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6篇
  免费   955篇
  国内免费   1676篇
测绘学   637篇
大气科学   730篇
地球物理   760篇
地质学   2716篇
海洋学   765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93篇
自然地理   552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We present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dynamic turbulence in the lower stratosphere measured by a new balloon-based system designed for detecting finer scale dynamic turbulence. The balloon-based system included a constant temperature anemometer(CTA) operating at a sampling rate of 2 k Hz at an ascent speed of 5 m s-1(corresponding to a vertical resolution of 2.5 mm), an 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 batteries, sensors for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 A/D converter, and others. The system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to 24 km altitude over Bayannur City, Inner Mongolia Province. Results show the spatial intermittence of the turbulence layers, with clear boundaries between turbulent and nonturbulent region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dynamic turbulence spectrum down to the viscous sub-range has been obtained throughout the lower stratosphere over China. With tha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s of dynamic turbulence could be calculated with high precision. The profile of the dissipation rates varied from 7.37 × 10-7 to 4.23 W kg-1 and increased with altitude in the stratosphere.  相似文献   
962.
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讨论了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的含义,指出了保险与灾害研究中对风险含义的不同理解,着重说明可能性风险概念,综述了区域灾害风险分析的内容及区域灾害风险估算的数学模型,指出风险分析可归结为风险辨识,风险估算,风险评价三个环节,风险估算数学模型的演进可概括为极值风险模型,概率风险模型,可能性风险模型三个阶段,着重介绍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可能性风险模型。  相似文献   
963.
塞拉利昂近海两种经济鱼类数量与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塞拉利昂近海16条生产船一年的生产日志资料(1995.7-1996.6),分析了两种经济鱼类[洛戈舌鳎(CynoglossusCanariensis)拟牙(Pseudotolithus)]的产量分布,指出洛戈舌鳎跟主要分布于以3区,44区,97区为中心的三个渔场,但产量较低,仅作为兼捕对象。拟牙线主要分布于44区,84区,97区,主要渔汛时间为9~11月。同时,还对二种鱼类的月平均单船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64.
吉林向海沼泽湿地典型剖面沉积及年代序列重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沼泽湿地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下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湿地发育过程。本文以无尾河下游漫流区——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沉积剖面结构、沉积物容重、年龄指标、沉积速率等多项沉积记录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明:沼泽沉积物的层序关系可以揭示沼泽的形成途径及环境变化;溪边沼泽接受更多的矿质沉积物;1880-1885年该区域出现河道变迁的痕迹;向海沼泽湿地沉积速率与典型的河口三角洲类似,体现了河口尾端湿地的特点;近50年来,向海沼泽湿地沉积速率急剧上升,其原因可能与解放后该流域人类活动增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有关,在时间上,与流域上游大型露天煤矿开采时段有较好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965.
为推广应用新型弧面胸墙沉箱堤,结合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深水工况下弧面胸墙沉箱堤和削角胸墙沉箱堤的反射形态。波面和波压的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反射系数表明,入射波浪在与弧面胸墙沉箱堤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最小,其反射强于削角胸墙沉箱堤。波面和流速包络图显示,两种堤型均在堤前形成了部分立波系统,腹点和节点以四分之一波长的距离增量交替出现,胸墙和直立部分产生的反射波存在相位差,导致初始腹点的位置向海侧偏移。弧面胸墙沉箱堤前叠合波的相位差影响最小,腹点包络高度最大,节点包络高度最小,反射效应最明显。两种堤型前中下层水流的周期平均速度均较小且对称,表明底床泥沙不会产生趋势性输移,但迎浪基床上方的环流系统可能引起局部冲刷。相对而言,弧面胸墙沉箱堤前的环流强度最弱,更有利于冲刷防护。  相似文献   
966.
采用ICP—MS方法分析了煎茶岭和金川硫化镍矿床岩石、矿石的铂族元素含量,煎茶岭岩体蛇纹岩的Cu/Pd比值低于原生地幔岩浆,说明岩浆熔离作用较弱,矿石的Pd/Ir比值较小,指示其多数矿石属于岩浆型,以岩浆成矿作用为主;而金川岩体的平均Cu/Pd比值远大于原生地幔岩浆,表明岩浆熔离作用强,矿石的Pd/Ir比值较大,体现了钯族元素矿化及成矿物质以幔源为主的特征。煎茶岭在成矿过程中有壳源物质的混染,整体上岩石、矿石铂族元素含量较低,这与岩浆熔离作用弱、铂族元素成矿作用不发育等因素有关;金川在成岩成矿过程中也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但岩石、矿石铂族元素含量较高,反映了以岩浆深部熔离成矿作用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7.
卫星测高技术应用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笔者所在单位近十年来密切跟踪世界发展动态,灵活运用高新技术,致力于卫星测高技术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卫星测高径向轨道误差时域和空域特征分析、卫星测高反演海洋重力场、卫星测高反演海底地形以及利用测高重力异常扩展超高阶地球位模型研究成果。最后对这一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8.
深海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装备之间的精准连接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对接一般通过深海连接器完成。弹性夹头是水下连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关系到海洋油气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弹性夹头的主要作用是在水下机器人的辅助下连接和锁紧连接器的固定端和移动端。采用ABAQUS软件的显式动力学分析模块计算夹头夹紧心轴这一过程中的应力、反作用力状态。三维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锁紧过程中弹性夹头的最大应力不超过430 MPa,小于所选取的材料屈服强度480 MPa。采用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夹头的长度、夹头与心轴的间隙等几个关键尺寸从而分析影响夹头应力和连接所需推力的最显著因素。对夹头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也为夹头心轴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通过试验研究对样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夹紧动作所需的最大推力在700 N以下。  相似文献   
969.
振荡水柱波能转换装置的最大转换效率往往受到腔内水柱共振机制的直接影响。通过对装置的基本结构进行简化,提出了一种前墙可绕固定轴旋转的双垂板式结构系统,旨在通过前墙的旋转运动进一步加剧水柱的振荡,从而对腔内水柱的共振机制进行调节和控制。基于线性波理论,采用匹配特征函数展开法对波浪与双垂板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论研究,针对流场在结构物尖角附近的奇异性特征,将公共界面上的速度分布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近似展开,并应用区域间的速度与压力连续条件进行求解。通过分析结构的几何参数对反射透射系数、平均波面高程、前墙旋转振幅以及前墙与水面间相位差的影响,深究其共振机理,为振荡水柱波能转换装置的效率优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波浪频率范围内,前墙的自由旋转运动会加剧板间的平均波面高程,应用于波浪能转换装置中能进一步拓宽高效频率带宽。  相似文献   
970.
In order to analyze 3-dimension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 risk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we inverted for dynamic fault locking and slip deficit rate of the fault using the GPS horizontal velocity field of 1999-2007 and 2013-2017 in Sichuan-Yunnan region, and calculated annual vertical change rate to analyze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 using the cross-fault leveling data during 1980-2017 locating on the Xianshuihe fault. The GPS invers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1999-2007,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fault is tightly locked, the middle segment is less locked, and the northwestern segment is basically in creeping state. In 2013-2017,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fault is obviously weekly locked, in which only a patch between Daofu-Bamei is locked, and the northwestern segment is still mostly in creeping state, in which only a patch at southeastern Luhuo is slightly locked from surface to 10km depth. The cross-fault leveling data show that annual vertical change rate of the Zhuwo, Gelou, Xuxu and Goupu sites on the northwestern segment is larger, which means vertical movement is relatively active, and annual vertical change rate of the Longdengba, Laoqianning, and Zheduotang sites on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is small, which means the fault is locked, and the vertical movement changes little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Combining with the 3-dimension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seismic activity and Coulomb stress on the Xianshuihe Fault, we consider the seismic risk of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is larger, an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reduced the far-field sinistral movement and the fault slip deficit rate, which may reduce the stress and strain accumulation rate and relieve the seismic risk of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