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和传统开发方法在GIS中的不足,提出了快速原型法和ComGIS技术相结合进行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并以岳阳市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2.
利用VBA开发数字线划图质量控制与检查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的质量检查方法是测绘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我院实施石家庄市1:1000数码航飞数字线划图的生产工作实践.介绍了基于SCAS平台制作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质量控制、检查的办法,阐述了利用VBA+SCAS作二次开发,控制数据质量的思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3.
耿迅  龚志辉  巩保胜  张春美 《测绘科学》2008,33(1):83-84,61
提出了一种用于图像认证的小波域半盲脆弱水印算法。水印由二值伪随机序列组成,嵌入在小波域细节分量的感知重要系数中。采用自适应量化中间值系数的方法嵌入水印。基于整数小波变换,并对量化算法进行改进以避免舍入误差。水印提取时不需要原始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不可见性,且对一定强度的图像压缩、增强等处理有鲁棒性;对于模糊、加噪等攻击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对剪切等攻击有较好的篡改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144.
几种特征点提取算法的性能评估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征点提取技术一直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热点.从兴趣算子的角度研究了几种主流特征点提取算法,通过大量的实验,从速度、精度、适应性方面,定量地比较和分析了各算法性能、优缺点和适应环境,针对特征点分布欠均匀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5.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地理信息获取手段,本文通过该技术制作出了深汕合作区实景三维模型及数字线画图,平面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均符合国家1:500地形图相关规范,可作为深汕合作区城市规划及建设的基本资料,为城市规划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便利.通过清晰的纹理将城市及农村地物逼真地进行展示,对监管城市违法建筑物及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146.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提取DEM的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激光雷达数据的特点,着重分析利用激光LiDAR数据提取DEM的几个关键技术:预处理技术、滤波技术、DEM构建与质量评价技术。通过分析,为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DEM基础数据提供一个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7.
简要回顾了潮汐河口环流、湍流、混合与层化的基本物理概念、内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指出了主要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不考虑悬沙和风浪的影响。经典的河口环流也因潮汐应变的出现而受到挑战,河口环流由重力环流和潮汐应变环流构成。"涡黏度-剪切协方差(ESCO)"概念的提出,又区分出重力ESCO环流与潮汐ESCO环流。横向环流,尤其具有曲率的弯道中的横向环流,也得到进一步的理解。涡度方法的应用,揭示横向环流不仅由各种不同物理机制造成,而且对纵向河口重力环流有重要的影响。分层流中剪切湍流的理论加深了人们对潮汐河口湍流、混合的物理学的认识,势能差异方程更是使得定量理解潮汐河口混合与层化的三维时间、空间变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8.
文章采用国产GF-1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对港口内部空间格局以及各组成单元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面向对象的港口空间格局遥感监测方法与步骤,探索构建了码头岸线指数、码头岸线利用指数、码头指数、堆场指数和港池指数等港口空间格局集约利用评估指标,并以营口鲅鱼圈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营口鲅鱼圈港区的码头岸线指数为0.51,码头岸线利用指数为1 498.16万t/km,码头指数为12.23hm~2/km,港池指数为242.76hm~2/km,堆场指数为108.46hm~2/km。码头岸线与码头面积、堆场面积、港池面积的基本比例为1.00∶12.00∶108.00∶250.00。营口鲅鱼圈港区仍有8 821.17万t/a的吞吐量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9.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gravitational-wave burst GW150914 marks the coming of a new era of gravitational-wave astronomy, which provides a new window to study the physics of strong gravitational field, extremely massive stars, extremely high energy processes, and extremely early universe.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e basic characters of gravitational waves in the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their observational effects and main generation mechanisms, including the rotation of neutron stars, evolution of binary systems, and spontaneous generation in the inflation universe. Different sources produce the gravitational waves at quite different frequencies, which can be detec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In the lowest frequency range (f < 10?15 Hz), the detection is mainly dependent of the observation of B-mode polarization of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In the middle frequency range (10?9 < f < 10?6 Hz), the gravitational waves are detected by analyzing the timing residuals of millisecond pulsars. And in the high frequency range (10 ? 4 < f < 104 Hz), they can be detected by the space-based and ground-based laser interferometers. In particular, we focus on the main features, detection methods, detection status,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 for several important sources, including the continuous sources (e.g., the spinning neutron stars, and stable binary systems), the burst sources (e.g., the supernovae, and the merge of binary system), and the stochastic backgrounds generated by the astrophysical and cosmological process. In addition, we forecast the potential breakthroughs in gravitational-wave astronomy in the near future, and the Chinese projects which might involve in these discoveries.  相似文献   
150.
通过研究大洋锰结核经氨浸工艺提取Co,Ni,Cu等有价金属后的粉末状固体残渣(氨浸渣)对石英-长石-高岭土3组分陶瓷体系烧结行为及制品性能的影响发现:3组分体系中添加不超过10%的氨浸渣,在1140℃烧结90min,烧结体的抗折强度大于65.9MPa,吸水率小于0.128%.达到JC/T665-1997规定的要求。氨浸渣的助熔效果明显,添加5%~10%即可降低3组分陶瓷烧结温度40℃~80℃,添加量过多(超过10%)会增加熔体相含量.易引起坯体过烧,不利于坯体致密化和烧成工艺控制。添加氨浸渣,烧结体呈灰白色一黄褐色,且烧结体颜色随氨浸渣含量增加而变深。研究认为,氨浸渣可以作为石英-长石-高岭土3组分陶瓷的助熔剂和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