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523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926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18个钻孔岩性、沉积特征及年代数据,结合研究区考古遗址点时空分布特征,恢复研究区全新世以来水文环境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区域水文环境演变的成因机制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受东海海面上升和泥沙淤积等因素影响,距今11.5—5.5 ka,长江中游地区河湖水位呈上升趋势,随着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及稻作农业活动的增加,人类文化聚落自山前平原地带逐渐向盆地平原中部扩展;距今5.5—4.0 ka,长江中游河湖水位有所下降,新石器晚期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迅速发展,聚落数量增多,平原腹地聚落比例增加;距今4.0 ka前后,河湖水位再次有所上升,洪泛过程加剧,可能是石家河文化快速衰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辽东湾北部地区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辽东湾北部地区右行走滑构造特征较为典型,主要表现为:沿走滑断裂带发育雁行式伸展断裂;剖面上发育花状构造;走滑断裂沿走向呈“S”型或反“S”型波状弯曲;沿走滑断裂带断槽与断鼻构造相间分布。分析认为,渐新世晚期,辽东湾北部地区南北向拉张、东西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控制了右行走滑构造的形成,断槽与断鼻构造相间分布是由于沿走滑断裂带局部应力场性质发生改变所致。右行走滑断裂的“S”型弯曲部位为增压弯部位,走滑断裂两侧断块在此汇聚,地层因应力集中而形成断鼻构造;右行走滑断裂的反“S”型弯曲部位为释拉张部位,走滑断裂两侧断块在此离散,地层因拉张而发生断陷形成断槽。受走滑构造所控制,油气沿走滑断层自断槽向断鼻方向运移、聚集而成藏。研究走滑构造发育特征,对于预测圈闭分布以和研究油气富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1992-2015年中亚五国土地覆盖与蒸散发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阮宏威  于静洁 《地理学报》2019,74(7):1292-1304
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使得土地覆盖与蒸散发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中亚五国为研究区,采用欧空局气候变化项目(CCI)土地覆盖和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蒸散发数据,分析1992-2015年土地覆盖与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研究耕地蒸散耗水特征。结果表明:① 中亚五国土地覆盖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耕地扩张引起土地覆盖格局变化。1992-2003年耕地快速增加(1.1万km 2/a),林地和草地大幅减少。2003-2015年耕地增速趋缓(0.3万km 2/a),林地和草地有一定恢复,裸地和水体持续减少,城镇用地持续增长。耕地共增加12.3万km 2,林地和草地分别减少4.0万km 2和2.3万km 2,且集中于哈萨克斯坦中北部。裸地减少3.5万km 2,集中于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水体减少3.1万km 2,集中在咸海湖泊。乌兹别克斯坦耕地减少、裸地增加,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土地覆盖变化幅度较小;② 中亚五国蒸散发变化与土地覆盖格局基本一致。蒸散发总体呈增加态势(6 mm/a),1992-2003年快速增加(11.3 mm/a),2003-2015年缓慢上升(2.4 mm/a)。中亚五国年蒸散发达到276.8 mm,东南部的吉尔吉斯斯坦(347.3 mm)和塔吉克斯坦(302.9 mm)最高,中北部的哈萨克斯坦(297.9 mm)次之,西南部的乌兹别克斯坦(211.0 mm)和土库曼斯坦(150.0 mm)最低;③ 中亚五国蒸散耗水结构受耕地面积大小的影响。中亚五国耕地蒸散耗水的贡献由24.7%增至27.9%,土库曼斯坦耕地蒸散耗水仅占本国的11%,其他国家均超过25%。草地、林地和裸地的蒸散耗水贡献降低,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仍以草地和林地蒸散耗水为主(≥ 50%),土库曼斯坦(61.3%)和乌兹别克斯坦(46.4%)的裸地蒸散耗水占绝对优势。本文明确了中亚五国土地覆盖连续动态变化过程,细化各国土地覆盖与蒸散发特征及差异,增强对土地覆盖与蒸散发现状的认识,可为水土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4.
Detecting and attributing vegetation changes in Taihang Mountain,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tributing vegetation changes provide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especially in mountainous areas which has vulnerable ecosystems. Based o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data,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 of vegetation was detected in Taihang Mountain(THM) from 2000 to 2014. The topographical factors were introduced to interpret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vari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gaged NDVI during growing season showed a single-peak curve distribution, with the largest value(0.628) among 1600-1800 m. A significant greening trend was detected in THM, with the largest increasing rate(0.0078 yr~(-1)) among the elevation of1600-1800 m and slope gradient between 3~5°.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correla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vegetation variation in more than81.8% pixels of the THM was mainly impa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low elevation zones less than1000 m,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is the principle factor promot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hereas in the high elevation zones of THM, temperature is the restricted factors impacting vegetation variation.Considering the dramatic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further studie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explore inherent mechanism of vegetation growth to dynamic environment changes.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仙蓉养精种玉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肾阴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阴亏虚型PCO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仙蓉养精种玉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达英-35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卵泡发育、排卵情况、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排卵情况,血清T、LH、LH/FSH水平等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对月经周期、经量、卵泡发育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蓉养精种玉汤治疗肾阴亏虚型PCOS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同时在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6.
经济海藻的病害一直是海藻人工栽培的一大障碍,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藻类病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病原鉴定,而病原的多样性和复杂的海区微环境增加了病原分离和鉴定的难度。本文综述了经济海藻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的多样性和致病机制、病原的鉴定、检测和防治方法,并对未来我国海藻病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藻类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太行山南端浅层速度结构成像和隐伏断裂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行山南端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面展布形态,发现剖面浅部的P波速度变化与沉积盖层厚度和断裂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跨断裂完成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对区域内2条第四纪隐伏活动断裂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结果表明,汤西断裂为东倾的正断层,控制汤阴地堑的西边界,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汤东断裂为西倾的正断层,是汤阴地堑的主控边界断裂,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68.
海鸥沙是珠江三角洲一个极富特色的沉积砂体。本文基于钻孔资料并结合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 从沉积学和地貌动力学角度对全新世以来海鸥沙的形成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海欧沙在全新世的沉积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河流相、河口湾浅海相和三角洲相。全新世海侵盛期以来, 虎门涨潮射流和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是影响海鸥沙形成演变的主要动力。6000—2500a BP, 受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的影响, 海鸥沙中北部地区一直处于冲刷无沉积状态, 由虎门涨潮射流带来的泥沙主要在海鸥沙南部沉积, 沉积速率约为0.67mm·a -1; 2500—1700a BP, 随着番禺平原的发育, 东北—西南向涨落潮流逐渐消弱, 海鸥沙进入一个快速沉积期, 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5mm·a -1, 沉积由两端向中间发展; 1700—600a BP, 随着沙湾水道的形成, 海鸥沙中部迅速发展, 至600a BP左右, 海鸥沙基本形成并出露水面。  相似文献   
69.
基于特征点匹配及提纯的点云配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基于ICP点云配准算法配准时间长、收敛慢、需要较好初始配准等限制,本文利用现有的点云特征提取算法和描述算法,提取并匹配点云中的特征点,用RANSAC算法结合坐标转换模型剔除误匹配点对,用匹配点对在两点云中的坐标计算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从而实现点云的配准。相比ICP类算法,提高了点云配准的效率,同时提高了点云配准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70.
曾祥颖  莫思 《贵州地质》2024,(2):173-177, 184
贵州凤冈南北向隔槽式褶皱变形区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组合区,其与滑坡的孕育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本研究基于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通过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河流分布等因素与滑坡发育的关系,探讨研究区滑坡孕灾地质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滑坡主要发育于构造相互截接严重的区域;在地形上主要发育于高差100300 m、坡度25°35°的顺向坡和斜向坡,地貌类型以侵蚀—溶蚀沟谷地貌为主;滑坡孕育地层具有倾向性,主要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韩家店组(S1h)的泥岩、页岩及奥陶系中下统湄潭组(O1-2m)的页岩、砂质页岩;研究区河流对斜坡的影响范围平均为900 m,影响区内距河流越远,滑坡发育数量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