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8篇
  免费   1354篇
  国内免费   2075篇
测绘学   1115篇
大气科学   996篇
地球物理   1224篇
地质学   3602篇
海洋学   1126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606篇
自然地理   110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432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576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407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ormation dynamics of oil/gas pools, the Dongying sag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ynamic systems regarding the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the superpressure closed system, the semi-closed system and the normal pressure open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nesis of superpressure in the superpressure closed system and the rule of hydrocarbon expulsion, it is found tha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s related to superpressure, which i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Micro fractures formed by superpressure are the main channels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There are three dynamic patterns for hydrocarbon expulsion: free water drainag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rainage through micro fissures. In the superpressure closed system, the oil-driving-water process and oil/gas accumulation were completed in lithologic traps by way of such two dynamic patterns as episodic evolution of superpressure systems and episodic pressure release of faults. The oil-bearing capacity of lithologic traps is intimately related to reservoir-forming dynamic forc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dynamic conditions for pool formation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oil-bearing capability of traps.  相似文献   
82.
煤体变形程度控制着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层气的可开发性,煤体结构空间展布预测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焦点。以岩体力学和分形几何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安阳矿区双全井田为例,通过计算岩体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系统探讨了岩性结构对煤体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岩体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与断层和测井曲线判识的煤体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低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区,煤体易发生韧性变形,软煤发育;高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区,煤体(和岩体)以脆性变形为主,以断层发育为特征。这一结论为井田构造发育特征和软煤空间展布所证实。岩体力学和分形几何学的引入,为煤体结构空间展布区域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83.
苏安金  苏阳 《江苏地质》2008,32(3):235-238
介绍了危机矿山的定义.对江苏省主要固体矿产矿山的危机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叙述了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其他非金属矿产等矿山所属的危机程度.指出了危机矿山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低;资源潜力依据充分,但找矿难度大.就江苏危机矿山深部及外围潜力资源找矿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4.
安徽池州铜山铜矿深部找矿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山铜矿资源储量日益枯竭。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中,采用地质、物探综合手段圈定异常区,经深部钻探验证,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5.
86.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自西向东分别出露北北东向的韧性滑脱变形带、脆-韧性过渡带和脆性的前陆褶断带。韧性滑脱变形带内的张八岭群片岩,广泛发生了低绿片相背景下的糜棱岩化。其中呈现为平缓的糜棱面理和近南北向的矿物拉伸线理。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分析显示,该韧性滑脱带一致为上盘向南的运动。该带以东依次变为上盘向南南东→南东的逆冲活动,总体上为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带。张八岭群所在的韧性变形带为深部陡立走滑构造与浅部脆性构造之间的滑脱变形带,其间的差异走滑变形,造成了该滑脱层在总体向北运动中出现上盘向南的剪切变形。对6处张八岭群片岩中15个不同粒级白云母的40Ar/39Ar定年指示,变形发生在(236.2±0.5)~(238.0±0.4)Ma的中三叠世晚期。这表明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的深俯冲阶段,起源于陆内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87.
在总结石板沟金矿床矿化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石氢氧同位素测试和矿石微量元素相关分析,认为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矿床成矿环境应属低温环境,矿床成因类型属受构造剪切带控制的低温变质热液蚀变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8.
叠层石衰减事件及臼齿构造作用幕:形成机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层石和臼齿构造碳酸岩的兴衰是沉积学界倍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地史中叠层石经证实发生了5次比较重要的衰减事件,分别在2 000 Ma、1 250 Ma、1 000 Ma、675 Ma、450 Ma.最近,根据燕山地区非叠层石碳酸盐岩序列,认为在1450 Ma又发生过叠层石衰减,所以存在6次叠层石衰减事件.现今叠层石的丰度已经非常稀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叠层石的形成与微生物钙化作用有关,而其钙化作用又受周围海水化学变化所影响.显生宙后生动物及海水饱和态共同影响了叠层石的形成.著名的"前寒武纪谜"表明,海水化学条件及微生物的进化则是叠层石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臼齿构造(MT)仅出现在前寒武地层中,具有一定的时代限制,其形成及消失受海洋中CaCO3沉淀的影响,而且似乎主要发育在叠层石衰减事件之后,在空间上臼齿构造多产出于比叠层石更深的水体环境.所以古海洋化学的变化影响着地球表面生物演化及生物沉积的历史,上述研究进展对深入了解海洋化学在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利于解开地质历史上的种种谜团.  相似文献   
89.
基于GPS测量数据的GIS数据库更新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土地利用GIS数据库更新中多源数据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使土地利用GIS数据库的更新更高效、科学、合理并且美观,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更新方式和土地利用数据更新的实际需求出发,以GPS测量数据为更新源,建立GPS测量数据的误差模型,借助地图匹配的算法思想,提出一种GPS/GIS数据融合匹配的方法,在GPS点误差范围内建立误差缓冲区,按照距离最近、走向最接近的原则,把GPS点与GIS数据进行融合匹配,参与GIS数据的拓扑重构,达到GIS数据库的局部区域的快速更新。实验结果证明,本算法能使GPS点匹配简便快捷,提升更新效率。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