。在扎赉诺尔东露天矿上部为11,280土200年,下部巨型猛犸象骨架为33,450士2000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