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4篇
  免费   1908篇
  国内免费   2742篇
测绘学   1322篇
大气科学   1455篇
地球物理   2080篇
地质学   5192篇
海洋学   1801篇
天文学   335篇
综合类   759篇
自然地理   109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534篇
  2016年   565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575篇
  2013年   711篇
  2012年   774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713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633篇
  2006年   583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The newly-discovered Xiyi lead-zinc deposit is a large deposit located in the north central Baoshan block of the southern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 section,Southwest China.The surface of the deposit is mainly covered by  相似文献   
992.
Precise in situ zircon U-Pb dating and Lu–Hf isotopic measurement using an LA-ICP-MS system,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Sr–Nd isotope geochemistry were conducted on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of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ree zircon samples from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yielded 206Pb/238 U weighted average ages ranging from 436±4 Ma to 440±5 Ma, which are statist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and coeval with the ca. 440 Ma northward subduction event of the Paleo-Qinling oceanic slab.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were products of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that evolved from basalt to andesite to dacite to rhyolite, forming an integrated tholeiitic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 suite. The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patterns for most samples show characteristics of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s, such as relative enrichment of LILE(e.g. Th, U, Pb and La) and depletion of HFSE(e.g. Nb, Ta, Ti, Zr and Hf).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of Ta/Yb vs Th/Yb, Ta vs Th, Yb vs Th/Ta, Ta/Hf vs Th/Hf, Hf/3 vs Th vs Nb/16, La vs La/Nb and Nb vs Nb/Th all suggest that both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from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and th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regional Xieyuguan Group were formed in an island arc environment related to subduction of an oceanic slab. Values of ISr(0.703457 to 0.708218) and εNd(t)(-2 to 5.8) indicate that the source materials of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and the Xieyuguan Group originated from the metasomatised mantle wedge with possible crustal material assimilation. Most of the volcanic rock sample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values of typical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s in the ISr-εNd(t) diagram. The involvement of crustal-derived material in the magma of th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was also reflected in the zircon εHf(t) values, which range from-3.08 to 10.7, and the existence of inherited ancient xenocrystic zircon cores(2616±39 Ma and 1297±22 Ma). The mineralization of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shows syn-volcan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yered orebodies interbedded with the volcanic rock strata, thus, the zircon U-Pb age of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can approximately represent the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Tongyu copper deposit. Both the Meigou pluton and the volcanic host rock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ca. 440 Ma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Qinling Ocean when high oxygen fugacity aqueous hydrothermal fluid released by dehydration of the slab and the overlying sediments fluxed into the mantle wedge, triggere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wedge, and activated and extracted Cu and other ore-forming elements. The magma and ore-bearing fluid upwelled and erupted, and consequently formed the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 suite and the Tongyu VHMS-type copper deposit.  相似文献   
993.
天井山金矿的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千糜岩型,构成复合金矿化体系,各矿化类型的成因及时空配置具有密切的内在成生联系,组合产出特征明显。主成矿期成矿演化可以划分为微量金-石英阶段、金-单硫化物-石英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和微量金-萤石-方解石-石英阶段。矿体主要赋存于接触带构造及其附近,呈脉状、透镜状,膨大狭缩、尖灭再现、舒缓波状产出特征明显;断裂产状变化处及裂隙发育地段易于形成厚大富矿体,矿化发育程度与基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矿体总体走向NE,具有浅部NW倾向、NE向侧伏,深部SE倾向、SW向侧伏的定位规律。其空间定位产出样式可分为外接触带型、接触带型和内接触带型。  相似文献   
994.
云南省禄劝县普福滑坡是我国典型灾难性滑坡之一,曾多次发生大规模滑动。本文回顾了普福滑坡的活动历史,分析了其形成条件。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由遥感多波段数据与DEM数据融合而成的三维影像图,指出普福滑坡实际上是一个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链,且再次发生大规模滑动的可能性很大,影响范围覆盖烂泥沟两岸大面积区域。目前最经济有效的减灾措施包括搬迁避让、群测群防、监测预报、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等。  相似文献   
995.
刘俊 《云南地质》2015,(1):159-162
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针对性的加强地质工作将极大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简要梳理地质工作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基础上,对地质工作在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6.
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和CF法,对该县滑坡各致灾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获得各因子的敏感性区段。分析表明,岩性、坡度、坡向、起伏度、与河流距离和与主要道路距离是影响该县滑坡发育的主要因子。根据各致灾因子的CF值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解释百分之八十的已发滑坡。  相似文献   
997.
对贵州锦屏新元古代下江群地层剖面常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下江群地层常量元素具有中等Si O2含量,介于57.54%~88.91%之间,平均68.32%,较低的Ca O含量(一般1%),较高的K2O/Na2O,Al2O3/Ti O2比值及较低的TFe2O3+Mg O含量。稀土总量ΣREE介于46.5×10-6~306.3×10-6之间,平均值为152.5×10-6,ΣLREE/ΣHREE为8.73~21.6,平均12.96,表明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下江群各组段δEu在0.7~0.8之间,为弱负异常。稀土配分模式总体为右倾,而轻稀土分馏中等,重稀土分馏较低,表现在稀土配分曲线为轻稀土斜率较大,重稀土趋于平坦。通过各组段地球化学特征参数与参数投点可得:番召组与清水江组、平略组与隆里组具有相似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构造环境相似且呈过渡变化,初步认为番召组与清水江组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沉积,而平略组与隆里组为大陆边缘的边缘海沉积。  相似文献   
998.
四川1∶25万阿坝县幅区调,在三叠系多重划分对比与沉积盆地演化、新近—第四纪阿坝盆地演化、主要断裂带的断裂结构及其活动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编制了一期工程区带状地质图、引水线路评价剖面图,提出了引水线路优选方案,为区域地质调查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了经验,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系统应用试点工作,对系统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适宜于工程与环境地质调查为侧重点的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流程与方法,提高了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和成果报告的社会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9.
朱映  王密  潘俊  胡芬 《测绘学报》2015,44(4):399-406
卫星平台震颤是影响高分辨率卫星成像质量的因素之一,会引起影像模糊和内部畸变。本文从资源三号卫星多光谱相机的成像特点和多光谱影像配准误差影响因素入手,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了卫星平台震颤对配准误差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光谱影像高精度密集匹配的平台震颤检测方法和流程,最后利用不同波段、不同时间的成像数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资源三号卫星在试验数据成像阶段存在约0.6Hz的平台震颤,且垂轨方向震颤幅值大于沿轨方向,同时引起波段间相同频率周期性配准误差。检测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资源三号处理精度提供了可能,也为卫星平台震颤源的分析和优化卫星平台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陈军  陈利军  李然  廖安平  彭舒  鲁楠  张宇硕 《测绘学报》2015,44(11):1181-1188
城乡建设用地分布与变化是人类活动的直观标志和生态足迹,在环境变化研究、地理国(世)情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人们对一些城市、区域或国家的城乡建设用地分布与变化进行过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但在全球尺度上,这方面研究尚为空白。本文是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套30m空间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集GlobeLand30的人造地表数据层,首次开展了全球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的统计分析。它采用用地面积、构成占比和增量占比等主要指标,统计全球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及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的变化,重点分析了2010年全球、各大洲及主要国家的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现状与地域差异,2000年至2010年全球、主要国家的建设用地变化以及其主要土地来源。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全球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18.75×104km2,占全球陆表面积的0.88%;2000年至2010年全球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5.74×104 km2,变化率为5.08%,其中,中国和美国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约占全球的一半;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占用最多的是耕地,占总量的50.26%。这些为研究全球陆表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提供了翔实的信息和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