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288篇
大气科学   267篇
地球物理   218篇
地质学   1282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28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81.
静水压力对岩体边坡抗滑移稳定性的影响无处不在,在河道和水库两岸常会发现因河道或水库水位的交替消长而发生岸边岩体的滑移与坍塌,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发现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岩体边坡外邻水水位的消长以及岩体节理裂缝内水位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水位在不同变化情况下边坡稳定性的定量分析,结合不同实际场景,讨论了边坡外邻水和节理裂缝内充水这两种情况对岩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大小的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岩体边坡外邻水水位的上涨会增大岩体边坡的抗滑移稳定性;而岩体节理裂缝内水位的上涨会减小岩体边坡的抗滑移稳定性,并定量对比了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782.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遗迹组构及沉积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碳酸盐岩中遗迹化石丰富。在对野外露头实地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室内切片、薄片分析等对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遗迹化石、遗迹组构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共鉴定出遗迹化石类型7属10种。(2)根据遗迹化石的分子组成、产状、共生关系、丰度与分异度以及生物扰动的程度,结合沉积学特征分析,共识别出遗迹组构4种:Psilonichnu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潮上带与潮间带上部(高潮坪)低能的沉积环境;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代表潮间带中-下部和台内滩等高能沉积环境;Helminthopsis遗迹组构反映局限碳酸盐岩台地内的潟湖和开阔台地内的滩间海等较低能的沉积环境。Helminthopsis-Chondrites遗迹组构揭示开阔碳酸盐岩台地中滩间海-台内洼地等非常低能的沉积环境。(3)建立了研究区马家沟组三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格架内对遗迹组构和沉积微环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解译出研究区马家沟组三段经历了两次区域性的海侵—海退;综合岩石类型、岩石序列组合、沉积构造、生物化石、遗迹化石组合、遗迹组构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各遗迹组构与沉积微环境的三维相模式。这对研究华北奥陶系沉积环境与沉积演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3.
甘蒙北山地区海相二叠系时代及其区域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蒙北山地区海相二叠系是中亚造山带最年轻的海相地层之一,但其精确时代尚缺少高精度年龄数据约束。此次研究获得北山地区双堡塘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285.7±2.9 Ma、280.9±2.8 Ma、279.2±4.8 Ma和272.7±2.6 Ma。同位素年龄和古生物组合证明北山海相二叠系时间延限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中二叠世卡匹敦期(Artinskian-Capitanian,286~265Ma),其中双堡塘组、菊石滩组和金塔组时代分别主要为亚丁斯克—沃德期(Wordian)、沃德期和卡匹敦期。区域对比表明中亚造山带新疆北部地区的海相沉积最终消失在早二叠世空谷期(Kungurian)之前(288Ma),而甘蒙北山和内蒙古地区海相沉积可持续至中二叠世卡匹敦期(265Ma)。  相似文献   
784.
牛晓露  冯光英 《地质论评》2018,64(6):64061446-64061446
2018年7月2日-16日,IGCP-649项目第四次研讨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成功召开,会议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专题讨论,并对澳大利亚东海域法属小岛新喀里多尼亚的全球典型弧前蛇绿岩进行了为期8天的野外考察。本次研讨会由杨经绥院士主持的IGCP-649项目和Jonathan Aitchison教授所在的昆士兰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联合举办。Aitchison教授作为东道主为本次会议致辞,杨经绥院士作为IGCP-649项目的牵头负责人,主持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近70名科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讨论。会后考察由Jonathan Aitchison教授和来自新喀里多尼亚大学的Dominique Cluzel教授组织并全程作详细讲解。  相似文献   
785.
常压酸溶法因溶矿效率高、成本低、检出限低,在地质实验室被广泛应用,但采用常用的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四酸法处理样品,铌钽溶出率低,铌钽在容器壁发生水解和聚合反应导致其部分吸附或沉降,从而使测试结果偏低。因此,应用常压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的铌钽,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铌钽的溶出率和试液中铌钽的水解。针对溶出率的不足,本方法在酸体系中引入硫酸,即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硫酸可以完全将铌钽溶出;针对水解,采用5%氢氟酸-5%硫酸-5%过氧化氢为提取剂,并采取与样品前处理相同分析流程的标准物质制作曲线,这两个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抑制样品溶液中铌钽的水解,同时标准物质制作曲线法降低了ICP-MS分析中的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基体不一致引起的误差。本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相对误差小于±7%,相对标准偏差在3.11%~6.27%之间(n=11),铌钽的检出限分别为0.04μg/g和0.03μg/g,相比于碱熔法检出限0.33μg/g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准确测定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的铌钽。  相似文献   
786.
多年冻土区姜路岭隧道施工水热力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路岭隧道地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其高海拔、高寒、缺氧环境下多年冻土及软弱大变形围岩的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属国内乃至亚洲首例,也是共(和)玉(树)高速公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为研究姜路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水热力(变形)状态及其演变,采用冻土工程水热力耦合计算理论及数值仿真程序,模拟了该隧道三个关键施工步骤的水热力分布规律,以此提出了隧道修建过程中的重点监测位置及注意事项。研究成果可为姜路岭多年冻土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进而为类似寒区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7.
银额盆地西部蒙额地1井二叠纪叶肢介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银额盆地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与突破,但对钻井地层划分及主要油气产层时代存在巨大争议,或认为产层为白垩系,或认为产层属二叠系。2017年实施的蒙额地1井钻井及取心工作,在930.5~958.0m井段的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层和1085.0~1095.5m井段的深灰色泥岩层中发现叶肢介化石。第一层段叶肢介为加氏圆通古斯卡叶肢介(比较种)Cyclotunguzites cf.gazimuri Novojilov,第二层段叶肢介为额济纳旗半圆李氏叶肢介(新种)Hemicycloleaia ejinaqiensis Niu(sp.nov.)和内蒙古点列叶肢介(新种)Polygrapta neimengguensis Niu(sp.nov.),均为晚二叠世代表性叶肢介。在此基础上,通过钻井地层对比,明确了银额盆地主要油气发现井的产层为二叠系。叶肢介具有重要的生物古地理指示意义,通过二叠纪叶肢介的区域分布与对比,结合银额盆地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层序分析,进一步限定了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为前石炭纪。  相似文献   
788.
首先简述了基于无线通信的室内三维定位技术的发展概况、实现方式以及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然后详细叙述了定位算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了病态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接着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了非视距传播环境下(Non-Line Of Sight,NLOS)的测量误差模型,最终通过迭代得到终端的三维定位坐标。实验证明了该定位算法的精度在x、y轴能够达到0.2 m,在z轴能够达到1.8 m。  相似文献   
789.
基于海相石盐流体包裹体的古海水演化热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观点认为地质时期海水成分一成不变,然而包裹体测试技术的迅速发展,揭示出显生宙以来海水成分至少发生过两次大的旋回变化。本文基于世界多个海相沉积盆地的原生石盐包裹体实测数据,探讨了显生宙以来古海水地球化学、水化学类型、蒸发岩矿物组合特征的显著变化,并结合EQL/EVP卤水蒸发平衡模型,定量模拟了两种典型海水的蒸发演化过程、析盐规律和矿物组合特征,分析和探讨了中国海相沉积盆地的成钾前景。应用Spencer相图,揭示出在过去的600 Ma期间,古海水成分点在Cl-SO4和Ca-Cl两个相区内随时间发生周期性的震荡变化,志留纪、泥盆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海水类型与现代海水迥然不同,为典型的Ca-Cl型水。Mg-2KSO4/Mg-Ca-2KJnecke相图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时期的石盐包裹体成分,位于富CaCl2、贫MgSO4的Mg-Ca-2K相图中光卤石、钾石盐稳定相区,指示原始海水相对于现代海水具有富Ca、贫Mg的特征,其析出的典型矿物组合主要有石盐、钾石盐、光卤石和溢晶石等。而新元古代、二叠纪和第三纪大部分石盐包裹体成分,都落到了Mg-2KSO4相图上的钾盐镁矾和钾石盐相区,和现代海水成分较为类似,具有富Mg2+、SO2-4的特征,其析出的典型矿物组合包括石盐、钾盐镁矾、硫镁矾、钾石盐和光卤石等。EQL/EVP定量模拟结果显示,富SO4-Mg型的海水和富CaCl型的古海水,蒸发演化路径和矿物析出序列截然不同,Ca-Cl型的海水更易形成优质钾盐矿床,有利的成钾时段为寒武纪-早石炭世、侏罗世-新生代早中期。  相似文献   
790.
湖北潜江凹陷古近系深层富钾卤水矿床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黎春  黄华  张连元  刘成林  孙明光  牛磊 《地质学报》2015,89(11):2114-2121
潜江凹陷富钾卤水矿床是我国古近纪重要的卤水矿床之一,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二维、三维地震解译,测井解译,室内化学分析,研究了该矿床储层特征、卤水赋存规律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矿床成因。富钾卤水主要赋存于古近系渐新统潜江组,含矿面积达1630km2,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钠亚型,次为氯化钙型、硫酸镁亚型和碳酸盐型。卤水总矿化度平均值为280.94g/L,酸碱度在5~9之间。卤水储集体为砂岩,卤水矿床的分布主要受砂体展布的控制,各卤水组底板埋深表现出"一洼两斜坡"的展布特征,矿体厚度自北而南累积厚度减薄,东西方向以向斜为中心,累积厚度向东或向西逐渐增加。在平面上与沉积时期古地貌密切联系,在蚌湖、王场和周矶向斜沉降中心卤水矿化度最大,氯化钾、B2O3、LiCl、Br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达到综合利用或工业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