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3篇
  免费   2535篇
  国内免费   3238篇
测绘学   1727篇
大气科学   1332篇
地球物理   1982篇
地质学   6230篇
海洋学   1673篇
天文学   130篇
综合类   715篇
自然地理   1607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651篇
  2021年   850篇
  2020年   652篇
  2019年   730篇
  2018年   617篇
  2017年   567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697篇
  2014年   676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831篇
  2011年   867篇
  2010年   834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790篇
  2007年   758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介绍了“全国前兆台网‘九五’系统台站接入改造”项目的技术方案,即采用接入地震前兆通信协议转换器或更换“九五”前兆公用数据采集器方式将“九五”前兆仪器接入“十五”前兆系统,并详述了该方案的技术特点;介绍了方案的部署实施情况,测试平台运行情况以及通过对测试平台的监控而发现并解决的问题.并行运行结果显示,接入改造系统运行稳定,产出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992.
东海舟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运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潮流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等实测资料,对舟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净输运通量以及起动流速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舟山群岛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分布影响明显;舟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整体由湾口向外海输运,平均日单宽输沙通量由杭州湾内向外海迅速减小;从杭州湾向外海,泥沙起动越来越难,单纯潮流对表层沉积物再悬浮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93.
模拟深海热液口环境(最高压力40 MPa,最高温度350℃),对深海热液区的主要成分CO2、CH4及其混合物的水溶液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拉曼光谱进行探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常温低压下CO2水溶液的Fermi双峰分别位于1 384.9 cm-1和1 278.3 cm-1处,CH4的水溶液拉曼峰υ1位于2 912.1 cm-1处,均比其气相的拉曼频移小;常温下CO2和CH4水溶液的拉曼特征峰随压力(≤40 MPa)的变化均不明显;在40 MPa的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350℃),CO2水溶液的Fermi双峰分别向高波数区移动了约3.4 cm-1和7.0 cm-1,而CH4水溶液的拉曼峰υ1向低波数区移动了约3.1cm-1;混合后升温过程中CO2的双峰分别向高波数区移动了约4.3 cm-1和3.8 cm-1,CH4的特征峰υ1向低波数区移动了4.5 cm-1。说明在室温到350℃范围内温度的变化对CO2和CH4水溶液拉曼频移有影响,频移量与温度线性相关,而压力在≤40 MPa范围内的改变对拉曼频移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4.
西藏高原西、中、东的分段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进  马宗晋 《地质学报》2004,78(2):218-227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已经普遍认为青藏高原是由几条近东西向的块体先后拼贴而成,大型的东西向构造是高原内部最明显的构造特征。然而根据最近所获得的有关西藏高原以及附近地区的重力场、地震层析成像、地震活动性、水平位移速度场以及地质等资料,发现整个西藏高原内部存在着明显的两条重要的南北向或近南北向构造和一些小型的南北向构造,它们将西藏高原划分为西、中、东三个有各自构造特点的部分;西侧的南北向构造沿84°~85°E延伸,东侧的近南北向构造位于92°~94°E之间。这两个构造带在上述的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中均有良好的显示,是重要的重力异常变异带、重要的热结构边界带、重要的地震活动带,也是明显的地貌陡变带,等等。高原西部地形崎岖,剥蚀最深,布格重力异常最高,目前向北北西方向运动;中部地区地表平坦,发育众多的南北向地堑裂谷,东西向伸展活动最明显,海拔最高,集中分布了7座超过8000m的高峰,目前向北东东方向运动;而东部地区地形也比较崎岖,发育许多目前仍在强烈活动的走滑断层,在这些断层之间,地块相对转动,目前向北东甚至南东方向运动。造成西藏高原东西分段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笔者等倾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的印度板块在横向上也是西、中、东分段的,印度  相似文献   
995.
现代地球岩石圈主要由镁铁质上地幔和长英质地壳两个储集层组成,研究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对揭示地球早期地质过程和物质循环、厘定板块构造启动时限具有重要意义。冥古宙—始太古代具有更高的地幔潜能温度和地温梯度,岩浆海冷却形成薄的原始地壳;大洋岩石圈表现为韧性,主要构造机制应为停滞盖层模式,有地幔柱参与。太古宙片麻岩中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TG)的出现标志着镁铁质原始地壳向长英质陆壳转变的开始。本文总结了地球早期停滞盖层模式到现代板块构造模式下含水玄武岩部分熔融、结晶分异形成大陆地壳的过程,主要包含幔源岩浆停滞盖层(“自下而上”的热管火山岩和“自上而下”的深成侵入岩构造模式)、增厚镁铁质地壳部分熔融、俯冲洋壳、岛弧及洋底高原部分熔融模式;陆壳的破坏和消减主要受陨石撞击、分层沉降、重力不稳导致拆沉控制;板块构造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地球内部的热量扩散,俯冲作用加快了洋壳和陆壳之间的物质循环。最后,结合太古宙变质岩、古老克拉通岩石学特征和锆石Hf、O及全岩Nd、Sr、Ar、Ti同位素组成,讨论了陆壳的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3.0 Ga之前形成了现有陆壳体积的60%~70%,厚度约为20~4...  相似文献   
996.
云南楚雄盆地波动特征及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楚雄盆地是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具有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应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 研究了楚雄盆地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周期, 得出楚雄盆地存在3个一级沉积波动周期(2 2 0Ma)、6个二级沉积波动周期(1 0 0Ma)、9.5个三级沉积波动周期(4 5Ma) 以及高频波动周期(1 0Ma、5Ma).通过对不同波动单元的波动曲线对比, 得出楚雄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规律: 在古生代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东部的云龙凹陷; 中生代早期, 沉积中心具有自西南向东北, 由盆地边缘向中心迁移的规律, 晚期受构造运动影响, 沉积中心有自东北向西南回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7.
沉井下沉阻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和祥  马建林  张凯  罗朝洋  杨柏 《岩土力学》2019,40(10):3969-3976
如何正确计算沉井的下沉阻力一直是沉井结构设计的难点,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沉井下沉阻力及其分布规律,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分别对4组不同埋深工况下的沉井进行了下沉模拟,对沉井侧壁土压力、刃脚斜面土压力、刃脚踏面土压力、沉井内外土面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侧壁土压力随入土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可采用分段函数形式对其大小及分布形式进行简化计算;刃脚斜面土压力呈三次多项式分布形式;随着刃脚入土深度的增加,刃脚斜面与踏面土阻力均显著增大,而单位投影宽度刃脚斜面与踏面土阻力比基本保持不变;沉井下沉会导致井外土面沉降,井内紧靠沉井内壁的土面沉降,离沉井内壁有一定距离的土面隆起。上述试验与分析成果可为理论研究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在分析国内外主要湿地分类系统、总结有关湿地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双台河口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湿地景观分类体系。利用1988年、2001年和2007年三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分析研究区内湿地景观类型的变化特点,以及影响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7年,研究区内以天然湿地为主,但天然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比重从72.68%降到56.64%;人工湿地面积比重逐渐上升,从2.93%上升到11.86%,增加量为1988年人工湿地面积的3.04倍;非湿地面积的比重从24.38%变化到31.50%。人为因素已成为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9.
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地震应变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发现应变场前4个时间因子在震前1~3年的中短期异常并不显著,只有第2个和第4个时间因子震前有小幅度的异常变化,分析其原因,时间因子可能受到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大幅度异常的影响。与时间因子对应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应变高值异常危险区,可能是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空间异常的中短期特征。再对比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与松潘-平武7.2级双震的空间异常随时间演变,分析异常发展变化模式的差异,最后应用地震资料的累积频次从物理角度解释异常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珲春金铜矿中铁的单相浸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铁的各相态单矿物在化学溶剂中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不同,用选择溶解的方法对铁的单相浸取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铁矿石单相的系统浸取方法,克服了连续浸取中由于误差传递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