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利用变化检测技术更新现有的影像数据库或地图数据库是一项对测绘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对现有的变化检测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然后提出了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的实施流程,最后结合数学形态学算法对SPOT5影像(2.5 m分辨率)进行了相关实验。  相似文献   
192.
邸曼  张明  夏大维  张颖 《气象科技》2007,35(Z1):52-56
对雷击火灾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方法及提取部位进行了论述.根据火灾现场雷击痕迹物证的特点,应采用剩磁检测和金相分析的方法进行雷击火灾的技术鉴定,结合实际火灾案例论述了对利用剩磁检测方法和应用金相分析方法鉴别雷击火灾痕迹物证的原理和判据;分析了雷电的种类及引发火灾的机理,归纳总结了雷击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预防雷击火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3.
地面电场资料在雷电预警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孟青  吕伟涛  姚雯  何平  张义军  刘强  李林  张曼  常晨 《气象》2005,31(9):30-33
论述利用地面电场仪的探测资料对雷电预警预报的技术方法,以大气电场测量为基础,利用地面电场仪的组网,实现自动、连续、实时监测雷雨云中强雷电活动中心在地面产生的电场强度、极性以及闪电数等,提供监测范围内雷暴强电荷活动中心的发生发展演变特征和整个雷暴过程中雷电活动位置和发展信息。同时结合闪电定位系统的观测,为雷电的监测和预报提供更充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小尺度分异的环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存在的生物结皮,对地貌部位有极强的选择性分布,其实质是生物对环境条件综合适应的一种生态表现。2002年3~11月在个体沙丘表面初步开展了生物结皮类型小尺度环境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苔藓结皮、地衣结皮和藻类结皮依次分布于垄间、沙垄两坡中部和坡上部,从垄间往垄顶,生物结皮盖度逐渐减小,厚度变薄,抗压性减弱。苔藓结皮分布区的物质组成以细沙和极细沙为主,春季表层土壤水分在5%以上,短命植物广泛发育,基质稳定;坡中部的地衣结皮分布区以细沙为主,春季表层土壤水分在4%左右,短命植物亦有广泛分布,地表受风沙活动影响较小;沙垄上部和顶部的藻类结皮分布区,是沙垄表面活动性最强和土壤水分最差的区域,物质组成以中沙为主,高等植物中白梭梭为优势种,可见藻结皮是三类结皮中最能适应恶劣环境的生物结皮类型。  相似文献   
195.
The use of isotopic tracers for sediment source apportionment is gaining interest with recent introduction of compound‐specific stable isotope tracers. The method relies on linear mixing of source isotopic tracers, and deconvolution of a sediment mixture initially quantifies the contribution of sources to the mixture's tracer signature. Therefore, a correction to obtain real sediment source proportions is subsequently required. As far as we are aware, all published studies to date have used total isotopic tracer content or a proxy (e.g., soil carbon content) for this post‐unmixing correction. However,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sotopic tracer mixture and the source mixture is different for each isotopic tracer, post‐unmixing corrections cannot be carried out with one single factor. This contribution presents an isotopic tracer model structure—the concentration‐dependent isotope mixing model (CD‐IMM)—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Herein, we aim to clarify why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converting isotopic tracer proportions to source proportions using a single factor is wrong. In an initial mathematical assessment, error incurred by not using CD‐IMM (NCD‐IMM) in unmixing two sources with two isotopic tracers showed a complex relation as a function of relative tracer contents. Next, three artificial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hree soil sources were prepared and deconvoluted using 13C of fatty acids using CD‐IMM and NCD‐IMM. Using NCD‐IMM affected both accuracy (mean average error increased up to a threefold compared with the CD‐IMM output) and precision (interquartile range was up to 2.5 times larger). Finally, 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the proportional source contribution reported in a published study was recalculated using CD‐IMM. This resulted in changes in estimated source proportions and associated uncertainties. Content of isotopic tracers is seldom reported in published work concerning use of isotopic tracers for sediment source partitioning. The magnitude of errors made by miscalculation in former studies is therefore difficult to assess. With this contribution, we hope the community will acknowledge the limitations of prior approaches and use a CD‐IMM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96.
19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中—低熟(Ro<1.0%)页岩面积占该段页岩总面积的90%左右,中—低熟页岩油/油页岩资源丰富,原位转化作为实现其工业开采的有效途径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生烃转化率和活化能是影响页岩原位转化和开采潜力的关键因素,前人研究表明研究区长7段页岩生烃活化能分布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其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尚不清楚,尤其是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等对页岩生烃特征和动力学过程的控制作用及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这必将制约研究区页岩原位转化条件和资源潜力的评价。本次研究选取了长7段成熟度相近、不同有机质丰度的5块页岩样品以及有机质丰度相近、不同成熟度的5块页岩样品,通过开放热模拟实验确定了样品的生烃动力学参数,讨论了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对长7段页岩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根据烃源岩生烃过程的时间-温度补偿原理,将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的动力学参数外推至页岩原位转化条件下,分析了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对长7段页岩原位转化温度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度相近的情况下,受有机质中藻类体等腐泥组的富集程度影响,烃源岩的生烃活化能随有机质丰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有机质丰度相近...  相似文献   
198.
199.
本文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GRAPES_Meso V3.3.2.5版本以及NECP的GFS资料,分别选用模式中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SLAB、LSM、NOAH)对2013年9月14-17日新疆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的结果表明:陆面方案对主要雨带的落区和大致走向影响并不大,但对降强度的模拟还是敏感的,耦合陆面方案比不耦合陆面方案的模拟效果更接近实况;不同陆面方案模拟的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它们对降水中心落点、强度以及类型方面各有所长;在各种试验的综合比较中,NOAH方案较其他方案的模拟结果显得更稳定与合理。  相似文献   
200.
对于贵州山区而言,多数道路工程测区中通常是山峦起伏、荆棘丛生,致使通视、通行条件差,因此,建立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和符合控制精度要求并能尽量减少工作量的测量控制网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从通视性分析和网形优化的角度提出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希望对今后的此类项目实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