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9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大气科学 | 80篇 |
地球物理 | 122篇 |
地质学 | 360篇 |
海洋学 | 103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67篇 |
自然地理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黄斑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是可养殖的少数植食性海水鱼之一。为进一步了解黄斑蓝子鱼的消化生理特征,以及将海藻更科学地应用于配合饲料中,本研究采用不同类型饵料:冰鲜杂鱼(Raw fish,RF)、配方饲料(Formulated diet,FD)、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ra,EP)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GL)饲喂黄斑篮子鱼8周,分析鱼内脏特征及其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RF组和FD组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以及EP组和GL组鱼的肠长比(Relative intestine length,RIL),都显著高于其他组。此外,分析不同处理组鱼的肝和前肠组织形态结构,发现RF组肝细胞核被脂滴挤到细胞边缘,两海藻组前肠黏膜的皱褶程度最高。养殖前三周,鱼的消化酶活性变化波动明显,而之后消化酶活性趋于平稳。消化道的蛋白酶,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水平分别随着日粮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海藻饵料显著降低了黄斑篮子鱼的胃蛋白酶活性,但是提高了机体RIL和前肠黏膜的皱褶程度以弥补其对胃蛋白酶的负面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黄斑蓝子鱼的消化系统可较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饵料,其适应时间大约为三周。因此,本研究结果也暗示黄斑蓝子鱼也具有一些杂食性鱼类的属性。 相似文献
53.
54.
震积岩是地层中记录古地震事件的关键岩石记录,通过震积岩的识别和发育序列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和区域大地构造过程。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乌什南部地区新元古界中识别出臼齿构造、微同沉积断裂和液化卷曲变形等古地震引起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发育典型的震积岩(震裂岩和震褶岩)以及震浊积岩、冰碛岩和薄层状钙质泥岩等沉积单元,并在南华系上部形成了深水浊流沉积—冰水混积—地震活动和背景沉积—地震活动等两期震积作用序列。塔里木西北缘南华系震积岩与同时期正断层紧密伴生,共同指示区域构造伸展背景,可能与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大规模裂谷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5.
坡体地下水位上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实时排出地下水是防治边坡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虹吸排水具有免动力和流动过程由液位变化自动控制的物理特性,可满足实时排出坡体地下水的需要,但虹吸管中空气积累会导致虹吸过程中断,制约了边坡虹吸排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溶解于水的空气因虹吸管内压力降低而释出是形成气泡的物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虹吸进水口水面以上垂直高度3.5 m以上就会出现大量气泡,经过虹吸顶点后,气泡发生强烈的兼并形成大气泡。当虹吸管的进出水口的水头差较大时,气泡间的水弹容易推动气泡从出水口排出。当虹吸管直径大于5 mm时,缓慢的虹吸流动,会发生管内气泡的积累,最终破坏虹吸过程;虹吸管的直径小于4 mm时,可以形成基本稳定的弹状流。因此,为保持边坡虹吸过程长期有效,经常性降雨并且坡体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可选用直径为5 mm的虹吸管,非经常性降雨的地区应选择小于等于4 mm的虹吸管。 相似文献
56.
57.
苏盖特构造带位于新疆昆仑山弧形推覆体前缘.本文通过研究苏盖特构造带的构造特征,确定了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属性,认为苏盖特构造带由表层推覆体及下部下第三系-二叠系之间的地层经过3次重复形成的叠瓦状推覆体构成.苏盖特构造带活动始于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定型于更新世.通过研究西昆仑逆冲推覆体及已钻探井的地表油源、储层特征及储盖组合,认为苏盖特构造带具有两套好的油源即石炭-二叠系及侏罗系油源,两套好的储集层即白垩系和下第三系储层,相应地,发育两套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圈闭及运聚条件,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58.
辽东复州湾中石炭世地层兼论华北地台中石炭统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地台中石炭统本溪组一般仅代表中石炭世晚期沉积。从已知的几十个海陆交互相本溪组剖面来看,其中(虫筳)类生物群为Fusulina-Fusulinella带;牙形石生物群为Idtognathodus magnificus-Ⅰ.claviformis-Neognathodus ruondyi带,在整个华北地台均可依此进行对比。但在辽东半岛南缘的复州湾一带,中石炭世沉积特征却恰好与本溪剖面相反,下部层段以灰岩为主,上部层段以碎屑岩为主。下部含6层灰岩,(虫筳)类以Profusulinella的丰富种群为特征,可建立Profusulinella带,并可进而划分为3个亚带。牙形石则为Idiognathoides sinuatus-Ⅰ.corrugatus-Declinognathodus lateralis带。复州湾含灰岩为主的下部层段和本溪含碎屑岩为主的下部层段对比,依前者之生物组合建立本溪组下部复州湾段(c21),代表华北地台中石炭世早期沉积;复州湾以碎屑岩为主的上部层段和本溪含5层灰岩的上部层段对比,依后者之生物组合限定为本溪组上部牛毛岭段(c22),代表华北地台中石炭世晚期沉积。 相似文献
59.
基于岩石损伤理论推导了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劣化模型,并采用冻融循环试验方式测试了后崴子隧道灰岩岩样冻融循环后的物理力学特征变化规律,分析了其损伤劣化规律。获得了岩样的质量、纵波波速随冻融循环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单轴抗压强度持续减小,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逐渐增大的结果。分析获得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灰岩总损伤变量与应变的关系,冻融和载荷的共同作用会使总损伤加剧,但损伤曲线表明耦合作用也可适当缓解这一影响,且灰岩应变值趋于一致,表明影响灰岩强度极限的主要因素可以不考虑冻融循环。 相似文献
60.
硅灰石表面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实验以湖北大冶硅灰石为原料,初步探讨了硅灰石表达改性的工艺条件。经沉降体积法、表面接触角、红外光谱等方法检测和填充橡胶试验证实,硅灰石得到了改性且其填充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