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4篇
  免费   1244篇
  国内免费   1858篇
测绘学   671篇
大气科学   707篇
地球物理   1003篇
地质学   3332篇
海洋学   996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437篇
自然地理   558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特征的机载激光点云高压电塔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对机载激光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处理;然后对点云数据进行规则格网化特征分析获得高压电塔粗识别区域;最后对粗识别区域进行外接邻域网格线性特征悬空点集检测以确定电塔识别结果,并以分层切片法分析获取电塔平面中心坐标。采用大型无人机实际线路巡检获取的机载点云数据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实现高压电塔的快速自动识别,对无人机电力巡检智能诊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寻济南岩体北部碳酸盐岩热储浅埋地热异常区形成机理,利用地质钻探编录、抽水试验、测温、水质分析测试等手段,对碳酸盐岩浅埋地热异常区地质特征、热储物性特征、地温场特征、水化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浅埋区热储层发育在奥陶纪灰岩地层中,热储层岩溶裂隙发育,热储埋深150~1000m,地热异常区盖层地温梯度为7. 2~11. 5℃/100m,水化学类型为SO4- Ca型,TDS为1. 3~1. 5g/L,地热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地热水来源为大气降水,地热水中50年以前入渗的“古水”占主导;明确了热源除正常的地温传导之外,济南岩体阻挡迫使水流深循环加热后上涌,断裂沟通深部热源等也是地热异常区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铝合金钻杆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钻进深度大等特点,开发并应用铝合金钻杆对提高我国难进入地区钻探施工效率、推动深部科学钻探技术进步以及节能降耗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铝合金钻杆批量化、系列化开发与应用的现状,并重点分析了铝合金钻杆应用技术特点、试制关键技术、室内试验和推广应用情况;根据铝合金钻杆的实钻应用情况及研发趋势,提出了我国铝合金钻杆开发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74.
The Tan-Lu Fault Zone(TLFZ), a well-known lithosphere fault zone in eastern China, is a boundary tectonic belt of the secondary block within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its seismic risk has always been a focus problem. Previous studies were primarily conducted on the eastern graben faults of the Yishu segment where there are historical earthquake records, but the faults in western graben have seldom been involved. So, there has been no agreement about the activity of the western graben fault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ctivity of the two buried faults in the western graben along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Yishu through combination of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nd composite drilling section exploration.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reveals that the Tangwu-Gegou Fault(F4)only affects the top surface of Suqian Formation, therefore, the fault may be an early Quaternary fault. The Yishui-Tangtou Fault(F3)has displaced the upper Pleistocene series in the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suggesting that the fault may be a late Pleistocene active fault. Drilling was implemented in Caiji Town and Lingcheng Town along the Yishui-Tangtou Fault(F3)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atest activity time of Yishui-Tangtou Fault(F3)is between(91.2±4.4)ka and(97.0±4.8)ka, therefore, the fault belongs to late Pleistocene active fault.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research on the activity of other faults along TLFZ, both faults in eastern and western graben were active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Yishu fault zone, however, only the fault in eastern graben was active in the Holocene. This phenomenon is the tectonic response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and Philippine Sea Plate and collision between India and Asian Plate. The two late Quaternary active faults in the Yishu segment of TLFZ are deep faults and present different forms on the surface and in near surface according to studies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seismic wave function and seismic relocation. Considering the tectonic structure of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Yishu fault zo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s, and the impact of 1668 Tancheng earthquake(M=8(1/2)), the seismogenic ability of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 along the Yishui-Tangtou Fault(F3)can'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75.
准确界定亚暴起始时刻是理解亚暴相关问题的关键.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从极光图像中人工挑选亚暴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或统计分析来研究亚暴发生机制及亚暴期间的地磁环境;二是基于一些空间物理参数,如AE指数、SME(SuperMAG electrojet)指数、Pi2、正弯扰等,采用人眼判断或是模式识别的方法从中找出亚暴起始时刻.本文尝试采用模式识别的方法从紫外极光图像中自动地检测出亚暴膨胀期起始时刻.首先,将紫外极光图像通过网格化处理转换到磁地方时-地磁纬度(MLT-MLAT)直角坐标下,然后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提取亮斑,再考察亮斑强度是否增强、面积是否极向膨胀来判断是不是亚暴事件.本文方法在1996年12月—1997年2月这三个月的Polar卫星紫外极光图像上进行了实验验证.我们将检测到的亚暴起始时刻与Liou(J. Geophys. Res., 2010, 115: A12219)的人工标记进行了对比,并详细分析了与标记不一致的多检和漏检事件.本文提出的自动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地从海量紫外极光图像中完成亚暴事件的初步筛选,方便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研究极光亚暴.  相似文献   
76.
1 研究背景 震群是地震序列的一种形式,其发震构造历来是地震研究的关注点之一.而双差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震群序列的分析研究中. 甘肃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各种强度的地震发生频度较高,震群发生概率也相对偏高.据甘肃地震台网目录,2019年1月18日—2月18日,甘肃碌曲接连发生64次地震(图1中黄色实心圆),其中ML 0.0...  相似文献   
77.
梁细荣  李献华 《岩矿测试》1999,18(4):253-258
建立了一种利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同时原位测定锆石Pb-Pb及Pb-U年龄和25个微量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P的检出限为14μg/g,Sc的检出限为3μg/g,Rb、Nb、Ba稀土元素Nd、Gd、Dy、Er及Yb的检出限为0.1 ̄0.3μg/g,Pb的检出限0.5μg/g,其它稀土元素及Sr、y、Hf、Ta、Th和U的检出限为10 ̄90ng/g。方法对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 ̄15%;  相似文献   
78.
莺歌海盆地是发育在古红河断裂带之上的新生代盆地,晚第三纪的构造运动触发了盆地中热流体自超压封存箱向外大规模突破,使热流体及泥质的活动具有规律性成群成带的特征。本次实验基于相似理论,在对盆地的演化史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晚第三纪盆地构造应力场的三维泥料模拟,证实了红河断裂右旋走滑派生的拉分效应控制了莺歌海盆地晚第三纪的构造活动,而晚第三纪的构造活动又是雁列式断裂展布及底辟体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9.
水库库岸失稳对水库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采用土工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结合数值计算及理论分析,研究红土型库岸边坡倾角和库水位升降与库岸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一定初始干密度条件下,红土抗剪强度随水位升降循环次数增加而非线性减小,且在水位升降循环约10次时趋于稳定。(2)在一定水位升降速率、升降幅度和升降循环次数条件下,红土型库岸稳定安全系数随库岸边坡倾角的增加总体上呈减小的趋势,且在边坡倾角为50°左右存在稳定安全系数极小值。(3)在一定水位升降循环次数条件下,水位上升到坡高的60%左右为上升阶段的相对危险区域,且水位上升速率对库岸稳定安全系数影响很小;水位下降至坡高的70%左右为库水位下降阶段的相对危险区域,且水位下降速率越大,库岸稳定安全系数越小。(4)针对一定初始干密度,库岸稳定安全系数先随水位升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在水位升降循环次数约10次后逐渐趋于稳定。库岸岩土体性质及库岸边坡倾角、水位变化都会对库岸稳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0.
现有铬盐生产技术阻碍了铬盐行业的清洁化发展,研发新型铬盐生产技术实属必要。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自行研发出一套以电化学法为基础的铬盐清洁生产工艺,涵盖三条大工艺和四种母系铬盐产品。包括氢氧化钠溶液中电化学氧化铬铁制备铬酸钠联产三氧化二铬和三氧化二铁工艺,离子膜电解法从铬酸钠合成重铬酸钠工艺,以及离子膜电解法从重铬酸钠合成铬酸酐工艺。相比现有铬盐生产技术,该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温和化、去渣化、高值化、自动化和高效化。目前相关研发工作业已走出实验室,走过产业化中间试验,正向产业化示范线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