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3篇
  免费   19349篇
  国内免费   10679篇
测绘学   8107篇
大气科学   5015篇
地球物理   7827篇
地质学   29553篇
海洋学   8630篇
天文学   420篇
综合类   3522篇
自然地理   5897篇
  2025年   88篇
  2024年   1559篇
  2023年   1759篇
  2022年   2897篇
  2021年   3478篇
  2020年   2910篇
  2019年   3247篇
  2018年   2731篇
  2017年   2602篇
  2016年   2637篇
  2015年   3103篇
  2014年   2966篇
  2013年   3540篇
  2012年   3766篇
  2011年   3713篇
  2010年   3594篇
  2009年   3387篇
  2008年   3413篇
  2007年   3238篇
  2006年   3137篇
  2005年   2647篇
  2004年   1988篇
  2003年   1348篇
  2002年   1483篇
  2001年   1264篇
  2000年   1019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57年   15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中国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难点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1,自引:18,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50年油气勘探的历程主要在新生代陆相生油的指导思想下,发现了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一套针对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时至今日,能源的增长已远远跟不上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出“油气二次创业”,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就是主战场.残留盆地的勘探难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勘探思路局限,二是勘探程度低,三是勘探技术的限制;根据这些难点提出5项对策来解决残留盆地的勘探问题.  相似文献   
952.
线性同相轴波场分离的高分辨率τ-p变换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最小二乘τ-p变换和τ-p域模型稀疏分布的假设,本文给出高分辨率τ-p变换的推导及其模型空间域的离散采样公式,同时给出了保振幅线性同相轴波场分离的算法流程.在求解本文给出的高分辨率τ-p正变换时,由于待求解的矩阵不具备最小平方法所具有的Toeplitz结构,故采用Cholesky分解法进行计算.本文模拟了井间地震和阵列声波测井中的Stoneley上下行波的分离算法过程,高分辨率正反τ-p变换且滤波所得结果显示本文算法误差小和保振幅的特点.对于在τ-p域距离很近或时间域同相轴近于水平的线性波场,高分辨率算法的聚焦作用使得所分离波场畸变小,体现本文算法精度高的优点.理论模型试算表明本文给出的高分辨率τ-p变换线性波场分离算法具有稳定性、精度高和保振幅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3.
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对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对金和锑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构造一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和锑成矿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区的金和锑矿床(点)可按容矿围岩划分为:①变质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包括金和金一锑矿床(点);②沉积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包括金、锑、金一锑和锑多金属矿床(点);③火山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以金一银矿床为代表。根据金和锑矿床(点)空间分布特点和地质特点,将本区划分为4个矿化集中区:拉昂错一马攸木一帕羊金矿化集中区(A),然勒金和锑矿化集中区(B),洛扎一措美锑矿化集中区(C)和邛多江金一锑矿化集中区(D)。各矿化集中区内大多数金和锑矿床(点)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富碱火成岩具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它们是古板块对接碰撞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构造一岩浆活动的产物。近东西向挤压性和南北向张性断裂交汇部位以及富碱火成岩发育区是寻找金和锑矿床(点)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54.
会泽铅锌矿床中自然锑的发现及伴生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会泽铅锌矿床的主要矿体进行了系统观察、采样,对其矿石进行了岩矿鉴定、化学分析(包括部分单矿物)和电子探针分析,并对其成矿作用做了探讨。首次在矿石中发现了自然锑,初步查明整个矿床中Ag,Cd,Ge,Cu,Sb等伴生元素的平均含量(wB/10^-6)分别为121.77、660.99、62.10、203.78和169.87,认为它们是晚成矿阶段形成的。  相似文献   
955.
土壤天然热释光法在相山火山岩型铀矿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然热释光法在火山岩铀矿床上的应用效果,表明矿体上方热释光异常较大,无矿区域异常较小,矿体的分布范围与高值异常范围一致,还发现在一些构造薄弱带,裂隙、断层处出现大的异常,试验证明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可以为评价火山岩铀资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56.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地质构造发展框架的厘定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属南岭中段北部,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背景与演化的良好窗口.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区内中生代3个时代花岗岩的时限与构造环境,并结合对区内中生代不同时代陆相盆地和火山岩的性质与形成机制,构造变形和成矿作用的期次与特征等研究,厘定出研究区中生代地质事件序列的框架.从早至晚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前造山阶段(Ⅰ)、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陆内造山阶段(Ⅱ)、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等4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其中陆内造山阶段(Ⅱ)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阶段(Ⅱ1~Ⅱ4).前造山阶段(Ⅰ)为稳定海相沉积阶段.中三叠世后期(Ⅱ1)为陆内俯冲汇聚高峰期,形成大量NNE向为主的逆冲断裂与褶皱,并使陆壳增厚.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Ⅱ2)挤压相对松弛,大量壳源花岗岩浆形成并侵位(233~210Ma).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Ⅱ3)为同造山上隆伸展环境,形成NNE向裂陷含煤盆地,高Na低K的拉斑玄武岩喷发.中侏罗世初期(Ⅱ4)为NNE向左旋汇聚走滑造山,发育逆冲断裂且前期裂陷盆地反转成为山前冲断收缩盆地.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大量后造山花岗岩侵位(174~135Ma),同时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侏罗纪末期发生过短暂的挤压事件.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形成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双峰式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酸性岩脉及具有AA型花岗岩特征的上堡小型岩体等组合.文章最后就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和中生代不同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特征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57.
西华山钨矿的花岗岩组成及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华山钨矿田成矿花岗岩为一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由燕山时期第二阶段西华山杂岩体、花岗斑岩单一侵入体组成.与两期三个阶段花岗岩有关,相应具有3次钨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以西华山钨矿为代表的一毓不同规模的钨矿床,成为我国花岗岩区多阶段成岩多次成矿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958.
结构性粘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结构性粘土的研究,可以掌握天然土受荷过程中的变形破坏过程,从而为考虑土结构性的结构物的设计、地基加固等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深和大型建筑的兴建,结构性粘土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从结构性粘土的微观变形机理、结构性土样的制备、土工特性和数学模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认为进行原位测试、结构性土样的制备及细观结构参数的量测方法、考虑细观结构的数值方法和建立考虑微观变形机理的宏观本构模型是进行结构性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9.
余闯  刘松玉 《岩土力学》2005,26(Z1):133-136
在分析单桩桩侧土工作性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桩侧土软化效应的荷载传递函数,分析了模型曲线随其中2个参数a和 b的变化规律。将该传递函数应用于单桩性状的分析,与采用常规的双曲线型传递函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计算出来的单桩承载力更合理和准确。  相似文献   
960.
根据浙江江山石鼓水库大坝的结构构造特点、水库地质条件以及水库病险原因与状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技术措施和施工操作规程,对病险水库进行了全面彻底治理,并取得良好效果。详细介绍了工程病险状况,除险加固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加固效果检测及评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