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3篇
  1968年   3篇
  196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81.
东南极冰-海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洋海冰过程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它的季节变化显著,覆盖面积变动于夏季(2月)的4×10~6km2和冬季(9月)的20×10~6km2之间。由于南大洋冰面积的变化幅度如此之大,因此其季节变化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重要性上仅次于北半球雪域的季节性变化。海冰主要通过3种特定方式影响气候:(1)海冰影响表面反射率,限制了极地大气与海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改变表面热平衡;(2)海冰改变了温度的季节循环,秋季冻结释放潜热,春季融化吸收热量,推迟了温度极值的出现;(3)海冰的运动产生了一个向赤道的负的盐…  相似文献   
382.
海底以上 1— 2m水层的海流垂直分布和变化 ,对于海底泥沙运动和海洋工程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 ,研究者分别从实测资料、实验室实验和理论等方面对底边界层中稳定流动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均难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本文基于现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发展了现有海底边界层理论 ,运用把稳定流的底Ekman层与对数层相配匹的方法确定了实测余流的垂直分布 ,并给出了在渤海石油平台区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 ,本文给出的原理和方法在应用中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可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383.
2004年夏季中国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报道了2004年夏季南海北部18个大面测站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应用Utermhl方法初步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74属159种,平均细胞丰度为(115.05±438.89)×103个/L(n=91),其中硅藻在物种丰富度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主要优势种为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delicatissim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皇冠角毛藻Chaetocerosdiadema、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和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glacialis。调查区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从沿岸向外海迅速减少,高值区分布在广东沿岸和珠江口附近海域。同1999年同期资料相比,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增加1倍,但平面分布趋势相同。调查区浮游植物垂直分布总体特征是由水体表层到底层,细胞丰度逐渐减少。细胞丰度密集区位于水体表层,但是只有S2断面出现了次表层最大值现象,其垂直剖面分布同叶绿素a、铵盐、溶解氧以及盐度密切相关。整个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相似文献   
384.
2009年春季(3-4月)在南黄海海域采用选择性代谢抑制剂技术测定了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的生长率和被摄食消亡率,研究了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根据生长率估算了聚球藻碳生物量、碳生产力及其对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总碳生物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在真光层内,聚球藻平均生长...  相似文献   
385.
南海北部初级生产力遥感反演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选取VGPM模式对南海北部海域初级生产力进行反演,通过SeaWiFS和AVHRR提供的Chl a,K490,PAR和SST等遥感数据产品计算得到了模式所需的各项参数,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式进行了修订和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演计算获得了南海北部海域7 a平均(1998~2004年)初级生产力逐月分布图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初级生产力(C)分布趋势为由沿岸带向陆架以及外海逐渐降低,其中沿岸带区高于400 mg/(m2·d),外海区大致在100~300 mg/(m2·d);初级生产力水平冬季最高[平均为608 mg/(m2·d)]、夏季最低[平均为292 mg/(m2·d)],春、秋季基本持平.控制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的因子主要有营养盐、温度、光照,其中又以季风和环流驱动下的营养盐变化对初级生产力的调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86.
银河宇宙线对1991年3月日冕物质抛射的监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cMurdo 和Thule台站的观测资料以及我国广州宇宙线台站的观测资料,分 析了1991年3月24日特大磁暴的日冕物质抛射(简称:CME)的部分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CME到 达磁层时,其运动 方向不是正对着磁层顶而是一定程度地偏向地球南半球;这次事件引起银河宇宙线强度出现 三次Forbush下降. CME中含有很强的磁场结构,最强的磁场结构是在1991年3月24日20:00U T 左右到达磁层的,在这期间它严重阻碍着银河宇宙线粒子南向进入到广州宇宙线观测站,在 24日21:00UT最强的磁场结构绕过地球到达磁尾;这次CME中含有较强的磁云.  相似文献   
387.
针对太湖水域特有藻种组成的浮游植物光谱吸收系数,利用实测数据对Ciotti光谱吸收系数模型进行改进和演化,得到新的基于藻类粒径组成(模型3)和种类组成(模型4)的太湖水体浮游植物光谱吸收系数模型。对模型进行比较发现,模型3和模型4能够较好地模拟太湖水体浮游植物的光谱吸收系数,分别适用于中、低和高叶绿素质量浓度的太湖水体浮游植物的光谱吸收系数的拟合。  相似文献   
388.
河口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与堤坝的结构型式密切相关,在河工模型上直接研究局部复杂结构对整治效果的影响有较大难度。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北导堤NⅡC区段空心方块斜坡堤结构为个例,采用水槽试验和动床模型相结合方法,通过水槽试验确定可以在特定河工模型上使用的概化透水结构,使在模型上精确模拟局部复杂结构对整治效果的影响成为可能。研究成果认为,二期工程NⅡC区段2 600 m导堤不建对北槽出口段的整治效果有明显影响,NⅡC区段导堤高程降低1 m或采用空心方块斜坡堤透水结构对整治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89.
富营养化的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模型反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半经验模型反演叶绿素a浓度是目前遥感反演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主要方法。但是,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体浑浊,富营养化严重,各种半经验模型的反演精度和模型适用性有较大差异。因此,研究一种既满足一定精度要求,又具有时间普适性的叶绿素a浓度反演算法,对提高模型适用性,促进遥感的反演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2005年6-10月地面实测数据,建立太湖叶绿素a浓度一阶微分反演模型、波段比值反演模型和三波段反演模型,对比各模型反演效果,认为波段比值模型与三波段模型具有较好的反演效果。运用2006年11月和2007年11月实测数据对这三种模型加以检验,结果表明,三波段模型反演高富营养化的太湖水体,不仅精度高,平均误差仅为实测浓度差的8.3%,而且适用性较强,不同年份数据的检验结果证明平均误差均低于实测浓度差的20%。因此,三波段模型是这三种反演模型中效果最好的一类模型。  相似文献   
390.
基于HYDROLIGHT光学模拟软件模拟水表面以下辐照度比R(0~-)和参数f值,着重分析多次散射作用对f值的贡献率以及太阳天顶角、风速和b_b/(a+b_b)对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散射作用对参数f的贡献率受到太阳天顶角、风速和b_b/(a+b_b)的共同影响,使得多次散射作用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贡献率P_(ms)在太阳天顶角从0(°)~85(°)的范围内,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加呈现波动状态,但这种波动随b_b/(a+b_b)值的增加而减弱,P_(ms)在0m/s到4m/s的范围内存在较大的波动,而当风速增加到4m/s时,几乎不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多次散射作用对参数f的贡献率最大值可以达到24.41%,因此在内陆湖泊高散射特性水体中必须考虑多次散射作用对R(0~-)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