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1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1308篇
测绘学   580篇
大气科学   452篇
地球物理   597篇
地质学   2349篇
海洋学   52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69篇
自然地理   48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元谋干热河谷近50年分季节降水变化的DFA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元谋干热河谷1956~2006年分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对1978~2006年进行滑移分析.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至少在50 a的尺度上具有微弱的Hurst效应:夏、冬季具有较弱的长期持续性及较强的随机性,春、秋季具有较弱的反持续性.植被生物量和盖度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所引起的下垫面性质改变,是干热河谷分季节降水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元谋干热河谷降水量的变化对当地植被恢复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Orinoco地层油的开发特征及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rinoco地层油具有较高的气油比和沥青质含量,在模拟油藏开发状况时,使用油罐油和天然气配制的模拟油。利用大直径长岩心模型进行压力衰竭实验,得到Orinoco地层油的流动特点及模拟开发效果。结果显示:(1)高于泡点压力阶段,模拟油显现弹性驱动特征,采收率很低;(2)在泡点和“拟泡点”之间的降压阶段,模拟油表现出缓慢的膨胀性能,采收率近似线性增加,斜率接近1,此时具有最大的开采效益;(3)低于拟泡点压力阶段,产气量增大,采收率增加缓慢。实验测定了Orinoco地层油的详细组分,并以此为依据配制模拟油。对模拟油PVT性质进行分析,结论是:气油比和少量的轻质组分对相对体积的影响很小,沥青等重质组分对气体保持稳定状态起主要作用;脱气状态的地层油在60 ℃时粘度仍高达6 194 mPa·s,而较高的气油比使地层油粘度陡降,特别在压力降低至泡点压力后,仍存在一个粘度缓慢变化的阶段,显示了Orinoco地层油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93.
通过进行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牧草田间对比试验,测定植被在生长季内( 6- 8月)的养分动态变化,并结合N / P化学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岩溶区牧草的养分限制状况。结果表明: ( 1)在生长季节的6- 8月,岩溶区4种牧草N、P养分浓度都具有显著的随月份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从岩溶区和非岩溶区所测定的4种牧草养分结果来看,岩溶区牧草的N素平均值为22. 79 mg /g ,非岩溶区牧草的N素略小于岩溶区,为22. 15 mg /g ;岩溶区的P素平均值为6. 03 mg /g ,非岩溶区牧草的P素小于岩溶区,为5. 35 mg /g。( 2)无论是岩溶区还是非岩溶区,牧草的N /P与N 的相关性最大,相当系数都大于0. 6,与非岩溶区不同的是,岩溶区牧草的N /P与Ca 的相关性也很大,而非岩溶区的则较小。( 3)岩溶区牧草植物体Ca、Mg总含量分别是非岩溶区的2和1. 5倍。不同种类的牧草对Ca、Mg 的吸收和累积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中的类玉米其钙含量远远小于其它3种牧草的钙含量。   相似文献   
994.
四川广元地质景观类型及其形成条件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元境内地质景观主要集中分布于四个区中,即广元区、剑门关区、唐家河区和七里峡区,以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典型地质剖面和水体景观为主,具有独特性、典型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浓厚的历史文化性等特征。受构造条件、成景地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方式不同的影响,广元区以岩溶地貌和水体景观为主,剑门关区以丹霞地貌为主,唐家河区以地质构造剖面和变质岩剖面为主,七里峡区以岩溶地貌为主。按资源价值、景点规模与组合、环境状况和旅游条件等对四个区的地质景观进行综合评价,认为目前广元区和剑门关区具备构建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唐家河区和七里峡区具备构建中型省级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95.
北京市朝阳区多目标水量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北京市朝阳区水资源经济优化模型的实例研究。提出了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中水4种水源类型。考虑生活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电子及通讯制造业用水,一般工业用水,石油化工用水,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用水)、农业用水(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和生态环境用水等4大用水部门、十几个小用水部门,建立了多目标水资源规划模型,并运用单纯形法求解模型,计算了2010年、2020年的水资源量最佳分配。  相似文献   
996.
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序列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17日阳江M4.9级地震是1969年阳江M6.4级地震发生后至今震级最大的余震之一,该震中区及附近1970年以来至2004年底的九千余次ML1级以上的地震月频次的统计结果显示,本地4.5级以上地震震前短临时段内,ML1.0级以上小震活动水平增强不明显,但2004年与1986年的地震临震前,ML0.1级以上的微震次数却异常升高;本地4.5级以上地震前3个月至1年左右,b值均处于0.55左右的低值状态。衰减系数日值的计算均大于1,显示本地4.5级以上地震的余震衰减都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出孤立型较强的特点。本次4.9级地震作出的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与1969年主震的情况较为类似。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2003年7月15~9月28日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Na+、NH4+ 、Ca2+、Cl-、MSA、SO42- 等11种离子的浓度数据(文中使用当量浓度).根据相关分析, 可将11种离子分为3类: 海盐源离子, 包括Na+、Mg2+、K+、Ca2+、Cl-、SO42-; 人为源, 包括NH4+ 、NO3-; 其它源, 包括 CH3COO-、MSA、C2O42-. 气溶胶以海盐气溶胶为主, Cl-、Na+ 离子分别是阴阳离子中含量最大的离子, (Na+ +Cl-)对气溶胶载量(所测定的阴阳离子的总和)的贡献平均为60.2%, 占气溶胶总量的一半以上. NH4+ /SO42- 的比值的平均为0.45, 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和气溶胶的离子平衡, 认为气溶胶样品中NH4+ 和 SO42- 主要是以 NH4HSO4的形式结合. 根据考察沿线 NO3- 浓度的变化, 把考察沿线大致分为3个区: 日本海区, 中值为15.2 neq·m-3; 鄂霍次克海及白令海区, 中值为1.8 neq·m-3; 北冰洋区, 其浓度较低, 中值为0.4 neq·m-3. 考察沿线白令海是MSA的高产区.  相似文献   
998.
雪冰中的黑碳记录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明镜  秦大河  效存德 《冰川冻土》2005,27(4):539-544
黑碳(Blackcarbon)是一类大气气溶胶,也是重要的气候驱动因子之一,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迄今发现,雪冰是保存和记录历史时期黑碳变化的最好介质.根据前人对南极冰芯、格陵兰冰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冰芯以及雪坑样品中的黑碳记录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不同研究地区雪冰中黑碳含量的变化,黑碳对气候环境突变、大气环流变化的响应,总结了人类活动与雪冰黑碳记录之间的关系.雪冰黑碳记录还可以获得如森林大火这样的特殊事件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9.
土钉支护体系抗拔力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振明  秦四清  刘军  夏柏如 《岩土力学》2005,26(11):1799-1802
对基坑土钉支护体系中抗拔力机理作用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关于抗拔力的新观点。研究认为,土钉支护体系的抗拔力应由钉土作用抗拔力和土体自承作用抗拔力两部分来组成;土钉在支护体系中首先是作为传力构件传递土体自承作用抗拔力,而后是通过钉土作用提供抗拔力。进一步分别对两部份的抗拔力进行理论求解,确定了土钉支护体系总抗拔力。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所提出抗拔力机理作用及其求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00.
覃政教 《中国岩溶》2005,24(4):338-343
岩溶地区工程建筑地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存在土洞、软土等工程隐患。常规工程勘察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一一查清这些隐患的分布特征。地面物探是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工程辅助勘探方法。但物探方法有多种,在选用时,必须根据场地条件、探测目标、方法性能及工作成本等来综合考虑,选择适用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探测效果。桂林某花园综合楼地基主要以红粘土为主,软土、土洞发育,红粘土之下,桂林组灰岩表面起伏强烈,溶洞发育。根据场地地质特征及基坑开挖特点,本勘察采取浅层地震折射、反射波法,并配合高密度电阻率测量,较好地查明了场地软土和土洞的分布位置,为综合楼的地基处理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