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9篇 |
免费 | 1054篇 |
国内免费 | 16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95篇 |
大气科学 | 776篇 |
地球物理 | 943篇 |
地质学 | 2815篇 |
海洋学 | 828篇 |
天文学 | 57篇 |
综合类 | 329篇 |
自然地理 | 6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33篇 |
2022年 | 246篇 |
2021年 | 345篇 |
2020年 | 292篇 |
2019年 | 248篇 |
2018年 | 262篇 |
2017年 | 261篇 |
2016年 | 287篇 |
2015年 | 344篇 |
2014年 | 257篇 |
2013年 | 354篇 |
2012年 | 382篇 |
2011年 | 414篇 |
2010年 | 385篇 |
2009年 | 373篇 |
2008年 | 392篇 |
2007年 | 353篇 |
2006年 | 355篇 |
2005年 | 290篇 |
2004年 | 220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206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1951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温州南部鳌江口海域近年来先后完成了筑坝促淤、围垦吹填、维护航道等一系列影响水流泥沙和地形地貌变化的大型工程。根据2010年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4幅不同时期(1963,2003,2005,2011年)地形图对比分析了鳌江口海域的地形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鳌江口海域海床冲淤过程大体上经过了3个不同时期,即1963-2003年江南围涂等海区缓慢淤积期;2003-2005年该海域既冲刷又淤积的稳定期;2005-2011年整个水域以轻微冲刷为主的冲刷期。经过分析得知鳌江口海域海床近年来的变化主要是由航道疏浚、围垦吹填及工程促淤引起的,而围填海工程引起动力变化和泥沙减少也对海床冲淤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3.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全球意义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定量分析了青藏高原各类草地0~0.65m深度范围内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总面积为1.6027×10hm2的草地有机碳量达到335.1973×108tC,其中以高原草甸土和高原草原土有机碳积累量为主,两者之和达到232.36×108tC,占全国土壤有机碳量的23.44%,是全球土壤碳库的2.4%.在有机碳储量分析的基础上,按土壤碳释放的两种主要途径:土壤呼吸作用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与草地退化,对草地土壤碳排放进行了估算,揭示出青藏高原草地土壤通过呼吸每年排放的CO2达到11.7×108tC·a-1,约占中国土壤呼吸总量的2.3%,明显高于全国乃至全球平均值;近30a来,青藏高原草地土壤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和草地退化所释放的CO2估计约有30.23×108tC.保护青藏高原草地对于全球变化意义重大.定量分析了青藏高原各类草地0~0.65m深度范围内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总面积为1.6027×10hm2的草地有机碳量达到335.1973×108tC,其中以高原草甸土和高原草原土有机碳积累量为主,两者之和达到232.36×108tC,占全国土壤有机碳量的23.44%,是全球土壤碳库的2.4%.在有机碳储量分析的基础上,按土壤碳释放的两种主要途径:土壤呼吸作用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与草地退化,对草地土壤碳排放进行了估算,揭示出青藏高原草地土壤通过呼吸每年排放的CO2达到11.7×108tC·a-1,约占中国土壤呼吸总量的2.3%,明显高于全国乃至全球平均值;近30a来,青藏高原草地土壤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和草地退化所释放的CO2估计约有30.23×108tC.保护青藏高原草地对于全球变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4.
文中采用遥感资料,对阿尔泰山东缘的主要活动断裂———科布多(Hovd)断裂与哈尔乌苏湖(Har-Nuur)断裂进行研究,从地貌特征上对断裂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初步研究表明阿尔泰山东缘的活动断裂规模、滑动速率和强地震活动并不弱于其西南缘。其中科布多断裂走向NNW,右旋走滑,长约600km,中更新世(Q2p)以来最大水系右旋位错约9.0km,滑动速率可达3.8~12.3mm/a,平均滑动速率约7.8mm/a;哈尔乌苏湖断裂走向NNW,右旋走滑,长约480km,全新世以来活动性明显增强,第四纪洪积扇上发现有最新的断裂迹象。阿尔泰山东缘的新构造运动与强地震活动,除了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作用有关外,可能还与局部地区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5.
为测定土星质量,对收集到的1905年至2006年期间的686次观测[其中包括182次照相观测和504次CCD(电荷耦合器件)观测]通过数值积分进行拟合来改进土星的暗弱的外卫星Phoebe的轨道,并得到土星系总质量msa的新的测定值:3 497.0-1msun(太阳质量),为更精确地测定土星质量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6.
We cultured different-sized fractions of 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Skeletonema costatum,Chaetoceros curvisetus,and Thalassiosira nordenski ldii,collected in different sea areas in various seasons,and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ir C,N,P,Si contents.The N content of these species is similar,while the C,P,and Si contents of S.costatum from eutrophic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a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Jiaozhou Bay (JZB),particularly the content of Si.The C,N,P,and Si contents of cultured phytoplank... 相似文献
157.
QIU Tian YANG Jingsui MILUSHI Ibrahim WU Weiwei MEKSHIQI Nezir XIONG Fahui ZHANG Cong SHEN Tingti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8,92(3):1063-1081
The Bulqiza ultramafic massif, which is part of the eastern Mirdita ophiolite of northern Albania, is world renowned for its high-Cr chromitite deposits. High-Cr chromitites hosted in the mantle section are the crystallized products of boninitic melts in a supra-subduction zone (SSZ). However, economically important high-Al chromitites are also present in massive dunite of the mantle-crust transition zone (MTZ). Chromian-spinel in the high-Al chromitites and dunites of the MTZ have much lower Cr# values (100Cr/(Cr+Al)) (47.7–55.1 and 46.5–51.7,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in the high-Cr chromitites (78.2–80.4), harzburgites (72.6–77.9) and mantle dunites (79.4–84.3). The chemical differences in these two types of chromitites are reflected in the behaviors of their platinum-group elements (PGE). The high-Cr chromitites are rich in IPGE relative to PPGE with 0.10–0.45 PPGE/IPGE ratios, whereas the high-Al chromitites have relatively higher PPGE/IPGE ratios between 1.20 and 7.80. The calculated melts in equilibrium with the high-Cr chromitites are boninitic-like, and those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Al chromitites are MORB-like but with hydrous, oxidized and TiO2-poor features. We propose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both types of chromitites in the Bulqiza ultramafic massif may indicates a change in magma composition from MORB-like to boninitic-like in a proto-forearc setting during subduction initiation. 相似文献
158.
广州市地面塌陷分布特征与人为致灾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市地面塌陷频繁发生,近10年来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塌陷类型分为岩溶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的花都区、白云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地面塌陷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岩溶塌陷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地下采空、暴雨触发所致;工程塌陷主要是人类工程行为所致,其主要致灾因子包括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人工加载、人工振动、人工开挖桩基、地表渗水、地铁等地下工程盾构掘进等。 相似文献
159.
160.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