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北缘阿克苏地区磷矿沟震旦系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主要发育滨岸沉积体系、碎屑岩潮坪沉积体系和碳酸盐潮坪沉积体系,这几种沉积体系的组合反映了震旦纪阿克苏地区由碎屑岩体系向碳酸盐岩体系的演化过程。在野外露头中共识别出4种不同类型的层序界面:(1)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2)水进侵蚀冲刷面;(3)岩性、岩相转换面;(4)暴露溶蚀面。在识别出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对震旦系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第一超层序SS1包含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第二超层序SS2包含2个三级层序组:SQ4和SQ5。  相似文献   
82.
牡蛎体内及其养殖水体中细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牡蛎体内外细菌的耐药性,对分离自阳江的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养殖水体及其内脏团的637个异养细菌进行了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简称K-B),参照NCCLS抗生素敏感试验操作标准,研究细菌的耐药概况。结果显示:健康牡蛎体内细菌对恩诺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发病牡蛎体内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低,次之为复合磺胺和恩诺沙星;水体细菌对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水体及体内细菌对呋喃唑酮耐药率最高,而对卡那霉素及青霉素耐药率则波动较大。结果还显示,不同来源的受试菌株多重耐药状况严重,来源于健康和病牡蛎的菌株在7月份的多重耐药率达到峰值,分别为66.7%和64.3%,养殖水体细菌多重耐药率峰值出现在4月份,最高达76.7%。总体来看,源于牡蛎养殖环境水体及其牡蛎体内的异养菌多重耐药比例较高,值得引起注意。而受试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异养细菌对呋喃唑酮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对其它受测抗生素的耐药率。从时间动态上看,水体菌耐药率峰值出现于4月份,而牡蛎体内菌群耐药率峰值出现于7月份。  相似文献   
83.
盐度胁迫对许氏平鲉鳃、头肾、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慢性盐度胁迫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鳃、头肾、脾脏超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盐度为5的低盐胁迫30d后,鳃氯细胞顶端小窝较浅,胞质内徽细小管系统较松散,线粒体数量少且不发达,而经盐度为40的高盐胁迫后。鳃氯细胞的顶端小窝较深。胞质内徽细小管系统发达且分布密集,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加,表明细胞的泌氯功能和细胞代谢水平明显提高。水体盐度变化使实验鱼头肾中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粒细胞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未观察到明显变化。同时水体盐度变化对许氏平鲉脾脏中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84.
获取河冰时空分布信息对黄河流域防凌减灾工作及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收集黄河内蒙古段1989—2019年冬季河冰遥感影像数据;提出了归一化未封冻水体指数(NDUWI)用以剥离被归一化雪指数(NDSI)误分为河冰的水体像元,确定了该指数划分河冰、水体像元的阈值,并利用NDUWI结合NDSI的方法提取河冰信息进而分析河冰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探讨了海勃湾水库调度及河床演变对河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河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游(巴彦高勒—三湖河口)。1989年以来,研究区内河冰经历“平稳期”(1989—1997年)、“扩张期”(1998—2000年)、“萎缩期”(2001—2019年)3个阶段,其中2000年出现河冰面积峰值,并于2019年减小至最小。各子段中,海勃湾至巴彦高勒(R1段)2015年前河冰分布稳定,2015年起受海勃湾水库建成影响,河冰面积大幅萎缩;巴彦高勒至头道拐(R2~R4段)河冰面积变化特征大体与全段变化相同。空间上,2015年后R1段以纵向萎缩为主,巴彦高勒至三湖河口(R2段)左岸河冰萎缩,右岸河冰堆积仍有偎堤风险;三湖河口至包头(R3)段全段河冰漫滩现象严重,2016年起得以缓解;包头至头道拐(R4)段以局部漫滩为主,2016年开始以主槽封冻为主。上游海勃湾水库建成后的常规运用可有效减小下游黄河内蒙古段的河冰漫滩现象。研究成果可为黄河内蒙古段水库防凌调度及堤防安全隐患排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我国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初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体是以古生物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编制出版大区域的古地理图集,集中反映海陆分布,岩相内容较少,较少的学者开展了岩相古地理研究,揭开了由古地理图向岩相古地理图转变的序幕。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总体上是以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大量的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并采取多种编图思路和方法编制大区域的岩相古地理图,是我国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编制的图件不仅尽量体现活动性古地理的学术前沿,而且更多的是强化实用性,聚焦对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和油气勘探的支撑和指导作用。现代阶段:2000年至今,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聚焦支撑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成为了这段时间的主题,采取不同的编图思路和方法编制出版了大区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编图资料丰富,技术方法新颖;二是编图思路先进,体现了以构造为主线,岩相古地理恢复为核心,支撑服务油气为根本的研究思路;三是以服务油气目标为特色。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促进大数据岩相古地理向前发展,数字岩相古地理必将推动我国在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和技术方法的创新,提升支撑服务沉积矿产找矿和油气勘探开发的精准性和预测性水平。  相似文献   
86.
王迎法  曲亚明  牟儒  赵鑫  许汉华  吴中海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23-2023040023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质构造背景,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资料,重点研究区域构造环境和断裂特征,通过地质调绘、物理探测、年代学测试,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计算分析了小江断裂中段东支活动速率,初步判定断裂活动程度;并综合考虑断裂活动性、地震烈度、岩体特性等因素,对工程场地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小江断裂东支平均水平位移速率为6.6 mm/a,判定为强活动断裂,区域工程场地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区;认为强烈活动性断裂两侧各10 km区域内对工程的影响最为严重,为公路工程场地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7.
中国北方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分析中国北方地区2000年之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利用MODIS光谱反射率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中国北方地区2000—2012年植被覆盖度进行定量估算,分析研究区13 a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年内变化特征体现在最大植被覆盖度一般出现在7和8月份,与中国北方地区植被的生长季相一致;整个中国北方地区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其增长速率为每年0.2%;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其中东北、华北和黄土高原等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区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有较明显的增长。  相似文献   
88.
牟剑英  张清  向巍  符衡 《华南地震》2021,41(3):141-147
大震或有感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开展地震现场流动监测是地震监测应急的一项重要内容.回顾广西测震流动观测的发展历程,介绍广西数字应急测震流动台网的技术构成、管理和考评、启动和终止,最后结合实际介绍了测震流动观测在广西中强地震、显著震群、水库加密观测及科研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存在多种不同划分方案,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蜀南地区飞仙关组台地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剖面、岩芯、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性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沉积物空间堆积样式的变化、早期成岩变化、电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识别出不同级次的11个层序界面,据此将本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和TSQ2)和10个四级层序,其中TSQ1可细分出6个四级层序,TSQ2可再分出4个四级层序,并将其与传统地层单位进行对比:三级层序TSQ1和TSQ2分别对应于飞一段+飞二段地层和飞三段+飞四段地层。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指出这些层序在全区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和等时性,每个层序均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特点,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未发现低位体系域和凝缩段。层序与储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四级层序Ⅲ和Ⅷ是台内鲕滩这种有利储集相带的主要发育层位,所形成的滩相鲕粒灰岩储层与高位体系域的向上变浅序列和早期暴露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0.
贵州安顺旧州晚二叠世龙潭期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华  牟军  黄道光  石磊 《贵州地质》2010,27(4):241-244,290
本文通过安顺旧州地区地面调查及钻孔岩性分析研究,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沉积相特征、沉积模式分析,进一步说明该区处于晚二叠世三岔河地区龙潭相区与吴家坪相区的相变位置,属于潮坪—泻湖相至半局限台地相过渡带,是具有特殊组成含义的"龙潭组"。由此推断晚二叠世龙潭期相变线(带)应为由北(遵义)向南延伸至贵阳后经林歹—平坝—天龙—旧州(研究区)一线向南西延伸到兴义,北西为龙潭相区,南东为吴家坪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