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30篇 |
免费 | 1779篇 |
国内免费 | 28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55篇 |
大气科学 | 1363篇 |
地球物理 | 1531篇 |
地质学 | 5147篇 |
海洋学 | 1334篇 |
天文学 | 207篇 |
综合类 | 723篇 |
自然地理 | 10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322篇 |
2022年 | 676篇 |
2021年 | 719篇 |
2020年 | 544篇 |
2019年 | 712篇 |
2018年 | 599篇 |
2017年 | 588篇 |
2016年 | 627篇 |
2015年 | 632篇 |
2014年 | 633篇 |
2013年 | 657篇 |
2012年 | 766篇 |
2011年 | 680篇 |
2010年 | 714篇 |
2009年 | 573篇 |
2008年 | 531篇 |
2007年 | 468篇 |
2006年 | 391篇 |
2005年 | 276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25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61.
762.
基于XML Schema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元数据扩展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目前国内外地学数据共享中元数据的应用,分析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学科特点:数据量大、学科复杂、元数据标准多,从而论证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开发和研究中元数据扩展的必要性,论述元数据扩展的基本方法、抽象模型和基本原则,总结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核心元数据的多学科扩展表达,最后,论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元数据扩展机制的实现,以及利用XML Schema文档的可扩展性,阐述基于XML Schema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元数据扩展机制,实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元数据的多学科扩展. 相似文献
763.
流动商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正规商业的分布关系——基于距离测度方法的数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有关非正规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始终缺乏宏观维度的定量研究。本文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流动商贩数据和工商局登记的正规商业数据,通过DO指数和M函数,分别探究流动商贩的空间特征及其与正规商业的分布关系。研究发现:① 绝大多数类型的流动商贩及其占地面积具有显著集聚的空间格局;其中,与居民需求较为密切的商贩类型,集聚程度相对较低。② 相较于正规商业,流动商贩在极小的空间尺度上更为强烈地集聚分布;但随着尺度扩大,集聚程度呈快速衰减态势。③ 经营内容相近的流动商贩与正规商业之间表现出显著的互斥关系,而非共栖关系;且两者的互斥程度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尤为强烈。由此,本研究证明设立摊贩疏导区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就设置的类型及原则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64.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科学评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干化效应是目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14种典型人工植被为例,通过构建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CSWDI,定量评估了不同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研究发现:除农地和撂荒草地外,各植被深层土壤水分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同土层深度之间呈一元线性关系。不同人工植被深层土壤相对干化程度存在差异,以油松林地最高,杨树侧柏混交林地最低。不同植被类型受其自身蒸腾耗水、根系特征和耕作等影响,土壤干化的程度在剖面上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为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针阔叶植被配置模式土壤水分状况要稍好于阔叶纯林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765.
渤黄东海潮能通量与潮能耗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同化高度计资料和沿岸验潮站资料对潮汐数值模式进行同化,根据同化后的数值模式结果,对渤黄东海中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进行了研究.M2分潮从太平洋进入渤黄东海的潮能为122.499GW,占4个主要分潮进入总量的79%.黄海是半日分潮潮能耗散的主要海区.全日分潮则主要耗散在东海.全日分潮在遇到陆坡的阻挡以后有一部分潮能沿着冲绳海槽向西南传播,并有一部分潮能反射回太平洋,其中O1分潮通过C3断面反射回太平洋的潮能,约占其传入东海潮能的44%. 相似文献
766.
������������ģ�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unge??Kutta)????????PREM??????????????????λ??????????????????????????????200 s??????????????????ε??????????????????????????????????仯???????????????о??????λ???????е?仯?????????????:??????????????????????????????仯?????, 20???????????????μ????????????Dziewonski??Anderson??????, ?????????????0.25%????? 相似文献
767.
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基于中国不同用地类型区域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简单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选取1999-2007年中国31个省市(除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全国及不同用地类型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相互影响关系显著,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相互作用,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贡献: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基于不同用地类型区域的分析有助于二者量化关系规律的进一步显化: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应与产业政策相协调,并兼具宏观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768.
绿松石(CuAl6(PO4)4(OH)8·4(H2O))是重要的表生宝石矿物,已有研究采用绿松石主量元素Cu的同位素进行产地溯源,但是溯源机理不明确.此外,绿松石生长过程复杂,该过程是否造成Cu同位素组成的显著变化还不甚清楚,这限制了其产地溯源的应用.湖北省竹山县是全球最大的宝石级绿松石产出地,采用MC-ICP-MS对竹山县条带状绿松石的生长条带进行高精度Cu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绿松石δ65Cu值较高,然而不同条带没有明显变化(δ65Cu=10.99‰~11.54‰).绿松石含矿热液沉淀过程分馏有限(< 1‰),这指示绿松石Cu同位素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含矿热液的形成过程.原生硫化物的δ65Cu=0±1‰,显著低于绿松石样品测定值,推测引起含矿热液Cu同位素显著分馏的主要原因是原生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全球典型绿松石矿区的数据整体与该结果一致,表明绿松石Cu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源区环境的控制;同一矿区中形成的绿松石,即使经历周期生长产生条带状结构,其Cu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该研究深入探究了Cu同位素示踪绿松石矿区的机理,同时也加深了对低温过程Cu同位素分馏的认识. 相似文献
769.
InSAR高程模型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nSAR高程模型,建立了高程和干涉相位的直接关系,并对公式推导中一般采用的平行射线近似处理方法所引入的高程误差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星载雷达而言,平行射线近似误差不能忽略。给出了近似误差与基线参数的确定性关系及相应的误差传播曲线,有助于误差纠正和重建高精度DEM。另外,基于改进的高程模型,推导出了高程测量误差传播公式,明确了基线长度和方向对测高精度的影响,对合理选择干涉像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0.
高硒环境样品中硒的形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恩施富硒碳质岩和土壤样品中硒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硒连续化学提取的改进方案。化学操作上定义为7个连续步骤:水溶态(MQ水提取)、可交换态(0.1 mol/L的K2HPO4 KH2PO4,pH=7.0)、有机结合态(0.1 mol/L NaOH)、元素态(1 mol/L Na2SO3溶液)、酸溶性提取态(15%CH3CO2H溶液)、硫化物/硒化物态(1 mol/L CrCl2 HCl溶液)和残渣态硒(HNO3 HF H2O2混合消化液)。使用HG-AFS法检测了各结合态中的硒形态和总硒,上述流程提取硒加和与总硒间显著一致,平均回收率为99.2%,符合平行样品间变异系数低于10%的精度要求。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准确地揭示富硒地质样品中硒的形态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