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5篇
  免费   1446篇
  国内免费   2472篇
测绘学   1030篇
大气科学   1218篇
地球物理   1388篇
地质学   4193篇
海洋学   1114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639篇
自然地理   953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542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31.
正Orogens can generally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accretionary and collisional.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deep-crustal compositions and architecture from accretion to collision and how to identify them is not well understood.This is one of the major aims of the IGCP 662 project (www.igcp662.org.cn).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is a typical and the world's largest Phanerozoic accretionary orogenic belt and the  相似文献   
132.
殷马断裂带在桐柏山—大别山造山带中的地质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店—马垅断裂带是桐柏—大别造山带南缘一条重要的韧性断裂带,是桐柏—大别造山带内部发育的一条明显的岩地层单元界线,同时也是华北和扬子两大板碰撞挤压的产物。它与桐柏—大别造山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殷店—马垅断裂带东西段野外岩性剖面对比分析、显微构造对比、有限应变测量对比分析、应力场分析等,发现尽管东、西段构造特征略有差异,但是殷店—马垅断裂整体是具有右旋运动性质的剪切带,殷店—马垅断裂带的形成对华北与扬子碰撞所产生的应力具有消减转移效应,它本身是一个塑性剪切最强的断裂带,它反映了造山带内部不同岩性的块体之间右旋流变的运动学模式,同时也可能充当着桐柏—大别山核部岩块相对扬子板块向东运动的的"润滑带"。  相似文献   
133.
The Dehe granitic pluton intruded the Xiahe Group which is in the core complex of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ic Belt(NQOB).It shows gneissic bedding and possesses typical S-type granite minerals such as muscovite and garnet.LA-ICP-MS U-Pb isotopic dating of the Dehe granite yielded a weighted average age of 925±23 Ma which represents the emplacement age of the pluton.Most of the εHf(t) values are negative,and the two-stage model ag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ge of the Qinling Group.The isotope data show that the Dehe granite was formed in the following geological setting:in the syn-collision setting of the NQOB in the Neoproterozoic,crustal thickening induced partial melting of materials derived from the Qinling complex,and then the maga upwelled and intruded into the Xiahe Group.The formation of the Dehe S-type granite implied the occurrence of a convergent event in the QOB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相似文献   
134.
周括  冉令坤  蔡仁  屈涛  陈蕾 《大气科学》2022,46(3):745-761
针对2021年6月15~17日发生在昆仑山脉北坡的南疆极端暴雨过程,本文综合考虑地形对暴雨发生、发展的作用后,利用地形追随坐标控制方程并采用Boussinesq近似推导建立了地形追随坐标的非静力平衡广义垂直运动方程。诊断结果表明,经向气压梯度力耦合经向散度项(项一)、垂直气压梯度力耦合纬向散度项(项二)和非绝热加热经向梯度项(项三)是激发暴雨垂直运动发展演变的三个主要强迫项。项一体现了偏北风逐渐增强,在昆仑山脉的阻挡下导致经向辐合增强,触发了垂直上升运动。经向气流辐合始终是对流活动最主要的强迫过程,其次为纬向气流辐合。在地形追随坐标形式下,经向和垂直气压梯度能够增强项一和项二。对流发展阶段,水汽辐合与非绝热加热过程增强了非绝热加热经向梯度,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发展。在地形的影响下,对流层中高层西风过山气流波动特征明显。重力波活动导致的高层辐散进一步促进了山脉迎风坡对流活动。经向和纬向气流辐合、非绝热加热过程以及重力波活动等多个因素共同造成了此次南疆极端暴雨。  相似文献   
135.
选取中国东北区域162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气温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5 a东北地区气温的一致性和局地性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较为良好的空间一致性,"全区一致型"气候类型为东北地区最主要气候形态;第一旋转载荷向量时间系数呈上升趋势亦存在较明显2—7 a的周期,说明北部地区气温受全球变暖、ENSO等大尺度气候背景影响显著; 1961—2015年北部区域以0. 34℃/10 a的升温率高于南部区域的0. 26℃/10 a,但1980年后增温趋势减慢;年平均气温的概率曲线随年代整体向高值区移动,北部区域冬季增暖较为显著,南部区域冬夏均较为明显,春秋季节可能有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36.
夏季黄河下游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气候特征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卓鸿  赵平  李春虎  蒲章绪 《大气科学》2012,36(6):1112-1122
利用1996~2008年逐小时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统计方法, 研究了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简称MCS)的气候特征, 其中包括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 简称MCC)、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Permanent Elongated Convective System, 简称PECS)、β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β Scale MCC, 简称MβCCS>)、β中尺度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Meso-β Scale PECS, 简称MβECS)4类。结果表明:MCC和PECS是黄河下游地区影响夏季降水的主要MCS, 其中7月份MCC最多, 并且MCC的数量明显大于PECS;与发生在美国的MCS比较, 发生在黄河下游地区的MCC和PECS在成熟期的面积和平均偏心率较大、生命史较长, 但MβCCS和MβECS的生命史较短、平均偏心率变化不大;黄河下游地区PECS表现出成熟较快和消亡较慢的特征, 其最低相当[A1] 黑体温度 (BlackBody Temperature, 缩写为TBB) 平均值为-72℃, 比MCC低1℃左右, 生命史比MCC长0.9 h;在MCC的形成、成熟及消亡期, 其日循环特征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峰特征, 而PECS却呈现出单峰特征;黄河下游地区MCC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2个时段, 一个是在下午形成, 傍晚成熟, 凌晨消亡, 另一个则在后半夜形成, 凌晨成熟, 上午甚至中午才消亡;MCS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 在MCS较少的1999年, 500 hPa的副热带高压偏南, 华北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明显偏高, 而在MCS较多的2001年, 副高异常偏强, 华北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明显偏低, 850 hPa上为一低压槽, 黄河下游地区主要受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影响。  相似文献   
137.
鄂东一次下击暴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家国  王平  吴涛 《气象科学》2010,30(2):239-244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网资料,计算了逐分钟地面散度场,并将散度场等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叠加形成综合分析场,对2007年7月27日鄂东地区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地形辐合线对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触发和加强起到重要作用。MCS发生发展期间,多普勒天气雷达上相继有两个弓状回波形成。第一个弓状回波在速度图上因弓状回波移动方向与雷达波束有较大夹角后部入流急流特征不明显,但强度图上有弱回波通道特征;第二个弓状回波沿雷达径向移动,后部入流急流特征明显。武汉地区灾害性雷雨大风是一个强盛的多单体风暴所产生的系列下击暴流造成的,它位于第二弓状回波向前突出的位置。系列下击暴流发生期间,地面附近强辐散峰值与多单体风暴强回波高度显著下降的时间和位置基本一致。除弓状回波特征、后部入流急流、中层速度辐合及回波重心高度下降等特征外,弱回波通道、风暴相对速度图上沿雷达波束方向的正负速度对等也是下击暴流发生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8.
几种激光探测大气消光系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香河综合观测资料,讨论了几种计算大气消光系数的方法。结果表明,以激光地面水平探测的k_0作为整个探测路径上的消光系数与后向散射系数之比,在低层层结稳定的情况下将造成较大误差,而结合太阳光谱观测资料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根据激光扫角探测在消光量分层均匀假定下的计算方法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9.
一种新的统计回归模型及其建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云  曹杰  严华生  谢应齐 《大气科学》1999,23(3):333-339
根据经典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半截多项式变换,导出了一种新的统计回归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一整套建模方案。这种模型和建模方案的特点是:(1)解决了统计回归分析中逐段线性化模型的检验问题;(2)在确定统计回归模型中各待估参数和变量——包括门限变量、门限值、阶数、时滞和回归系数时显得十分方便、快捷。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此方案建立的统计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报精度,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0.
定位精度是评价雷电定位网络的重要指标之一,定位算法直接影响雷电探测结果的精度。雷电监测系统探测数据误差不可避免,传统定位算法不具备抗误差干扰能力,迭代计算易发散,定位结果精度不高。为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一种新的雷电定位算法DG-LLA(DBSCAN and grid-search lighting location algorithm),在定位计算中引入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方法与网格搜索方法。通过仿真与国家雷电监测网实际定位结果对比分析定位算法性能。结果表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法和Taylor级数展开法定位误差较大,仿真区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82 m和668 m;定位中引入DBSCAN方法后,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为406 m,引入DBSCAN方法和网格搜索方法后,均方根误差减小为349 m;在相同回击数据条件下,算法DG-LLA与国家雷电监测网相比定位数量更多,回击数据的利用率从43.4%提升到51.5%,新增定位结果周围雷达回波特征较强,定位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