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7篇
  免费   2424篇
  国内免费   3172篇
测绘学   1128篇
大气科学   2203篇
地球物理   2740篇
地质学   6280篇
海洋学   1714篇
天文学   588篇
综合类   1279篇
自然地理   151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701篇
  2021年   770篇
  2020年   632篇
  2019年   681篇
  2018年   799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812篇
  2015年   715篇
  2014年   808篇
  2013年   827篇
  2012年   776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770篇
  2009年   684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574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439篇
  1998年   392篇
  1997年   363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本文介绍了智能潜器集成仿真系统的硬、软件结构.通过这一系统所展示的水下虚拟仿真环境能够在研究和开发智能潜器的控制体系结构、潜器载体的水动力学、信息融合和目标识别等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介绍了海水中砷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其中包括溶液的配制、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标样的分析方法。并对标准物质的定值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两种浓度的定值结果分别为:1.00μg/cm3±0.04μg/cm3和51.0μg/dm3±2.6μg/dm3。两种浓度砷标准物质的稳定期均为一年  相似文献   
63.
中国对虾弧菌病的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对虾病原弧菌的药物敏感性和最低抑制浓度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氯霉素,四环素,痢特灵和SMZ等药物是治疗成虾轻度弧菌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4.
1992~1993年,在对廉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调查中,首次对该海区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进行了测定。获得叶绿素a的春季平均值为1.00mg·m-3,秋季为0.29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301.5mg·m-2·d-1。文章对调查区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与北方沿海的初级生产力水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5.
A coupled physical–biolog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low-silicate, high-nitrate, and low-chlorophyll (LSHNLC) condition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and used to compute a detailed budget in the Wyrtki box (5°N–5°S, 180–90°W) for the major sources and cycling of nitrogen and silicon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biogenic silicon dissolution, NH4 regeneration from organic nitrogen and nitrification of ammonia in the model, we show that silicon recycling in the upper ocean is less efficient than nitrogen. As the major source of nutrients to the equatorial Pacific, the Equatorial Undercurrent provides slightly less Si(OH)4 than NO3 to the upwelling zone, which is defined as 2.5°N–2.5°S. As a result, the equatorial upwelling supplies less Si(OH)4 than NO3 into the euphotic zone in the Wyrtki box, having a Si/N supply ratio of about 0.85 (2.5 vs. 2.96 mmolm−2 day−1). More Si(OH)4 than NO3 is taken up with a Si/N ratio of 1.17 (2.72 vs. 2.33 mmolm−2 day−1) within the euphotic zo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pwelling supply and biological uptake is balanced by nutrient regeneration and horizontal advection. Excluding regeneration, the net silicate and nitrate uptakes are nearly equal (1.76 vs. 1.84 mmolm−2 day−1). However, biogenic silica export production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organic nitrogen (1.74 vs. 1.59 mmolm−2 day−1) following a 1.1 Si/N ratio.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low silicate concentrations limit diatom growth; therefore non-diatom new production accounts for most of the new production. Higher silicate supply in the east maintains elevated diatom growth rates and new production associated with diatoms dominate upwelling zone. In contrast, the new production associated with small phytoplankton is nearly constant or decreases eastward along the equator. The total new production has a higher rate in the east than in the west, following the pattern of surface silicate. This suggests that silicate regulates the diatom production, total new production, and thereby carbon cycle in this area. The modeled mean primary production is 48.4 mmolCm−2 day−1, representing the lower end of direct field measurements, while new production is 15.0 mmolCm−2 day−1, which compares well with previous estimates.  相似文献   
66.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赤潮及其与孢囊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沉积物捕捉器取样,研究了大亚湾海域2000年6~9月孢囊(Cyst)种群动态,同时 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期间(8~9月)该海域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锥状斯氏藻赤潮。 赤潮前一个月,锥状斯氏藻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为2.05× 105cysts/(m2·d),丰度为50.22%, 该时期以有性生殖产生的静止期孢囊为主;在赤潮盛期的8,9月初,孢囊的平均日形成率达到 2.01 ×106cysts/(m2·d),丰度为96.97%,此时期的孢囊多为营养细胞所形成的暂时性孢囊; 赤潮结束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暂时性孢囊的形成达到高峰,平均日形成率为1.24×l07 cysts/( m2·d),丰度为99.53%。结果表明大亚湾丰富的孢囊是潜在的种源(Seed bed),2000年 的夏季、秋李持续高温(>25℃),台风减少及风力减弱等有利锥状斯氏藻的环境条件诱发孢 囊萌发,开始了该种类的赤潮。  相似文献   
67.
根据湍流封闭理论,建立一种适用于正压浅海湍流运动的雷诺应力封闭模型(RSM),以代替目前三维浅海动力学模型中普遍采用的湍粘性系数的传统假设。通过直接建立并模化f—平面上正压海洋的雷诺应力传输方程,分别得到的微分形式和代数形式的RSM方程组。并讨论了进行数值计算所需要的边界条件。利用该模型可以进一步研究浅海潮流、风暴潮流及风海流等浅海流动的三维结构和湍流特性。  相似文献   
68.
本文分析了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生态零点调查四个航次的浮游植物样品,结果表明: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种数和细胞密度在时间尺度上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夏大于秋大于春大于冬,并且与环境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温度、盐度和径流,而影响日变化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潮汐。  相似文献   
69.
春季东海不同水域的表层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4年春季在东海及台湾海峡首次获得的表层水中绿素含量大面走航连续观测资料,结合温盐分布及以往的有关东海及台湾海峡的海流和上升流的结论,分析了春季东海表层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水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分布与水文结构关系密切。叶绿素含量值随不同海流流域而变,但在各海流流域内基本不变,黑潮表层水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其次是台湾暖流表层水,长江冲淡水与江浙沿岸流域的叶绿素含量较高;黑潮西侧弱流剧  相似文献   
70.
春季东海表层水叶绿素a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北伟  王荣 《海洋与湖沼》1996,27(5):487-492
依据“科学一号”调查船1994年4月在东海10个断面上所进行的表层水连续走航观测资料,研究东海表层水叶绿素α含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绿素α含量在陆架区高,在外海低;测区南部海域的含量一般高于北部海域。叶绿素α含量的分布形态变化很大,在某些外海深水区,叶绿素α含量连续百科公里没有显著变化,变化幅度小于0.2mg‘m^3;而在某些近海浅水区,叶绿素α含量在不到1公里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