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bies and Picea abundance in surface pollen and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SCF) distribution, elevation and climate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using a large modern pollen data set consisting of 857 sampl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Abies and Picea pollen are abundant in the southern and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here SCF dominates the landscape. Pollen percentages of both Abies and Picea show a unimodal pattern with changes in elevation and climate, and their optima occur at elevations from 2500 to 4000 m a.s.l.,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from −1 to 10 °C and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from 450 to 850 mm. The optimal elevation of Abies and Picea pollen distribution decreases with latitude from c . 4000 m in the south (21–32°N) to c . 2500 m in the north (43–49°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Abies and Picea pollen abundance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modern distribution of these taxa, which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elevation and climate. These relationships could provide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interpretation of fossil pollen data in terms of climate and elevation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基于Atmega16单片机为检测和控制核心,并同多个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及模拟湿度传感器HS1101构成温度与湿度的测控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硬件设计及软件框图.所设计的粮情测控系统具有优良的性价比,通过系统软硬件的联合调试说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对温湿度及烟雾进行实时监控的需要,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等特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陈峰  赵小锋  全元  柳林 《遥感学报》2014,18(3):657-672
地表温度被认为是影响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之一,它与许多地表过程有关。目前,热红外卫星遥感技术是获取有关区域和全球尺度地表温度信息的一个有效、可行的手段。针对不同卫星上搭载的热红外传感器,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中针对单波段热红外的特点(如Landsat TM/ETM+,CBERS和HJ-1B)提出了单通道(或单窗)算法。该类算法需要准确的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参数(如大气水分含量)。这些参数在现实中又很难轻易获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有算法的应用。针对HJ-1B高回访频率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多时相影像的时空信息来直接反演地表温度的Multi-Temporal and Spatial Information-Based Single Channel(MTSC),以解决现有算法对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参数的过度依赖性。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基于MTSC法由HJ-1B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结果与MODIS地表(陆表和海表)温度产品具有很好的空间一致性;HJ-1B的陆表温度结果总体上被高估了约1 K,而海表温度结果总体上被高估了0.5 K;同时,MTSC法得到的HJ-1B地表温度结果具有更好的细节和空间完整性。最后,通过分析和讨论指出了一些可能的完善途径,如相似像元的确定、修改优化求解中的目标函数、参数的自适应初始化等,以便提高MTSC法的反演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4.
35.
钢板组合剪力墙在强震作用下受损严重,震损修复问题较为突出。现设计一片以方钢管作为边缘约束构件的竖波钢板组合剪力墙,在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时的震损情况进行分析:竖波钢板组合剪力墙边缘约束方钢管刚度较大,与墙体不匹配,最终发生方钢管从地梁拔动的脆性破坏模式。对竖波钢板组合剪力墙进行震损修复,得到墙趾可更换竖波钢板组合剪力墙,然后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在震损后的竖波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墙趾处安装阻尼器,其抗震性能基本得到恢复。(2)修复后的竖波钢板组合剪力墙承载力较修复前降低了23%,但延性和耗能能力显著提升。(3)改变了竖波钢板组合剪力墙的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转化为延性破坏。借助有限元软件详细讨论了内嵌竖向波形钢板厚度和波角、轴压比、阻尼器腹板数量对修复后竖波钢板组合剪力墙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内嵌竖向波形钢板厚度对试件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而改变内嵌竖向波形钢板波角、轴压比和阻尼器腹板数量对试件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小。结合有限元算例,提出修复后竖波钢板组合剪力墙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可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西太平洋暖池区是指位于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海表温度常年在28 ℃以上的海域,是全球海表温度最高的深海区,构造环境与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物中的生物组分含量差异较大,生物组分会对深海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但目前对沉积物中生物组分含量和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对西太平洋暖池区核心部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现场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和室内涂片鉴定,研究深海表层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生物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含水率范围为61.1%~435.1%,天然密度范围为1.04~1.76 g/cm3,贯入阻力范围为0~100 kPa,十字板剪切强度范围为0~8.6 kPa,整体具有高含水率、低密度、低强度等典型的深海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特点。西加洛林海脊、海山等CCD以浅的区域为钙质生物组分>50%的钙质沉积区;西加洛林海槽西南部及其周边的深水沟槽地区一般为硅质生物组分>50%的硅质沉积;西加洛林海盆内部则主要为黏土沉积区。随钙质生物组分减少和硅质生物组分增多,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别为钙质沉积物、黏土沉积物和硅质沉积物,天然含水率变高,天然密度、贯入阻力和十字板剪切强度降低,表明深海表层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生物组分含量密切相关:贯入阻力、十字板剪切强度、天然密度与钙质生物组分含量呈正相关,与硅质生物组分含量呈负相关;而天然含水率正好相反,与钙质生物组分含量呈负相关,与硅质生物组分含量呈正相关。本文建立了深海沉积物中生物组分与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沉积物生物组分含量与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拟合公式,可以为深海沉积物工程性质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水洞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处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内,是我国比较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1]。本文介绍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通过化探分析确定了Au元素异常范围,且物探异常区与相应的化探范围内蚀变带相吻合,为该区寻找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奠定了基础。根据野外勘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该区的找矿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8.
既有铁路曲线整正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志强  杨育林 《测绘科学》2015,40(4):147-150
针对传统方法进行既有铁路曲线整正测量精度低、效率低、安全性差,难以满足维修养护中大机作业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将现代测绘技术应用于既有线测量的方法。建立全线统一的三维控制网,并加大轨道控制网点位密度,有效地方便了线路中心坐标采集以及调线作业;采用了初拟合与调整、考虑调线控制关键点、进一步细化拟合与调整的平面曲线优化方法;创造性地采用非接触性测量方法,进行桥梁偏心的精确测定。所提方法应用于数条长大既有线路进行实践检验的结果表明,曲线整正测量精度明显提高,并在面对复杂曲线时也能较为快速地拟合出拔量最小的优化曲线,其在生产中切实可行,能够满足现代化既有线维修养护需要。  相似文献   
39.
从宽带脉冲泵浦光的光谱及滤光片的滤光特性参数出发,分析了自发参量下转换(SPDC)产生纠缠光源的系统中各类滤光片对剩余脉冲泵浦光的滤除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组合不同类型的滤光片可以有效地滤除剩余脉冲泵浦光,并从实验上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该研究为脉冲泵浦光条件下SPDC过程产生的纠缠光源的有效测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0.
智能天线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当前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对智能天线算法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的基础上,有必要构建一个灵活、通用的实验平台,用以验证各种智能天线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探讨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麦克风阵的智能天线实验平台的实现方法,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