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49篇
  免费   1433篇
  国内免费   1472篇
测绘学   580篇
大气科学   1791篇
地球物理   3611篇
地质学   4906篇
海洋学   1126篇
天文学   1081篇
综合类   697篇
自然地理   106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777篇
  2017年   607篇
  2016年   714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721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625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488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338篇
  1998年   378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313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34篇
  1977年   29篇
  1976年   30篇
  1973年   29篇
  1971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5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ochemistry of sediment samples placed in floodplains and alluvial terraces downstream from gold mines in the Carmo River basin, Quadrilátero Ferrífero, Minas Gerais, Brazil. The geochemistry signature Na2O, K2O, SiO2, CaO, MgO, Al2O3, Fe2O3, TiO2, P2O5, Mn, As, Cu, Zn, Ba, Ni, Cr, S, Co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facies from stratigraphic profiles. As, Cu, Zn, and Mn anomalies a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clayed facies deposited in floodplains and oxbow lakes, and with coarse‐sediment facies deposited in the channel. The facies were accumulated by the gold exploitation activity in the region. The contamination of As, Cu, and Zn was controlled by minerals such as iron oxides and hydroxides (hematite, magnetite, and mainly goethite), manganese oxides, and sulfide‐rich minerals. The As‐bearing sediments of the region characterize one of the most As contaminated area of Brazil. Their main source is associated with gold exploration in the last three centuries.  相似文献   
95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opographic context of the remaining glaciated areas in the Maladeta Massif (Central Spanish Pyrenees). These ice‐covered surfac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n an attempt at correlating the presence of ice with a range of topographic variables obtained from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he use of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and binary regression tree models enabled us (i) to quantify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glaciers attributable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terrain, (ii)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ariables that account for the ice cover distribution and (iii) to map the probability of glacier development. Our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glaciers depends on regional climate conditions, the topographic contex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extent, shape and recent evolution of each glacial body. Thus, the joint effect of altitude, exposure to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slope and mean curvature is able to explain more than 70 per cent of the observed variance.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53.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水市地图集》编辑设计的选题原则、地图内容的表现方式、资料的使用、编辑工艺及流程、地图整饰等内容,力求在大型地图集编辑设计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包括地图内在质量和外部装祯设计,为甘肃省地方经济建设尽一份力。该项目是甘肃省“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重点任务,填补了本省市、州无地图集的空白。  相似文献   
954.
王飞  张义军  孟青  吕伟涛 《气象》2006,32(8):3-11
地闪回击电流是雷电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其测量数据的积累对于雷电防护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的雷电研究人员通过矮塔、高塔直接观测,人工引雷观测和电场电流关系反衍的方法对地闪回击电流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观测资料。观测表明,负地闪首次回击电流平均为30kA,继后回击电流平均12kA。正地闪回击电流平均为35kA,有时可达几百kA。不同地区地闪回击电流平均值略有不同。高塔测量是主要的雷电流参量直接测量方法,但不同高度测量的地闪回击电流无论峰值还是波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工引发闪电和自然闪电继后回击雷电流的测量结果较为一致。间接估测雷电流参数的方法随着地闪回击模式的发展将成为主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55.
海水养殖的气象风险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峰本  黄滢  周启强  许文龙 《气象》2006,32(11):113-117
对海水养殖灾害及适生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海水养殖气象灾害风险及以盐度、海温为特征的各类海水养殖生物适生环境风险评价标准,并建立风险指标数据库;利用1968-1982年的盐度、海温、降雨、气温、风向风速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以相关气象要素为因子的海温、盐度预报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天气的监测预报并结合风险评价标准,实现海水养殖的气象风险分析预报,为海水养殖业防灾减灾、提高产量和质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956.
气象条件对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谢静芳  吕得宝 《气象科技》2006,34(6):788-791
对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与温度、路面状况及使用融雪剂等不同条件的关系进行测试和分析,测试在实验室条件下和实际路面上分别进行。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路面抗滑性能因气温和路面状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冬季的冰雪和低温天气,对路面抗滑性能的不利影响最为显著。此外,气象条件与路面实际抗滑性能的关系还与其标准抗滑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957.
东北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29  
东北地区是我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建国以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44 a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并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的差异和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44 a来,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变暖倾向,气候变暖趋势存在着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冬季增温最强,秋季增温最弱;区域变化表现为在区域中心区域,即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交界区增温趋势最明显,辽宁中部和内蒙古东部的中心靠近边境区域为增温较弱的地区;最低气温的增温率是最高气温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958.
提出一种以气象站点观测资料为基础,用G IS技术建立山地平均气温分布模型的方法。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地形数据,建立山地天文辐射模型。考虑海拔高度、地形等影响气温空间分布因子,建立山地气温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959.
应用MICAPS资料, 通过天气诊断分析, 结合FY-2卫星云图及德宏CINRAD-CC雷达体扫资料, 分析了发生在2004年5月18日滇西地区的大暴雨过程。发现本次大暴雨过程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为初夏孟加拉湾风暴及南下冷锋切变; 大暴雨发生在高能高湿的水汽辐合中心、700 hPa螺旋度正值区及湿 Q 矢量散度大值辐合区内; 卫星云图上, 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大暴雨区发展; 多普勒雷达回波为絮状混合型降水回波, 强度在30~44 dBz之间, 频繁出现的逆风区、低空急流、中尺度辐合线等中小尺度系统是造成本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960.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