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0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2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8篇 |
大气科学 | 82篇 |
地球物理 | 184篇 |
地质学 | 451篇 |
海洋学 | 172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69篇 |
自然地理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本文紧密围绕IODP“面向2050年大洋钻探科学框架”中的“地球深部探测”旗舰计划和“莫霍面”梦想,研究并总结全球现代洋壳发现的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分布规律、岩石组合特征和成因模式,探讨发育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南海管事平顶海山是否为深部地壳和莫霍面钻探潜在优选区。统计结果表明大洋斜长花岗岩在多种不同构造背景形成的洋壳上均有发现,包括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构造环境,大西洋、西北太平洋、西印度洋和中印度洋慢速扩张构造环境,东太平洋快速扩张构造环境,南海等边缘海构造环境,伊豆- 小笠原- 马里亚纳(IBM)岛弧、九州- 帕劳海脊、Amami海底高原等洋内俯冲构造环境。多数大洋斜长花岗岩呈脉状零散分布于辉长岩中,意味大洋斜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洋壳深部,在后期断裂等地质作用下被剥蚀而更容易被发现,成为了解洋壳深部岩浆过程和洋壳结构的一个窗口。管事平顶海山位于南海东部次海盆古扩张脊附近,拖网获得MORB型大洋斜长花岗岩,前人基于地球化学数据认为其可能为辉长岩部分熔融形成。本文推测管事平顶海山大洋斜长花岗岩很可能为洋壳深部物质剥露海底,是南海的一个重要构造窗口,有望成为南海深部地壳和莫霍面钻探的潜在优选区,但需要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以验证推测:① 海山大洋斜长花岗岩为拖网所得,位置误差较大,需开展可精确定位的电视抓斗、浅钻或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调查;② 海山目前只发现大洋斜长花岗岩,需调查海山是否发育辉长岩等深部地壳岩石组合;③ 需开展重磁、深反射地震、海底地震仪(OBS)、大地电磁等调查研究,建立管事平顶海山洋壳和上地幔结构模型,查明断裂带分布,揭示莫霍面深度。 相似文献
962.
利用fx—4500P计算器,可对许多工程计算问题进行编程计算。尤其在测绘领域中,该计算器完全可以满足各级控制网、点之平面和高程计算等问题,但必须充分利用该机的较为先进的编程功能,才能快速、高效、准确地完成各种计算问题。通过一个实例,介绍有关程序编制方面的一些方法和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963.
潮汐观测网分为广域网与局域网,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潮汐观测站、数据汇集站、数据处理中心。信息传输方式为有线式和无线式。网络化验潮技术改变了以往单点独立测量的潮汐观测模式,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964.
利用可视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将地学信息二维数据转化为三维形式,特别是引入时间维的概念,在给出静态的地质景观三维虚拟场景的基础上动态模拟景观的形成过程,结合3DSMAX丰富的建模技术及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在地质景观演化方面做了初步探讨。以模拟长白山火山喷发及地貌视景仿真形成过程为例,就实体建模、视景漫游、动画设计等相关技术进行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65.
中国冰冻圈水文未来变化及其对干旱区水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受气候变暖持续影响, 中国冰冻圈水文过程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在梳理已有过去冰冻圈融水变化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冰冻圈融水径流未来变化特点, 尤其是对冰川融水拐点及温升2 ℃阈值情况下, 到2050年和21世纪末, 冰川融水的可能变化进行了辨析, 进而研判了冰冻圈水文变化对流域、 重点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 中国未来大部分流域冰川融水径流总体呈现减少趋势, 并呈现冰川径流持续减少、 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峰值和持续增加三种情况; 单条冰川融水可能会出现拐点, 而且拐点是否出现和出现的时间与升温速率和冰川面积大小有关; 在流域尺度上, 冰川覆盖率较大、 大型冰川面积占比较高的流域, 到2050年融水径流持续稳定增加; 冰川规模较小的流域, 冰川径流峰值早已出现; 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的大多数流域, 冰川融水峰值在2020 - 2030年相继出现或变化呈现不显著增加或减少, 相对稳定; RCP情景温升2 ℃阈值下, 到21世纪末, 西北干旱区冰川融水量减少34% ~ 74%。冰冻圈水文变化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径流补给量减少、 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减弱、 流域径流变化幅度增加、 发生旱涝的风险增加、 春汛提前进而影响用水制度。 相似文献
966.
利用武汉市1961—201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和1981—2010年城市人口资料,采用城郊对比法、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武汉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要素。结果表明,武汉市自20世纪80年代后热岛效应显著,且随时间发展日益严重,2000年后有所减缓;冬季热岛效应较其他季节明显;最低气温对热岛增温贡献率达83.1%,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贡献率分别为33.3%和72.2%。总体而言,武汉为弱热岛强度等级。武汉市城市人口总数与热岛效应有较显著的正相关。气象要素中风速对热岛强度的影响较大。城市人口总数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更明显,武汉城市热岛受人为影响更严重。 相似文献
967.
浅谈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阮晓兵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28(6):57-60
以福州市仓山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流程、数据的管理方式等为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建设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基础,是实现土地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68.
Ren Li Lin Zhao Tonghua Wu Yongjian Ding Yao Xiao Guojie Hu Defu Zou Wangping Li Wenjun Yu Yongliang Jiao Yanhui Qin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4,72(6):2091-2099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radiation and active layer temperature data observed in the north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during the period 2006–2008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surface energy balance on the thawing process of the active layer.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 energy exhibits an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The largest values of energy variables including global radiation, net radiation, soil heat flux and surface heat source intensity occur during June and July, while the smallest values occur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The active layer is generally dominated by an endothermic process. During the freeze–thaw period, the variation process of the active layer temperature is similar to that of surface energy. The seasonal thawing dep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surface energy exchange. During the thawing period, seasonal thawing depth gradually increases as more solar energy enters the surface. When the surface energy accumulation is 0.0 MJ m?2 d?1, the seasonal thawing depth is the smallest. The seasonal thawing depth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further accumulation of surface energy. Thus, the variation processes between the surface energy and seasonal thawing depth can be expressed by a power relation. The values of seasonal thawing depth calculated with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provided in this study agree well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calculated and observed values is less than 12 %.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empirical relationship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describe the behavior of active layers. 相似文献
969.
云顶高度是天气预报、天气监测的重要因子,准确的云顶高度对提高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立体几何法是公认云顶高度解算精度较高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卫星-球心-投影云-真云的平面和球面三角几何关系,以及影像匹配技术解算云顶高度,由于采用了理想椭球体和重投影技术,以及对云移动考虑不足,因此误差较大。本文将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与遥感技术相结合,首次将摄影测量共线方程用于云顶高度解算。本文利用ASTER影像,依据相关系数法解求云迹风,并将其引入到摄影测量共线方程中,建立了ASTER影像的云顶高度解算模型,进行了未考虑和考虑风速的云顶高度解算,通过地面点计算,本文解算误差为2个像元(30 m)左右,经与MISR云顶高度产品对比分析,认为该模型解算的考虑风速的云顶高度精度优于MISR解算结果。 相似文献
970.
LIANG Yuyang LI Jiabiao LI Shoujun RUAN Aiguo NI Jianyu YU Zhiteng ZHU Lei 《海洋学报(英文版)》2013,32(12):87-95
The morphotectonic features and their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Southwest Indian Ridge (SWIR) are dis- cussed on the base of the high-resolution flfll-coverage bathyraetric data on the ridge between 49°-51°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axial and flank area indicates that the axial topogra- phy is alternated by the ridge and trough with en echelon pattern and evolved under a spatial-temporal mi- gration especially in 49°-50.17°E. It is probably due to the undulation at the top of the mantle asthenosphere, which is propagating with the mantle flow. From 50.17° to 50.7°E, is a topographical high terrain with a crust much thicker than the global average of the oceanic crust thickness. Its origin should be independent of the spreading mechanism of ultra-slow spreading ridges. The large numbers of volcanoes in this area indicate robust magmatic activity and may be related to the Crozet hot spot according to RMBA (residual mantle Bouguer anomaly). The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flanks of the ridge indicates an asymmetric spreading, and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CC (oceanic core complex). The tectonic activity of the south frank is stronger than the north and is favorable to develop the OCC. The first found active hydrothermal vent in the SWIR at 37°47'S, 49°39'E is thought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tach- ment fault related to the OC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