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84篇 |
免费 | 2055篇 |
国内免费 | 29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49篇 |
大气科学 | 1622篇 |
地球物理 | 1919篇 |
地质学 | 5586篇 |
海洋学 | 1751篇 |
天文学 | 245篇 |
综合类 | 791篇 |
自然地理 | 12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259篇 |
2022年 | 597篇 |
2021年 | 757篇 |
2020年 | 624篇 |
2019年 | 618篇 |
2018年 | 609篇 |
2017年 | 568篇 |
2016年 | 611篇 |
2015年 | 665篇 |
2014年 | 618篇 |
2013年 | 757篇 |
2012年 | 793篇 |
2011年 | 764篇 |
2010年 | 744篇 |
2009年 | 676篇 |
2008年 | 699篇 |
2007年 | 628篇 |
2006年 | 606篇 |
2005年 | 515篇 |
2004年 | 403篇 |
2003年 | 338篇 |
2002年 | 409篇 |
2001年 | 327篇 |
2000年 | 221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6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91.
292.
293.
294.
广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机制——基于2000~2009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全球化背景下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跨国和跨地区转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2000~200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发现其污染密集型产业其呈现"S"型的时间发展特征和"分散-集中-分散"的空间发展特征,说明广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空间转移的现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空间转移的影响机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采取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形式,而非FDI;二是环境管制是促进污染密集型产业由珠三角地区向非珠三角地区转移的重要驱动因素;三是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机制是地方政府的管制,如迁入地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条件、服务水平和优惠政策等;四是低人力资本不是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因子。最后,本研究也说明广东省仍然是国际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污染避难所",而非珠三角地区正在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污染避难所",因此要加大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295.
Yi Liu Xin Zhou Wen Huang Yuhong Wang Nan Jia Haoyuan Ji Yiya Huang Liguang Sun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2013,12(4):605-610
The biogenic silica (BSi),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and grain size were analyzed with a gravity core (3250-6) collected from the mud area in the north East China Sea. The average deposition rate of the upper core was about 0.078 cm yr?1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210Pbex. The mean grain size increased with depth in general.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grain size showed that two marked changes of deposition environment occurred at 30 cm and 50 cm depths (about 1550 AD and 1300 AD,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s of BSi and TOC indicated two distinct major periods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over the past 800 years: a stage of low primary productivity corresponding to weak upwelling and low nutrient input below 30 cm depth (about 1200–1550 AD), and a stage of 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 with strong currents and upwelling above 30 cm depth (about 1550–1950 AD). The stage with high primary productive appeared to be due to the northward-expanded muddy area caused by strong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enhanced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in winter. In conclusion, the BSi and TOC in the muddy sediments, the symbols of ma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 can be th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currents and relative climate change in the offshore areas. 相似文献
296.
基于概念分析的空间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数据挖掘的过程与空间概念形成和分析的过程密切相关.本文以空间数据中抽取出各层次、各粒度的概念为主线,以概念形成和分析的形式化理论--概念格和云模型为理论基础,总结了基于概念分析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包括概念格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及应用、概念格的概念聚类挖掘方法及应用、云模型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及应用、云模型的空间聚类/分类挖掘方法及应用等.概念格提供了一种形式化的概念描述和概念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云模型提供了一种综合处理模糊性、随机性以及二者之间关联性的不确定性理论和方法,利用概念格、云模型等形式化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描述空间数据挖掘过程中空间概念的形成、空间概念的结构关系、空间概念之间以及空间概念层次之间的不确定性是概念分析的空间数据挖掘研究的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97.
298.
本文研究II型超新星瞬发爆炸模型中的铁星核在坍缩、反弹和激波传播过程中的对流不稳定性.发现在铁星核内区出现中子指状对流,外区出现Schwarzschild对流,而在声速点和中微子俘陷球之间的过渡区出现Ledoux对流.在0.74-0.91M间的区域是对流不稳定的活跃区域. 相似文献
299.
基于阻塞高压(阻高)客观识别方法,利用1979-2016年夏季(6-8月)NCEP-Ⅰ、NCEP-Ⅱ逐日再分析资料和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对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以D类(130°-160°E)阻高为例,讨论其对6月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NCEP-Ⅰ和NCEP-Ⅱ再分析资料对阻高活动天数、发生频次及年代际变化的识别结果差异较小,而ERA-interim与前两种资料的结果差别较大。3种再分析资料下,夏季各类阻高活动天数均与500 hPa高度场存在相应的显著相关区,且形态相近。但前两种资料对于各类阻高的表征结果较为一致,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各类阻高面积和范围的表征偏小。6月D类阻高活动日数与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关系密切,D类阻高活跃年,大气环流以经向型为主,东北地区低层低温、暖平流,高层高温、冷平流的结构指示大气层结不稳定,且东北上空为异常低压环流控制,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6月东北地区出现低温多雨天气。鄂霍次克海地区是6月罗斯贝波的重要来源地之一,而6月D类阻高的形成可能与海-陆温差有关。 相似文献
300.
俯冲带榴辉岩的变形作用及其对俯冲-折返过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榴辉岩是大洋和大陆俯冲带的重要岩石类型,在研究俯冲带的形成过程、热结构、壳幔相互作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天然和实验样品中石榴子石、绿辉石等矿物的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变形的影响因素等的综合分析,系统总结了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矿物显微和超微变形研究的进展,探讨了榴辉岩的变形特征在恢复俯冲与折返过程研究中的意义及一些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