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780篇
测绘学   363篇
大气科学   251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1458篇
海洋学   342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29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巢湖北岸1000km2范围内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集样品130个,利用多种方法测试了15种水质指标。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Piper三线图、相关性分析和离子比例系数,系统地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的分布及空间变化特征。最后得出:①巢湖北岸地下水属于弱酸—弱碱性水,水体硬度基本上不大,TDS基本上小于1g/L,水质属于淡水。②主要超标指标为F-、NO3-、总硬度、NO2-,污染类型主要表现为氟污染、总硬度和氮污染;③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共有28种水化学类型,其中比例比较大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 Cl-Na Mg、HCO3 SO4-Na Mg、HCO3 SO4 Cl-Na Ca、HCO3 SO4-Na Ca Mg,分别占总类型的11.38%、8.94%、8.94%和7.32%。④通过计算c(Na+)/c(Cl-)系数,发现区内大多地下水的水质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992.
对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生气潜力、储层物性和封盖性能)及对应的三级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级因素指标赋予权重,建立了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青海木里煤田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江仓矿区是木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佳试验区。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作为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993.
特定模数硅酸钾溶液(PS)已广泛的用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加固保护工程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PS对潮湿地区遗址土加固效果,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理论和实验验证.本文从室内试验的资料出发,研究PS对潮湿地区土遗址非饱和土的增强效应.本次研究土样取自位于潮湿环境中的浙江杭州良渚土遗址(3000 B C.),在实验室内对...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系统地了解温度对黏性土工程性质的影响,本文采用南京地区三种不同矿物成分的黏性土,制成不同含水量和干密度的试样,在5~45℃条件下,开展了抗剪强度试验,获得了三种土的非饱和重塑试样的抗剪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黏性土的黏聚力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变化;亲水矿物含量较高的黏性土抗剪强度对温度变化较敏感,黏聚力随着温度...  相似文献   
995.
绿竹坪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豫西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中探明的一个铅锌矿床,在勘查工作中,通过激电扫面和激电测深,缩小了找矿靶区,发现了深部有铅锌矿体赋存,预测了矿体的形态、产状,使找矿工作取得突破。对激电方法在铅锌矿床勘查中应用的研究,有助于同类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寻找工作。  相似文献   
996.
我国近海赤潮灾害发生特征、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波  邵爱杰 《海洋预报》2011,28(2):68-77
近海赤潮灾害的频繁暴发严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环境.根据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从赤潮灾害发生时间、地域分布、赤潮生物优势种和规模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近海赤潮灾害的发生特征,同时探究了赤潮生物、营养物质(氮、磷、铁、锰、维生素、特殊有机物等)和外部环境(气象条件、水动力条件、海水理化因子等)引发赤潮灾害的机...  相似文献   
997.
在生物活性测定指导下,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南海海绵Xestospongiatestudinaria来源的一株共附生真菌Pleosporaceae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5个甾体类化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1),(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9,22-trien-3β-ol(2),(22E)-ergosta-5,7,22-trien-3β-ol(3),ergosta-6α-hydroxy-4,22-dien-3-one(4),(22E)-5α-chole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5)。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Pleosporaceae属真菌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4和5具有较强的卤虫Ar-temia salina致死活性,化合物1还显示强的抗藤壶Balanus amphitrite附着活性,其EC50为0.85μg/mL。  相似文献   
998.
近30年来青海省三江源区草地的土壤侵蚀时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的空间差异,以及草地退化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并对该区近30年来土壤侵蚀的动念变化进行描述.结果表明,该区域微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占源区总面积的46.47%,而草地生态系统发生微度以上土壤侵蚀的面积比例达56.04%.源区土壤侵蚀类型是以冻融侵蚀伴随着水力侵蚀或风力侵蚀的复合侵蚀为主,...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分位数映射法的黑河上游气候模式降水误差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气候模式降水弥补了高寒山区气象站点稀少的缺陷,是水文模拟的重要驱动变量。然而,高寒山区模式输出降水的总量和频率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改进了用于降水频率纠正的分位数映射法(Quantile Mapping,QM),对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模拟的黑河上游日降水输出数据进行误差订正。选取第95分位和第98分位降水量为阈值,选择2004-2009年为建模时段,2010-2013年为验证时段,使用分段拟合的方法建立传递函数,侧重于对极端降水进行单独订正。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对降水空间分布有明显的改善,对极端降水也有很好的订正效果。订正前模式模拟日降水与台站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为3.41 mm·d^-1,绝对偏差为115.67 mm·y^-1,订正后均方根误差减少为3.11 mm·d^-1,绝对偏差有明显改善,为60.3 mm·y^-1。订正后流域内年降水空间分布更加合理,年降水量也更接近于观测降水插值结果,其空间相关系数由0.74改善为0.94。春、夏季订正效果优于秋、冬季,其中夏季订正效果较为明显,订正前降水偏差百分比在-0.1~0.1以内的区域面积仅占流域总面积的28%,而订正后占比增加至66%。同时,该方法对极端降水有较好的订正效果,减小了日降水强度(SDII)和极强降水量(R99p)的模拟偏差,订正后的第95分位模拟降水与观测降水插值的相关系数由0.15提高到0.48。本研究为站点稀少的黑河上游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误差订正方案,有利于为寒区水文研究获取更精确的降水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The impacts of stratospheric initial conditions and vertical resolution on the stratosphere by raising the model top, refining the vertical resolution, and the assimilation of operationally available observations, including conventional an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n continental U.S. winter short-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initial and predicted wind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were analyzed against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s. Generally, the initial wind and temperature bias profiles were better adjusted when a higher model top and refined vertical resolution were used. Negative impacts were also observed in both the initial wind and temperature profiles, over the lower troposphere.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s by only raising the model top, the assimilation of operationally available observations le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both the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 initial conditions when a higher top was used. Predictions made with the adjusted stratospheric initial conditions and refined vertical resolutions showed generally better forecasting skill. The major improvements caused by raising the model top with refined vertical resolution, as well as those caused by data assimilation, were in both cases located in the tropopaus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Negative impact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predicted near surface wind and lower-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These negative impacts were related to the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more stratospheric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o some physical processes. A case study shows that when we raise the model top, put more vertical layers in stratosphere and apply data assimilation, the precipitation scores can be slightly improved. However, more analysis are needed due to uncertainties brought by data assimi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