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9篇
  免费   3210篇
  国内免费   5092篇
测绘学   2158篇
大气科学   1955篇
地球物理   2346篇
地质学   8625篇
海洋学   3264篇
天文学   115篇
综合类   1080篇
自然地理   1638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853篇
  2021年   1075篇
  2020年   905篇
  2019年   996篇
  2018年   941篇
  2017年   842篇
  2016年   881篇
  2015年   1002篇
  2014年   941篇
  2013年   1126篇
  2012年   1228篇
  2011年   1199篇
  2010年   1173篇
  2009年   1077篇
  2008年   1097篇
  2007年   1038篇
  2006年   920篇
  2005年   746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33年   3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1.
秋季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秋季(10月)在黄海22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甲藻孢囊的种类鉴定与计数,本航次中共鉴定出33种(不包括2个未确定种),优势种是锥状斯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膝沟藻属(Gonyaulaxsp.)的种类。与东海和南海甲藻孢囊的同期丰度相比,黄海的相对较低,丰度范围为10~519个/cm3,平均108个/cm3。孢囊丰度总体分布趋势从北向南递增,最高丰度区出现在长江口以北(32°19′59.88″N,122°37′5.16″E),另外,在南黄海调查海域中,中部黄海冷水团区域孢囊丰度较高,膝沟藻成为该区域的优势种,密集中心达101个/cm3。有毒甲藻孢囊在沉积物表层聚集且分布广泛,有爆发赤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912.
针对经典的分析法溢油蒸发模型,对溢油初始沸点温度T0参数和蒸馏曲线梯度TG参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考虑溢油粘度、蜡含量、沥青质等属性的修正公式;基于渤海"冀东32-6"和"绥中36-1"2种油样,对无风速情况下传质系数K2的修正常数R给出了估计范围。初步检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数值结果更接近实验值。  相似文献   
913.
用造纸草浆黑液和氯化镁为原料制得氧化镁/活性炭("MgO/AC")复合材料,分别测定了该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Cu2+与Cr(Ⅵ)的脱除性能。Cu2+的吸附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pH=3时基本达到平衡;在实验考察的pH范围内(1~8),Cr(Ⅵ)的吸附呈单调递减趋势。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MgO/AC"复合材料对Cu2+和Cr(Ⅵ)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两过程的吸附速率均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为吸热吸附;吸附活化能Ea分别为50.19,51.42 kJ.mol-1;"MgO/AC"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优于对Cr(Ⅵ)的吸附。Cu2+在"MgO/AC"复合材料上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模型描述更为合适,在293~323 K范围内,Cu2+的饱和吸附量为19.46~90.91 mg.g-1;Cr(Ⅵ)的吸附过程则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914.
未饱和砂土含水量GPR反射波法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饱和砂土含水量变化会引起介电性质改变,影响土体中电磁波传播速度。利用GPR反射波法测得土体电磁波速后,基于正确的土体介电常数模型可求得含水量,这一过程具有快速、连续、无损特点。为实现目标,以不同粒径组成的3组典型砂土为样品,利用探地雷达反射波法测定其介电常数,研究影响土样介电常数的关键因素和遵循的介电常数模型,讨论基于介电理论的土体含水量求取方法。研究表明粒径级配差异不会引起砂土介电常数较大变化;含水量是决定其介电常数的关键因素,两者关系可采用拟合的Topp或Alharathi型公式表示;砂土介电常数遵循Looyenga混合介电常数模型。研究成果在土方路基含水量连续检测中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915.
图像匹配作为三维重建至关重要的环节,其精度直接影响了平差优化、正射校正等模块的精度。对于城镇、农场等特征密集型区域,特征距离小,相似性强,易于匹配图像;而针对草地、沙漠等特征不明显区域,特征距离大,如果使用特征点匹配的方法,严格阈值下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的匹配对,放宽阈值又将引入较多误匹配对,这也是导致稀疏点云不够均匀的原因之一。在此场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动态极坐标参数化的无人机正视影像匹配算法,首先对图像做极坐标参数变化,采用动态策略解决极轴方向采样不均匀的问题,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得到的极坐标影像对做位移方向上的匹配,匹配后得到的旋转量和平移量,将该结果和SIFT算法的结果做比较。本文设计了2组实验,即参数已知的解算实验和参数未知的解算实验,且每组实验进行3次。在同等配置的计算机上,对两张7360像素×5400像素,32位的影像,本文方法的位姿解算时间相比SIFT的时间减少约57%,二者求得的位姿差通常小于1%。结论表明二者的结果在精度上表现相当,在时间上明显优于SIFT算法,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16.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动态变化以及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已经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领域的热点。本文对比分析了南方亚热带季风区将乐县不同类型森林植被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响应的差别。基于2000-2017年MODIS-EVI数据及气象站点数据,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森林植被及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比不同森林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别。研究表明:① 2000-2017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EVI和降水均显著增加,区域内湿度增加,森林长势渐趋良好;② EVI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与同期的降水、温度均显著正相关(P<0.1),初期森林受降水因子的影响更大,末期受温度因子的影响大;③ 1-3月和周年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的生长至关重要,长时间尺度的湿度增加对森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SPEI的时间尺度越长与EVI的相关性也越大;④ 针阔混交林与同期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最高,并且与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相关性均比较高,属于气候敏感型林型,在生产经营中要谨慎预防气候变化对该林型带来的伤害;⑤ 森林覆盖度变化与降水和SPEI_24的相关性极显著,长时间尺度的降水变化是影响森林植被覆盖率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17.
采用高分辨折射和宽角反射/折射综合地震探测方法,在浙江省中部沿黄岩、临海、东阳、桐庐、昌化进行深部构造探测,获得一条长约350km的速度结构剖面。探测结果表明,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多层性,存在3个速度间断面;基底速度结构图像揭示了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既对应于地质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或断裂构造带,也反映出东西部构造特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18.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动态监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县级国土资源土地利用动态监管的现状和要求,探讨了采用信息化手段如移动执法和在线分析等工具辅助土地执法监察管理,建立土地动态监管新模式.研究方法:采用全B/S架构,ArcGIS Server Standard 9.3 GIS平台和ArcPad 7.1嵌入式GIS平台,建立土地动态监管系统.研究结论:利用3S技术建立的土地动态监管系统可以满足土地监管工作信息化需求,操作简单便捷,适合基层土地管理人员使用,同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调查成本,规范土地执法监察行为.  相似文献   
919.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alinity fluctuation frequency on the growth, molting rate and hemolymph 20-hydroxyecdysone (20-HE) concentration for juvenile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with an initial wet body weight of 1.115 g±0.012 g. The salinity of the control treatment (represented by D0) was 28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whereas treatments D2,D4, D6 and D8 we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salinity fluctuation frequencies of 2, 4, 6 and 8d, respectively. The range of salinity fluctuation was 4. The salinity in treatments D2, D4, D6 and D8 was kept at 28 for 2, 4, 6 and 8d, respectively; each original salinity was decreased abruptly to salinity 24, which first lasted for another 2d and was then raised to its initial value 28. This constituted a salinity fluctuation cycle and afterwards the cycle repeated. It was found that: 1) The weight gain of shrimp in treatment D4 was 202.9%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reatment D0 (P<0.05). The molting rate in treatment D2 was the lowest, while that in treatment D6 was the highest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reatments D0 and D2 (P<0.05). 2) The hemolymph 20-HE concentration of shrimps in all treatments was at low levels and increased first gradually during the inter-molt period and then increased sharply. It reached a peak value during the pre-molt stage, and then decreased abruptly during the post-molt stage when the lowest level occurred. 3) During the post-molt stage, the hemolymph 20-HE concentration in treatment D2 was 7.47pgμL-1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reatment D0(P<0.05). There were,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molymph 20-HE concentration among all five treatments during the inter-molt stage (P>0.05). During the pre-molt stage, the hemolymph 20-HE concentration in treatment D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reatment D0(P<0.05), whereas the hemolymph 20-HE concentration in treatment D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other treatments (P<0.05). Adequate salinity fluctuation promoted the molting rate through increasing hemolymph 20-HE concentration at the pre-molt stage.  相似文献   
920.
采用饲养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谷氨酰胺二肽(Gin二肽)对日本对虾血清生化指标、肝胰腺细胞凋亡和肠绒毛的影响及对虾体健康的作用。结果表明,饲喂Gin二肽各组的PO、LSZ、ACP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添加0.5%和1.0%Gin二肽组的SOD和ALP含量也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添加1.0%Gin二肽的TP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它各组。血清TP、PA、UN、CHO、PO、LSZ、SOD、ALP、ACP和LDH等各项指标均随Gin二肽添加量的提高而呈现增加趋势。试验建立了流式细胞术检测对虾肝胰腺细胞凋亡率的方法;肝胰腺细胞凋亡率随着日粮Gin二肽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肠道切片显微观测结果表明,添加1.0%的Gin二肽能显著增加日本对虾肠绒毛高度(P〈0.05)。饲料中添加Gin二肽可显著提高日本对虾血清中的溶菌酶、抗氧化酶及磷酸酶活性,降低肝胰腺细胞凋亡率,增加肠绒毛高度,改善虾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