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7篇
  免费   1329篇
  国内免费   2124篇
测绘学   859篇
大气科学   802篇
地球物理   904篇
地质学   3088篇
海洋学   1811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400篇
自然地理   84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335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504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6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星载SAR对雨团催生海面风场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雨团或对流雨是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主要降雨形式,较易被高分辨率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探测到。SAR图像上的雨团足印是由大气中雨滴的散射与吸收、下沉气流等共同导致形成的。本文以RADARSAT-2卫星100 m分辨率的SAR图像上雨团引起的海面风场及其结构反演与解译作为实例进行分析。使用CMOD4地球物理模式函数,分别以NCEP再分析数据、欧洲MetOp-A卫星先进散射计(ASCAT)和中国HY-2卫星微波散射计的风向为外部风向,进行了SAR图像的海面风场反演。反演的海面风速相对于NCEP、ASCAT和HY-2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48 m/s,1.64 m/s和2.14 m/s。SAR图像上一侧明亮另一侧昏暗的圆形信号图斑被解译为雨团携带的下沉气流对海面风场(海面粗糙度)的改变所致。平行于海面背景风场其通过雨团圆形足印中心的剖面上的风速变化可拟合为正弦或余弦曲线,其拟合线性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80。背景风场的风速大小、雨团引起的风速大小以及雨团足印的直径可利用拟合曲线获得,雨团足印的直径大小一般为数千米或数十千米,本文的8例个例解译与分析均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182.
北极秋季海冰密集度与中国初冬降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区实测降水及北极海冰卫星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北极秋季海冰密集度与中国初冬降雨的关系。合成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中国南方和北方冬季降水偏少,中部降水偏多,这之后中国南方和北方冬季降水增加,中部降水减少。SVD研究结果显示,北极海冰减少使得近三十年来中国南方和北方冬季降雨呈现逐渐增多,中部地区(从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至日本)降雨逐步减少的趋势。随着北极海冰的进一步减少,如遇合适的气候条件,南方冻雨出现的概率会加大。北极秋季海冰异常的回复过程加之冬季海冰异常的延续信号在中国、蒙古及日本北部激发一个阻塞高压,以巴伦支海/卡拉海为中心激发一个异常低压。这使得来自北冰洋大西洋扇区的冷空气南下至欧洲大陆和亚洲北部,在阻塞高压的影响下,冷空气进一步南下,进入东亚地区。这不仅使得亚洲冬季温度降低,也为中国北部降水增加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83.
Factors influencing millennial-scale variability in the thermocline depth (vertical mixing) and sea surface salinity (SSS) of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OT) during the past 17,300 year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foraminifer oxygen isotope records of the surface dweller Globigerinoides ruber sensu stricto and the thermocline dweller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in the AMS 14C dated OKT-3 core. The thermocline depth is influenced by surface thermal buoyancy (heat) flux, in turn controlled by the annual mean insolation at 30°N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Strong insolation and weak EAWM tend to increase buoyancy gain (decrease buoyancy loss), corresponding to shallow thermocline depths, and vice versa. Regional SSS is influenced by the global ice volume, the Kuroshio Current (KC), and vertical mixing. A deep thermocline coincides with a high SSS because strong vertical mixing brings more, saltier subsurface KC water to the surface, and vice versa. Local SSS (excluding the global ice volume effect) became lower in the northern OT than in the southern OT after ~9.2 ka, implying that Changjiang diluted water had stronger influence in the northern sector. SSS show no major changes during the Bølling/Allerød and Younger Dryas events, probably because the KC disturbed the North Atlantic signals. This argues against earlier interpretation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s of this core. Wavelet and spectral analyses of the Δδ18OP-G18O of P. obliquiloculata minus G. ruber s.s.) and δ18Olocal records display 1,540-, 1,480-, 1,050-, 860-, 640-, and 630-year periods. These are consistent with published evidence of a pervasive periodicity of 1,500 years in global climate as well as EAWM and KC signatures, and a fundamental solar periodicity of 1,000 years and intermediary derived periodicity of 700 years.  相似文献   
184.
对一株分泌热稳定κ-卡拉胶酶印尼热泉菌进行了种属鉴定, 并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鉴定结果表明, 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命名为Bacillus sp. Car19(GeneBank: KT865196)。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 9个环境因子影响Bacillus sp. Car19产酶量。其中影响Bacillus sp. Car19产酶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为培养温度、培养基中Cu2+浓度和培养基中NaCl浓度。综合次要因素对Bacillus sp. Car19产酶影响, Bacillus sp. Car19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 培养温度52.31℃、Cu2+浓度6.93 mmol/L、NaCl浓度37.03 g/L, 培养基pH为6, 接种量1%, 培养时间36h, 半乳糖浓度0.3 g/L,硝酸铵浓度7g/L, 卡拉胶浓度0.5g/L。优化后发酵上清液酶活力达到15.21 U/mL, 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5 倍。  相似文献   
185.
为提高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饵料利用率并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作者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投喂方式、体质量、充气量、光照强度、水温及盐度对其相对摄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对虾的相对摄食量显著高于冰鲜虾肉组;连续单颗投喂时对虾的相对摄食量较高;相对摄食量随对对虾体重升高而显著(P0.01)下降,而且不同规格的对虾在竞争条件下平均相对摄食量会降低;充气量6 L/min组对虾的相对摄食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弱光环境下对虾的相对摄食量较高;水温和盐度对相对摄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32℃时对虾获得最大相对摄食量,在盐度为5时相对摄食量最小,高盐度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投饵策略,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合理的调整投饵量。  相似文献   
186.
高温刺激导致虾夷扇贝死亡因素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究了高温刺激导致一龄和二龄虾夷扇贝死亡的原因。在高温刺激以及恢复过程中,两种贝龄的扇贝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者的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性、p53蛋白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以及HSP70(heat shock protein 70)含量在高温刺激以及恢复过程中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这些酶的活性(TAOC活性除外)以及蛋白质含量(p53以及HSP70)均受到贝龄、处理时间以及两者综合作用的显著影响。经过Cox模型分析可知,虾夷扇贝受到高温刺激后的存活受到贝龄、GPT活性、TAOC活性、p53含量以及HSP70含量的显著影响。此外,高温刺激会影响扇贝的心跳频率以及心输出量,从而影响心脏对机体的供氧供血能力,影响扇贝对高温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7.
海洋水下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全球海洋开发的浪潮中,做好海洋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和保护是迫切和急需的。文章概述世界上传统海洋大国对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经验,分析我国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查清海洋水下文化遗产的分布、数量和特征等信息,了解海洋水下文化遗产分布区的地质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和保存环境条件,建立海洋水下文化遗产档案馆和数据库系统;完善与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等,提升执法效率,做好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海洋开发利用的协调工作;建立海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传承和弘扬蓝色文明,实现海洋水下文化遗产的社会利用和可持续保护。  相似文献   
188.
文章讨论海岸资源质量管理的计量手段,根据海岸的类型、资源功能以及自然演变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海岸资源质量管理的内涵和海岸综合整治修复的对策。建议制定《海岸线修测技术规范》,明确海岸线修测技术方法和海岸线长度计量方法,为海岸资源质量管理奠定计量基础;针对不同的海岸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制定《海岸资源质量评价技术标准》,适应差别化的海岸管控政策;加强海岸资源综合统筹规划管理,强化海岸综合整治修复,保护自然海岸和人工海岸生态环境,修复恢复严重影响海岸生态环境和废弃的人工海岸,最大限度地保育自然海岸。  相似文献   
189.
21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医药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山东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国内外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现状入手,对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社会、资金、科研、环境等4个层面选取6个影响因素,运用Pearson关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实现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0.
林李月  朱宇 《地理学报》2016,71(10):1696-1709
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等级高、规模大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而等级低、规模小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沿海城市群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其他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但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与资源禀赋较好的中小城市也已经形成了一批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值区。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到流入城市和流动人口自身双重力量的影响,流入城市因素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流动人口自身因素。其中,流入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是核心要素,对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流动人口过于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特征和较高的家庭财富与收入对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却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