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606篇
测绘学   283篇
大气科学   382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914篇
海洋学   252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多类分割与模板匹配的建筑物轮廓矢量化方法:首先对影像进行多尺度SVM分割获取建筑物候选点;然后在Radon变换结合主轴分析获取建筑物主方向的基础上,引入多类分割思想,构建用于分割的能量函数,基于α-扩展算法解算能量函数,将轮廓线分割为3类边缘线段;接着构建形状先验的边缘模板,进行精确定位以获取边缘线的实际位置,去除锯齿状变形,降低提取结果的影响;最后相邻边缘线相正交得到拐角点,依次连接每一个拐角点,得到规则化的建筑物轮廓。相比于同类其他方法,此方法考虑了边缘点的方向信息和相邻边缘点趋于同一类的先验知识,可得到近似全局最优的边缘线段分割结果,避免了规则化过程中选择初始点和处理顺序的麻烦和不利影响,同时充分利用了影像特征,对边缘线段进行精确定位,减弱建筑物提取结果误差的影响。对不同影像的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可得到规则化的建筑物外轮廓线,不考虑提取过程中遗漏的建筑物,矢量化结果平均准确度为89%、完整度98%、几何形状相似性87%、整体质量85%。  相似文献   
64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并评估CT诊断对临床病情、临床治疗及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2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65岁,37例)和中年组(<65岁,2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ISS分型的差异,并通过CT头颅平扫总结脑梗死患者CT影像表现特征,此后对所有患者均使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随访3月通过GOS评分统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与中年组CISS分型中LAA、CS、PAD、OE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UE比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62例患者以LAA、UE型较为多见,中年组头痛头晕人数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偏瘫、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者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62例患者多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CT扫描276处病灶,其中46例腔隙性脑梗死,16例多发性脑梗死,其中17例病变位置在小脑,20例在皮质,14例在脑干,11例在基底区,溶栓治疗3个月后随访GOS评分结果显示20例5级,26例4级,12例3级,2例2级(持续性植物状态),1例1级(死亡)。结论:不同年龄段的脑梗死在临床特点上差异显著,老年患者UE分型更多,发生偏瘫、大小便失禁、意识障碍的可能性更大,中年患者临床多见头痛,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好,此外CT诊断对临床病情、临床治疗及临床特点的分析均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43.
目的:探讨术前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在鼻窦癌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鼻窦癌患者及50例鼻窦炎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以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鼻窦CT断层扫描、CD24单独及联合诊断鼻窦癌的价值。结果:采用CT断层扫描诊断的阳性共48例,CD24检测阳性共51例,平行联合诊断阳性共59例,系列联合诊断阳性共40例;系列联合诊断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平行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平行联合及系列联合诊断鼻窦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术前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在对鼻窦癌进行诊断时,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效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4.
准确确定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震源机制对于描述裂缝破裂类型以及工区地应力状态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全波形匹配的方法确定诱发地震震源机制解,在拟合波形的同时对实际数据P波初动极性和纵横波振幅比也进行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邻域算法分级优化确定震源机制解的新方法.新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对解具有更强的约束,并且能够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权值系数选择问题.合成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得到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内某页岩气田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监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诱发地震的震源类型以走滑破裂为主,表明该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  相似文献   
645.
强震前加速矩释放现象目前是国际上讨论比较激烈的一个话题,而不同地区的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现象应各有不同。通过对辽宁地区1999年以来的3次MS5.0地震震前加速矩释放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计算尺度和积累时间下震中附近地区m值的变化范围。认为在辽宁地区中强震前确实存在加速矩释放现象,且省内中强震发生前加速矩释放均存在累积半径较小和时间窗长较短的情况。  相似文献   
646.
青藏高原东北缘(94°E—105°E,32°N-40°N)是高原北东向扩张的前沿地带,亦是研究高原生长过程的重要区域.本文利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2008-2014年)共7年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首先使用双差定位获取精定位震源位置,在此基础上,挑选位于S波窗口内(射线入射角≤45°)的地震事件,依据S波分裂分析方法(SAM),获取研究区域内共26个台站的S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地处多个块体交汇部位的西宁及其周缘,地壳各向异性呈现两个优势偏振方向,表明该区中上地壳应力环境由区域主压应力场和活动断层共同约束;玉树地震序列的地壳各向异性优势偏振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场一致.  相似文献   
647.
秦嘉政  楼海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6,29(4):317-324
根据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观测资料,使用澜沧江流域周边40个地震台记录到的3600多个地震的近25000条P波和S波波形数据,采用层析成像理论,反演了云南澜沧江流域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图,结果表明,上地壳速度异常分布与地表地质断裂构造有关。以澜沧江断裂为界,西侧大部分地区表现为速度负异常,扰动值在-2.0%~-4.0%;东侧大部地区为速度正异常。在30km深的剖面上,澜沧江流域西南出现一条近北东走向的负速度异常带,这可能与南汀河深大断裂有关;在45km和65km深度以下的剖面上,同样出现与澜沧江断裂和红河断裂有关的速度负异常带,并且澜沧江断裂北段与南段速度异常不同,北段总体表现为负异常,南段则表现为正异常。腾冲火山地热区从地表至地幔均出现低速异常,表明地幔热物质参与了腾冲火山的活动。研究区域层析成像三维速度异常分布揭示了谰沧江流域地球内部状态的某些特征,为澜沧江流域重大梯级电站的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研究与地震预测提供了地球内部介质结构的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648.
基于GIS的南通市环境质量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通市环境质量数据的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和G IS方法对南通市环境质量现状做了综合评价,完成环境质量专题区划图,直观地反映了南通地区环境质量总体状况。研究发现环境质量“很好”和“一般”的地区占整个区域面积74.4%,南通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从空间分布来看,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环境质量相对较差,两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环境质量相对较好。运用基于G IS的模糊评价方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定性、定量与定位相结合的特点,评价结果直观清晰。  相似文献   
649.
因新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成岩成矿研究存在争议,对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机制又引发新一轮的关注。中国造山带中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具有鲜明的分布特点,20世纪80年代东天山黄山东等一批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发现,曾经提出蛇绿岩形成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观点,而后出现了洋壳削减闭合陆-陆碰撞后新生陆壳裂陷槽环境形成铜镍钴矿的主流认识;进入21世纪后,随着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提出,开始将东天山和新疆北山的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关联起来,并认为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由于含铜镍钴镁铁-超镁铁岩地球化学具有典型的岛弧特征,又将东天山铜镍钴矿床的形成与俯冲削减的板片再次联系了起来,导致岩浆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形成背景还存在较大争议。我们认为岩石微量元素显示岛弧信息,是俯冲交代及地壳混染引起的地球化学屏蔽效应;铬尖晶石成分及所反映的氧逸度环境指示为张性环境,而非岛弧。塔里木陆块周缘3期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代表了中国最重要的3期成镍事件,实际反映了塔里木陆块在全球大陆聚散演化中与超大陆之间关键的聚散事件:(1)新元古代金川Cu-Ni-PGE矿成矿代表了由于地幔柱作用以塔里木、扬子和西澳大利亚陆块之间的裂解为起点的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直至早古生代形成原特提斯洋-古亚洲洋;(2)早古生代末夏日哈木Ni-Co矿则是代表冈瓦纳大陆南部裂解从而形成古特提斯洋的标志性事件;(3)晚古生代早二叠世坡一Cu-Ni矿应是地幔柱作用潘吉亚超大陆生长大火成岩省的深成相组成。本文系统总结了3个矿床的成矿特征,并对比了3个矿床的区别。尽管坡一在3个矿床中有基性程度最高的母岩浆,但坡一相对于夏日哈木、金川显示出低的地壳混染程度,特别是地壳硫混染程度,这可能是坡一成矿相对差的主要原因。此外坡一不仅地壳混染程度低,且其混染了较多的钙质,抑制了硫化物饱和。  相似文献   
650.
利用PCR-SSCP技术对379尾凡纳滨对虾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L(CTSL)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CTSL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引物C6 (F/R)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其扩增产物具有CC、CT和TT 3种基因型,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在第6外显子92 bp处发生了C→T的突变,为沉默突变。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在体重、体长、第一腹节长和尾节长这4个指标上CC和CT基因型显著高于突变型TT(p<0.05),而在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2个指标上,CC基因型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5)。CTSL基因mRNA在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不同性别个体肌肉组织、极端体重个体肌肉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大小顺序分别为:肝胰脏>胃>眼柄>心脏>消化腺;雌虾>雄虾;极大个体>极小个体。结论:CTSL基因多态性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影响该虾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为该虾的选育提供分子遗传标记;CTSL基因mRNA的分布情况表明此基因可能正向调控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