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上拖缆地震勘探作业过程中电缆在形状上通常呈现为光滑的曲线,传统的拖缆定位大多基于坐标递推的数值方式,对声学距离、罗经鸟方位角等观测值的建模在理论上不够严密。为使观测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曲线拟合电缆形状的平差定位模型。使用我国南海某工区海上拖缆勘探作业的实际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估计的检波点位置精度约4.5 m,与传统模型相比精度最大改善率为58.1%,因此,本文模型能够更好地保障高精度海上地震勘探作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2.
Cometabolism has been suggested as an attractive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high-molecular-weight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these recalcitrant PAHs on the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molecular-weight PAHs are largely unknow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yrene (PYR) and fluoranthene (FLA) on the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enanthrene (PHE) in the cometabolism process by Sphingomonas sp. strain PheB4 isolated from mangrove sediments. Based on the kine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HE metabolites,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hydroxylated PHE into 1-hydroxy-2-naphthoic acid was a rate-limiting step in the degradation of PHE by strain PheB4. Compared to a single addition of PYR or FLA, the presence of a mixture of PYR and FLA decrease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PHE to a larger extent, which was likely because it could inhibit the production of 1-hydroxy-2-naphthoic acid mor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底苏和大梁子铅锌矿床硫铅及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矿石硫来源于赋矿围岩或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矿层.矿石铅主要来源于矿区地层.改造热液中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含矿热液.  相似文献   
94.
探讨了底苏和大梁子铅锌矿床闪锌矿的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认为底苏、大梁子铅锌矿床属沉积改造层控矿床,其成矿温度为中低温。  相似文献   
95.
运用多重地层划分进行山东省地层清理研究中,对中生代侏罗-白垩纪岩石地层划分得出一些新认识。提出蒙阴盆地及其周围的汶南组与淄博地区的三台组属同物异名,故泣南组名应废弃。山东省侏罗系只有坊子组、三台组一个地层序列,将二者合建淄博群。并按岩石地层划分原则,以岩石组合特征为依据,对白垩系进行了划分、对比,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理顺了莱阳群、青山群、大盛群、王氏群各单位间相互关系,避免了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现象,4个群共划分组级单位22个。  相似文献   
96.
2012年华南前汛期降水特征及环流异常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袁媛  任福民  王艳姣  孙冷  郭艳君 《气象》2012,38(10):1247-1254
2012年华南前汛期于4月第2候开始,6月第5候结束。前汛期降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4月第2候至5月第3候的降水集中期(锋面降水),江南大部和华南大部降水偏多25%以上,第二阶段是5月第4候至6月第2候的少雨期,华南中部和东部降水偏少50%以上,第三阶段是6月第3—5候的第二个降水集中期(季风降水),江南东南部至华南中西部降水偏多50%以上。对各阶段大气环流距平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开始后,偏强的乌拉尔山高压脊导致南下的冷空气偏强,偏强的低层副热带高压使得我国南方为整层水汽输送的异常辐合区,两者共同导致华南前汛期第一阶段的锋面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南海夏季风在爆发后偏弱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持续3候异常偏北是导致第二阶段前汛期降水明显偏少的主要原因;第三阶段,南海夏季风异常偏强,副高南落并增强,以及孟加拉湾季风槽的偏强使得华南前汛期此阶段的季风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97.
Ten stenols and stanols were identified by TLC , GC and GC-MS-DS in a marine sediment core from Beibu Bay , the South China Sea .C27, C28 and C29 A5 stenols and 5a- stanols mainly come from zoopiankton, algae and phytoplankton in marine environment. C29 24-ethylcholest- 5 - en- 3B- ol is thought to indicate input of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 . The increase of C27 . C28 and C29 5a-stanol /5 stenol ratios with sediment depth shows the evolution of stenols and stanols in the marine sediment core .  相似文献   
98.
基于连续介质模型并考虑桩-土运动相互作用,将单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梁,研究了竖向入射S波作用下的单桩水平地震响应问题。将竖向入射S波模拟为基岩水平位移,基于平面应变模型建立的土体控制方程,推导出地震作用下土体水平动力阻抗函数表达式。将土体阻抗代入单桩控制方程并联立桩-土接触条件及桩顶和桩底的边界条件,得出了竖向入射S波作用下单桩的地震响应解析解。通过将所得解与已有文献理论解和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基于所得理论解进行参数分析得出:桩-土模量比的增加可以明显降低桩-土运动相互作用因子的最小值,而较大桩身长径比以及土体滞回阻尼对桩-土运动相互作用因子的影响较小;对于桩顶水平地震放大因子来说,桩-土模量比的增加仅在高共振频率处抑制其幅值,较大桩身长径比对其影响较小,而滞回阻尼比的增加会显著抑制共振频率处的幅值;桩身地震响应仅在较小桩径比时受桩-土模量比的影响明显,并随桩-土模量比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
对甘肃省2000-2009年的碳源和碳汇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碳源、碳汇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甘肃省碳源由2000年的4.294 7×108 t/a逐年增加至2009年的5.6307×108t/a,10年间增加了31.11%.而同期碳汇由3.9595×108t/a逐年增加到4.8991×108t/a,仅增加了23.73%.显然,碳源的增加速率高于碳汇.甘肃省2000年碳失汇为0.3352×108t/a,2009年增至0.7316×108 t/a.预测甘肃省2015年碳源总量将达到6.7193×108t/a,碳汇总量为5.5487×108 t/a,碳失汇将达到1.1706×108t/a.显而易见,如不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甘肃碳源与碳汇的失衡将不断加剧,碳安全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00.
利用2001-2003年济南市的CO中毒资料及同期高空、地面天气图,统计了CO中毒日的月、季变化特征,分析CO中毒事件所对应的天气形势背景,总结出8种高空风场和温度场的配置类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种类型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场,结果表明:济南市采暖季节,CO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地面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和维持时间较长的均压场和鞍型场的气压场中.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与CO中毒事件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