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4篇
  免费   1818篇
  国内免费   2709篇
测绘学   1198篇
大气科学   1199篇
地球物理   1443篇
地质学   5491篇
海洋学   1273篇
天文学   244篇
综合类   827篇
自然地理   1196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554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523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528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80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1.
矿井涌水量混沌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井地下水系统是个非线性系统,由于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很难完全确定影响矿井涌水量的因素,因此传统的矿井涌水预测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而混沌时间序列分析能够利用单变量处理方法,分析矿井地下水系统中,由于多因素耦合作用所产生的矿井涌水量时间序列。通过对某矿区1985年9月至2005年2月矿井涌水量时间序列资料的分析,显示矿井涌水量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征;通过对比预测值和实测值,表明预测精度高。因此,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用于矿井涌水量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2.
83.
新疆若羌县维宝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宝铅锌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西段,矿床产于元古界蓟县系狼牙山组浅海相碎屑-碳酸盐岩系地层中,矿体具有明显的层控性,以及多阶段矿化特点。文章在深入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矿床在成因上属后生层控多金属矿床,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基础地理空间数据逐渐从 CAD 图文件或影像图文件管理等为主的方式,向全 GIS化的方式转变。根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具有超海量、矢栅一体化管理等特点,采用最新的 GIS 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以解决目前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管理和数据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刘福臣  方静  林世乐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3):160-162,F0003
支护结构工程中,当坡顶填土表面倾斜时,无法采用常规的土压力理论进行计算。探讨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荐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推荐方法,具有计算简单、计算结果合理的优点,可供工程设计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86.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流域的阶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叠溪较场到太平村以北约28km的沿江河段内断续分布有湖相沉积。对太平村一带的三级阶地沉积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风成、表生沉积体系。认为古堰塞湖发育2期高湖平面,其间存在低湖面期形成的古土壤层。根据最高湖泊沉积与堵江滑坡体的顶部高度对比和堰塞湖发育的时间计算,太平村地区相对叠溪校场地区存在着平均3.18m/ka的抬升运动。  相似文献   
87.
辽东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发育不甚完全,具有两期盆地叠合演化的特征,即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个演化阶段,经历了2次伸展裂陷和2次挤压反转。在详细研究辽东南地区各盆地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年代地层格架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讨论了盆地的演化阶段和演化规律,指出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不同方向的俯冲与走滑,以及来自北方西伯利亚板块的持续碰撞挤压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制约了中国东北地区晚中生代盆地的裂陷过程和构造反转的演化,进而为揭示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应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是利用双缸双作用水泵的高压能力将低压空气和泡沫液二次增压至水泵的额定压力,并混合产生泡沫.采用BWZ-1200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在北京地区深度为1 000 m以下的地热井钻探中,成功地克服了地热井钻进中井内漏失和洗井的难题;在极度缺水的宁夏南部地区水井钻探中,采用BWZ-1100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解决了水井孔内严重漏失和施工用水的难题.该装置可代替价格昂贵的高压空压机实现气举反循环钻探,应用于深地热井、深水井和油气井钻探.  相似文献   
89.
High resolution research of rock magnetic records and quartz sands from the Maogou Section in the Linxia basin reveals that after a relatively stable environment between 13.07 Ma and 8.6 Ma, the basin was gradually influxed by eolian dusts at about 8.6 Ma, with two rapid increases at about 6.4 Ma and 5.3 Ma, respectively.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drying of northwest China began at 8.6 Ma and strengthened rapidly at about 6.4 Ma and 5.3 M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07, 27(4): 103–110 [译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相似文献   
90.
This paper presents pelagic records of planktic foraminifera, as well as data of stable isotope stratigraphy and carbonate stratigraphy since 3.5 Ma B.P. from site ODP758 in the Ninetyeast Ridge of the Indian Ocean. Based on these data, manifestations and related mechanisms of major tectonic and environmental events such as the rapid uplift of the Himalaya Mountains, “middle Pleistocene climatic transition” and “mid-Brunhes dissolution event” in the region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ices and changes in terms of foraminifera assemblage, paleotemperature, paleosalinity and themocline from site ODP758, the authors deduce that the paleoclimatic changes might correlate with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at 1.4–1.7 Ma B.P. The changes of CaCO3, mass accumulation rates (MAR) of CaCO3 and non- CaCO3 MAR indicate that the loaded terrigenous sediments increased at 1.7 Ma,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uplift history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s shown by the available data. The last two changes coincide with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ence they are called “Qinghai-Tibet movement” (1.7 Ma), and the “Kunlun-Yellow River movement” (1.2–0.6 Ma). The changes of the CaCO3 content, coarse fraction (> 150 μm) content and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biostratigraphy show that strong dissolution of abyssal CaCO3 occurred in the study region during 0.5–0.4 Ma. The even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mid-Brunhes dissolution event” in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of the Atlantic Ocean, Pacific Ocean, Indian Ocean and Nansha sea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7, 26(12): 1627–1632 [译自: 地质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