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5篇 |
免费 | 1583篇 |
国内免费 | 8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04篇 |
大气科学 | 416篇 |
地球物理 | 463篇 |
地质学 | 2860篇 |
海洋学 | 493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293篇 |
自然地理 | 4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228篇 |
2021年 | 273篇 |
2020年 | 229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244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237篇 |
2015年 | 226篇 |
2014年 | 220篇 |
2013年 | 281篇 |
2012年 | 288篇 |
2011年 | 280篇 |
2010年 | 287篇 |
2009年 | 274篇 |
2008年 | 266篇 |
2007年 | 285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232篇 |
2004年 | 168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1944年 | 2篇 |
194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了研究副热带高压(副高)背景下极端短时强降水系统的动力和云物理结构特征,利用厦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观测数据,采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并结合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对2021年8月11日发生在厦门地区的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这次过程发生在副高控制之下,具有弱天气尺度强迫特征。地面辐合线促进了线状对流系统的形成,其后向传播过程导致了局地极端强降水的发生。(2)对流系统的中层存在大粒子累积区,大粒子的下泻导致雨强增大。倾斜上升(下沉)气流的配置使得大粒子的下泻不会影响上升气流,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发展与维持。下沉气流与偏南气流相遇触发了上游对流系统的发展,形成后向传播。(3)在弱天气尺度系统背景下,局地地形对于降水系统的影响得以凸显。地形造成的低层辐合使得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传播相移率(KDP)等双偏振参数在迎风坡处明显增大,且大值区在此处维持。更大、更浓密的降水粒子形成了极高的降雨效率。(4)暖雨过程和冰相过程在这次极端降水事件中并存,前者对雨水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冰相粒子的融化加速了这一进程。(5)强降水时雨滴的破碎和碰并趋于平衡,雨强的增大取决于雨滴浓度的升高。因此,KDP可作为判断雨强是否增大的指标。(6) ZDR柱与KDP柱的演变对于地面雨强的变化具有预示性,特别是在持续降水过程中,ZDR(KDP)柱的再度发展预示着降水系统的再次增强。 相似文献
32.
林江伟;花向红;邱卫宁;张伟;彭雪生 《测绘地理信息》2018,43(1):77-80
探讨了基于RSS(receivedsignalstrength)的WiFi室内定位技术的AP(accesspoints)选取算法,并分析了两种现有AP选取算法对WiFi室内定位性能的影响。基于均值最大的AP选取算法存在无法顾及AP相互干扰的局限,而基于线上互信息最小的AP选取算法计算过程复杂,当AP个数较多时,其时耗较大,同时难以完全摒弃观测质量过差的AP。考虑到上述两种方法的局限,提出了一种线上AP选取新算法,首先利用均值最大选取算法对AP进行预处理,从而加快AP选取的速度,并剔除部分观测质量较差的AP,然后利用互信息进行AP的精确选取。实验分析表明,新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位置估计的速度,并且改进了位置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33.
一次强震常伴随着多次余震作用,且时间间隔较短。研究表明,主震诱发的系列余震会对原有结构造成进一步的累积损伤。核岛厂房结构作为核反应堆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在服役期间可能遭受主震和余震的累积作用。参考我国现行规范,定义了四类性能水准(PL)和三种极限状态(LS),以混凝土最大应变作为结构破坏指数(DI),以谱加速度Sa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IM),提出一种考虑主余震序列作用下核岛厂房结构的易损性评估方法。选取PEER数据库地震记录,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给出了AP1000核岛厂房在420条主余震序列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曲线。定量分析了主震强度和主余震谱加速度比对核岛厂房结构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岛厂房的超越概率随着余震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余震在主震对结构损伤的基础上会加重核岛厂房的附加损伤;随着主余震谱加速度比从0.5增加到1.0时,核岛厂房结构破坏状态超越概率提高了10%~40%。 相似文献
34.
35.
与其他钵水母相比,倒立水母具有独特行为:在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在海底呈倒立附着、“睡眠”的状态。为探索与这一独特行为相关的遗传信息,本研究对安朵仙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和同属于钵水母纲的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进行首次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和注释,并重点分析了这3种钵水母与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Hox和POU基因家族的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关系。遗传分析显示,刺胞动物门中Hox和POU基因家族具有明显的物种间差异性。对Hox基因的分析首次发现钵水母及水螅(Hydra vulgaris)的“前段Hox基因”产生了部分缺失,并进一步印证了刺胞动物不存在“中段Hox基因”的假说。安朵仙水母和海蜇具有相对全面的ParaHox基因种类,即GSX和XLOX/CDX基因,而巴布亚硝水母只有GSX基因。在POU基因多样性方面,安朵仙水母、海蜇、星状海葵(Nematostella vectensis)的基因组具有全部4类POU,而巴布亚硝水母、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水螅只有2类POU。在本研究分析的刺胞动物中,安朵仙水母的POU-1,-6亚型的核苷酸多态性最高;安朵仙水母与指形鹿角珊瑚(Acropora digitifera)、星状海葵的POU-2/3/5亚型的序列多样性较其他钵水母更高。另外,3种钵水母与水螅粘附蛋白的比较结果表明,安朵仙水母具有巴布亚硝水母和海蜇所不具有的粘附相关鼠李糖结合凝集素和一类抗氧化活性物质铁螯合物还原酶。综上所述,安朵仙水母具有更多POU编码基因和复杂POU亚型,以及具有粘附相关凝集素和还原酶的编码基因,可能是与安朵仙水母倒立附着生活方式相关的关键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36.
鉴于现有利用LCD进行相机标定方法中所存在的缺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多LCD标定的方法,它很好地克服了仅用单LCD进行标定方法中存在的控制范围小、无深度信息等不足,同时对基于双LCD的标定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及改进。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与有效的,可适用于更多种类的相机。 相似文献
37.
煤系泥岩组分特征及其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X-衍射、荧光光谱分析和力学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淮南新集井田煤系泥岩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征;建立了泥岩的力学性质与其化学成分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其表现为:随着SiO2含量的增大,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体呈增大趋势;而随着烧失量的增大,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体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8.
First six months quality assessment of HY-2A SCAT wind products using in situ measurements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WANG He ZHU Jianhu LIN Mingsen HUANG Xiaoqi ZHAO Yili CHEN Chuntao ZHANG Youguang PENG Hailong 《海洋学报(英文版)》2013,32(11):27-33
The first Chinese microwave ocean environment satellite HY-2A, carrying a Ku-band scatteromenter (SCAT),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 August 2011. The first quality assessment of HY-2A SCAT wind products is present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first 6 months operationally released SCAT products with in situ data. The in situ winds from the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 (NDBC) buoys, R/V Polarstern, Aurora Australis, Roger Revelle and PY30-1 oil platform, were converted to the 10 m equivalent neutral wind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Y-2A SCAT and the in situ observations were limited to less than 5 min and 12.5 km. For HY-2A SCAT wind speed products,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using the NDBC buoys yield a bias of-0.49 m/s,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1.3 m/s and an increase negative bias with increasing wind speed observation above 3 m/s. Although less accurate of HY-2A SCAT wind direction at low winds, the RMSE of 19.19° with a bias of 0.92° is found for wind speeds higher than 3 m/s. These results are found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R/Vs and oil platform comparisons. Moreover, the NDBC buoy comparison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accuracy of HY-2A SCAT winds is consistent over the first half year of 2012. The encouraging assessment results over the first 6 months show that wind products from HY-2A SCAT will be useful for scientific community. 相似文献
39.
黑河下游胡杨季节尺度径向生长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半径型树木生长测量仪, 于2009-2010年生长季对西北内陆河-黑河流域下游荒漠河岸林优势树种-胡杨径向生长进行了监测, 结合环境气象、 水文因子同步监测资料, 对胡杨季节变化节律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按照胡杨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 将其分为增长型(ΔR+)、 负增长型(ΔR-)和持续增长型(ΔR++)3种类型.在生长季, 胡杨径向生长季节变化呈"S"型, 可分为前期缓慢增长(P1)、 迅速增长(P2)和后期微弱增长(P3) 3个阶段; ΔR+/++类型在这3个阶段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64%, 85.51%和48.61%; 5月末至8月初是胡杨年轮形成的主要阶段, 在该阶段气温和地下水位埋深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地下水位埋深应是最根本的因素. 因此, 在树木年轮学应用方面, 胡杨可以用来反演区域水环境变化, 包括河道径流和地下水位变化等. 在荒漠河岸林管理方面, 满足春夏季地下水位条件和适度频率的春汛, 是保证该地区胡杨河岸林正常生长和保持合理种群结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