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915篇
测绘学   434篇
大气科学   317篇
地球物理   414篇
地质学   1573篇
海洋学   593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系统报道了广西涠洲岛的潮下带海草、红树林以及互花米草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9—202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海草分布于南湾西侧,紧邻珊瑚礁区,面积4246 m2,为潮下带的生长形式,海草种类仅见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真红树植物有6种[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漆...  相似文献   
92.
地震目录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近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记录,为实验场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地震台网密度和仪器观测精度是逐步提高的,不同时期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存在差异,因此进行现代仪器观测记录的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分析,对正确研究和认识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震级—序号方法、最大曲率法(MAXC,Maximum Curvature)和拟合度检测法(GFT,Goodness-of-Fit Test)分析了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1970—2018年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值,得到了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C值的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C值变化趋势大致为1970—1986年ML2.0~2.6,1987—1999年ML2.5~2.6,2000—2008年后ML1.4~2.1,2009—2018年ML1.2~1.9;实验场地区MC值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东北部和西南部较低、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的特征,其中云南最南端的澜沧—耿马区和思普区、四川西北部的理塘—木里区以及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带MC值普遍较高,云南北部和四川南部的松潘—龙门山带、安宁河带、元谋区、楚雄—建水带和大理—丽江—盐源区MC值普遍较低;强震会使MC值出现突然升高、之后逐渐恢复的现象,其中MC值升高程度与震级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强震导致的MC值升高是MC值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
从海边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HY-20,经鉴定为假单孢菌。通过碳、氮源及初始pH等培养条件试验研究,获得了该菌株生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脲+酵母膏;初始pH值为7~8,温度为30℃,摇床转速130 rad/min,培养时间为72 h,絮凝率可达95%;絮凝剂有效絮凝成分主要存在于分泌物中。  相似文献   
94.
邱海泉 《测绘通报》2017,(4):116-120
提出了广东省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技术框架,重点对应用系统的体系构成及主要功能、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及物理存储进行了总体设计,通过采用ESB、MyCAT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OLAP多维分析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为广东省全面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5.
东北季风期台湾海峡的逆温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006-2008年3个航次水文资料,结合日本海洋数据中心(JODC)的历史温度数据分析了东北季风期台湾海峡的逆温现象。结果显示,除台湾浅滩及海峡西岸浅水区外,几乎整个台湾海峡皆有逆温现象。逆温幅度和发生频率在海峡西部较高,海峡东部及粤东近海较低。逆温层上界深度春季较秋、冬季深,逆温频发区(发生频率大于60%)随着季节南北向移动,秋季频发区的最南端位于厦门近海,冬季扩展至台湾浅滩北部,春季回退至平潭近海。分析表明,浙闽沿岸水随季节南北向伸缩导致了逆温频发区的同步移动。除了季节变化外,逆温现象在2006年和2007年冬季有显著差异,2006年逆温仅出现在海峡西部近岸海域,2007年扩展至海峡东部且向南伸至粤东近岸,浙闽沿岸水的横向伸缩是造成此差异的主因。  相似文献   
96.
邱云  胡建宇 《海洋通报》2005,24(4):8-16,72
利用1993年4月至2001年3月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研究了热带大西洋(15°S-25°N,50°W-5°W)海面高度距平和表层环流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海面高度距平分布呈相反的结构,低纬度海区(0°-15°N之间的海区)海表风应力旋度所产生的Ekman抽吸而导致的海面升降是该海区海面高度距平季节性振荡的重要影响因素。热带大西洋表层流结构大部分海域季节变化不明显,部分流系具有明显季节振荡,东向的北赤道逆流夏季强度较大,冬、春季流速较小;非洲沿岸流冬季流向为东南向,其他季节流向为东北向。值得一提的是,几内亚海湾表层流秋、冬季为东向,而春、夏季为西向。通过卫星跟踪ARGOS漂流浮标观测结果进行的对比验证表明,上述遥感资料分析的表层地转流场与海上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7.
黄海、渤海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潮汐伴随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将大约10a的TOPEX/Poseidon(T/P)高度计资料沿星下轨迹点做潮汐调和分析,提取得到各分潮的调和常数,利用伴随同化方法,同化到二维非线性潮汐数值模式中,模拟了黄海、渤海区域M2,S2,O1,K1等4个潮汐分潮,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各分潮的同潮图.将计算值与观测值的进行偏差统计,结果表明计算值与验潮站资料符合良好.研究过程中做了两类试验:一类试验是针对不同的参数进行优化,一类试验是针对不同的资料进行同化.第一类试验表明:将开边界条件和底摩擦系数同时作为模型优化的控制参数,其结果明显优于单独优化开边界条件;第二类试验表明:同时同化高度计资料与验潮站资料,比单独同化其中任一种资料,对模式计算结果都有较好的改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伴随同化方法,利用T/P高度计资料和验潮站资料作为同化数据能有效改进模拟结果,用来反演黄海、渤海的潮波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
结合南沙群岛海域出现的内潮现象 ,利用一个两层数值模式 ,通过数值试验来探讨潮汐性质、水体的层结程度、跃层所在的深度、风应力等因子对陆架坡折处内潮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内潮的波动周期只与海区的潮汐性质有关 ;风应力、非线性效应以及正压潮源地的深度等都可改变内潮的波动振幅 ;内潮的波动振幅随海区的水体层结程度及温跃层所在的深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99.
闽南近海尖头斜齿鲨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尖头斜齿鲨(Scoliodon laticaudus)是暖水性小型鲨鱼,为有胎盘胎生种类.在闽南近海,其雄鱼的性成熟长度为382~448mm,雌鱼的性成熟长度为405~467mm,1994年5月至1995年4月的周年随机采样中,雌鱼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为53.0%.雌鱼的妊娠开始于1~4月,同年的6~8月分娩,妊娠期为5~6个月.尖头斜齿鲨雌鱼每个子宫一次妊娠怀胚胎1~12尾,其中3~6尾者占67.8%.雌鱼一次妊娠产仔鱼2~24尾,平均9.1尾,其中6~13尾占70%;57%的母体左右子宫内胚胎数相同.胚胎数量随母体全长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雌性尖头斜齿鲨生殖周期约为2年,一生生殖2~3次,生殖能力较低.尖头斜齿鲨胚胎在分娩时全长138~142mm,与雌鱼性成熟长度的比为0.30~0.35,胚胎的雌雄比为1.17:1.同一子宫内及左右两子宫中的胚胎发育情况均基本相同.另外还讨论了鲨鱼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0.
多年来山东半岛大范围开采海砂对海岸线造成了巨大破坏,加剧了波浪对海岸的侵蚀,造成海岸线后退。通过取样分析了海床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和分选系数分布特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得到沉积物类型和黏土含量分布情况。通过布设测站实测数据总结了近海海域含沙量和单宽输沙量特点,并基于悬浮泥沙遥感反演分析了近海海域含沙量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分析泥沙来源和运移趋势,对海床冲淤情况进行了演变分析,得出了海岸线变化过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状海岸线已后退约500m且仍处于侵蚀后退状态,本研究为海岸线修复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