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2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862篇
测绘学   422篇
大气科学   305篇
地球物理   386篇
地质学   1466篇
海洋学   546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胶东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对大地构造的制约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应用近十几年来胶东地区及其周边岩浆岩体的同位素测年资料,结合几个岩体的新的SHRIMP测年数据(牙山岩体117.7Ma,院格庄岩体113.4Ma,正长斑岩脉115.7Ma),系统研究了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岩浆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可分为4个岩浆活动期;(1)晚侏罗世构造-岩浆热事件(150~160Ma),以玲珑-滦家河型岩体为代表,是在区域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侵入的,属同构造或同造山时期的岩浆作用。(2)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35~125Ma),以郭家岭岩体为典型,该时期的岩浆活动均具有双峰式岩浆作用特征,反映了伸展动力学背景。(3)早白垩世中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25~105Ma),以崂山花岗岩为特征,该阶段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的减薄时期,是大陆裂谷作用的高峰期。(4)晚白垩世-古新世基性-超基性火山作用。本文还探讨了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因素及其对大地构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2.
33.
基于关联信息的灰色沉降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背景值的迭代计算构造方法来改进GM(1,1)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关联信息的灰色沉降预测模型.最后将其应用于沉降监测点的恢复重建中.试验结果表明,新的背景值构造方法足有效的,所建立模型的拟合及预测值较传统方法更加精确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碎斑合并融合一直是林地变更、土地利用等内业数据处理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ArcGIS Add-In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批量融合碎斑的工具.通过设定可视化界面的相关参数,灵活调整碎斑融合规则,以期达到不同项目的通用性,最后,结合具体项目实践进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碎斑批量融合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5.
COM技术是新一代组件式GIS发展的主流,文章阐述了COM,COMGIS的基本原理,介绍了AreOhjects的组成结构、开发的关键技术、开发方式,以及AreGIS Engine的功能,对使用两种组件式GIS进行二次开发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使用ArcObjects开发的一个实例——济源市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的结构设计和系统的功能,并简要说明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所使用的关键接口。  相似文献   
36.
基于GIS的山地林道网优化配置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选择永安元沙国有林业采育场的部分林班为示范,建立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以ARC/INFO为开发平台,以山地林道网理论为指导,应用G IS技术、DBMS技术与数学规划集成技术,使用AML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山地林道网优化配置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林道网配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7.
南海西南部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的沉降史,并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曾母盆地自早中新世以来经历了17.5-11.6Ma、11.6-5.5Ma、5.5-3.0Ma和3.0-0Ma的4次快速沉降作用,其构造演化受控于曾母地块与南沙地块及婆罗洲地块的碰撞和盆地两侧的万安-卢帕尔断裂与廷贾走滑断裂的综合作用,可划分为南北双向挤压(晚始新世-早中新世)、走滑改造(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区域沉降(上新世-第四纪)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8.
可照时间受地形的影响及其精细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起伏地形下可照时间分布式计算模型,讨论了不同纬度的坡度、坡向、遮蔽等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照时间的纬向分布特征明显;同一纬度,同一坡向的可照时间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对可照时间的影响复杂,不同坡向上的可照时间随季节和坡度变化;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形遮蔽对可照时间的影响显著,可明显地影响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清楚表现出可照时间的非地带性。同时绘制了1:100万我国实际地形下精细的可照时间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39.
非海相沉积层序的成因和构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东部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初步对非海相层序地层学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非海相沉积层序的形成要素,既有外旋回、又有自旋回,构造和气候因素很重要,强调了环境因素.沉积基准面在海上为海平面,在陆上为潜水面、湖平面、河流平衡剖面.相对基准面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可容纳空间的周期性变化,并由之形成了一系列旋回式的层序.大多数情况下内陆基准面的变化不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在全球最大海泛期有某种联系.湖盆小而沉积速率高,形成层序的频率高于海相.以沾化凹陷为依据,提出了5种层序构型特征:冲积-河湖型,(半)盐湖-淡水湖泊过渡型,海流-深湖型,半深湖-缓坡型,河流-冲积平原型.在盆地主要发育期,断阶式坡折对沉积体系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除低水位扇外,低水位楔是构成隐蔽圈闭或复合圈闭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40.
一种新的储层孔隙成因类型--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石英作为碎屑岩储层中的一种难溶组分,普遍认为它和次生孔隙的形成关系不十分密切。研究认为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储层中的碎屑石英颗粒存在明显的溶解现象,并形成以石英直接溶解型孔隙为主的储集空间特征。石英颗粒被溶解的部分在薄片中所占的范围为 2 %~ 7%者常见,高者达 8%以上,在总孔隙中所占的相对含量也多数在10 %~ 35 %之间,早成岩B期是其最主要形成期。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的大量存在为碎屑岩储层中SiO2 胶结物及次生孔隙成因等问题的解释以及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