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134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632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21.
选取开都河与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有关水文气象台站1960-2005年的观测资料,对研究区域的气温、降水与出山径流的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研究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与趋势及出山径流与山区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假定不同的气候情景组合,建立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型,以揭示天山南、北坡河流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开都河与乌鲁木齐河山区径流与气温、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受山区降水、气温持续增加和上升的影响,出山径流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代以后的升幅尤为显著;相对而言,乌鲁木齐河山区径流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而开都河出山径流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略甚于气温.  相似文献   
522.
新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陵  宋立军  周文 《内陆地震》2009,23(2):226-232
简要介绍了新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过程、系统功能、建设中的技术难点、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523.
辽宁省数字强震台网建设与运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辽宁省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已建成一个具有72个强震台站组成的数字强震动台网。本文从台网布局、技术系统、设备运行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辽宁强震台网的情况。  相似文献   
524.
本研究对涪陵地区井下产气的龙马溪组页岩岩芯,采用三轴压机压裂制造裂缝,用工业CT扫描压裂前后岩芯,应用图像识别技术统计出裂缝体密度,又用超声脉冲透射法测定样品破裂前后裂缝方向上的纵波、单偏振方向与裂缝不同夹角的横波,来研究裂缝对页岩岩芯声学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压裂后样品的纵波速度略微降低,只有含较多内部裂隙的150#样品纵波速度减小幅度明显.压裂前后样品的纵波波形差别不大,纵波主频随裂缝体密度呈下降趋势,即压裂后纵波频谱主频向低频端移动.压裂前横波速度随自身与裂隙方位角变化而变化,与0°和180°相比,在45°和135°时略微减小,在90°时速度降低幅度最为明显并且发生相位反转.典型样品的横波主频随偏振方向与裂缝夹角的增大而逐渐向低频移动;压裂后,横波频谱杂乱,出现多处局部峰值,速度和主频较压裂前更低,平均横波波速随裂缝体密度呈明显减小趋势.平均纵横波速比随裂缝密度呈近线性增加,表明其与裂缝体密度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5.
张文杰  林午  董林兵 《岩土力学》2014,35(5):1263-1268
作为替代型垃圾填埋场封顶,毛细阻滞型腾发封顶具有诸多优点,但目前主要在欧美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对其在湿润气候区工作性能的研究较少。选用低塑性粉质黏土和砾砂作为填料,在杭州市一露天环境构筑模型土柱并培育植被,量测自然降雨、蒸发和植被蒸腾作用下土柱透水量、地表径流量和各深度含水率变化,探讨毛细阻滞型腾发封顶的工作机制。试验历时15个月,得到该封顶在降雨高峰期、晴热高温期、台风影响期和冬季阴冷期等时段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和腾发作用下粉质黏土含水率变化较大,底部砾砂中也有较小幅度干湿循环,腾发可在整个封顶土层范围内起作用;当粉质黏土底部达到饱和,砾砂含水率接近4%时底部有水透出,此时该封顶暂时失效,后随水汽运移毛细阻滞界面功能恢复,该封顶仍能正常工作;试验过程中,降雨总量为1 782.6 mm,共产生地表径流为53.08 mm,透水为19.64 mm,其他降水均在土层吸持与腾发交替作用下最终返回大气,在试验期间该封顶能有效地阻止降雨入渗。  相似文献   
526.
桂林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安  刘文捷  吕海波 《岩土力学》2014,35(12):3345-3351
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法3种方法,对压实桂林红黏土进行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性量测,研究干密度对于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密度1.4 g/cm3的压实桂林红黏土的进气值约为20 kPa;土-水特征曲线的过渡段与典型的土-水特征曲线不同,含水率或饱和度与吸力的对数坐标关系不是单一直线,而是出现了3段直线,并且中间一段平缓段下降斜率较小;当吸力增大到367 MPa时,含水率仅为0.74%,可认为如吸力继续增大至106 kPa时,含水率和饱和度为0;用吸力与含水率关系表示土-水特征曲线时,吸力较大时不同干密度的曲线重合,认为干密度对土-水特征曲线无影响。用吸力与饱和度关系表示土-水特征曲线时,在吸力较小时,干密度越大,对应的土-水特征曲线越高;当吸力较大时,不同干密度的土-水特征曲线几乎重合。  相似文献   
527.
冻融作用下冻结黄土黏聚力长期强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泓  张豫川  张泽  冯文杰  周波  武俊杰 《岩土力学》2014,35(8):2241-2246
以陕西富平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使土样在封闭系统下经历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作用,分析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黏聚力的变化规律。试验利用球形模板压入试验测定冻结黄土的相对瞬时强度和长期强度,结果表明,第4次冻融循环后冻结黄土的相对瞬时强度最大,之后在第6次大幅度降低,第8次又大幅度增加,但小于第4次,第10次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冻结黄土的长期强度在冻融循环第8次时最大,第6次和10次强度相近,处于中间水平,第4、50、100次时强度最低。相对瞬时强度的变化和其孔隙比、密度的变化整体上是相互对应的,这种变化规律与冻融过程中的水分迁移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强度与物理性质的关系并不明显,它是土样内部结构、矿物成分以及物理性质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528.
重庆丰都岩溶区植烟土壤肥力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兰木羚  高明 《中国岩溶》2014,33(2):216-222
以重庆市丰都县植烟区石灰岩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估算出土壤适宜性指数(SFI),进而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该岩溶区植烟土壤pH多呈弱酸性至中性,有23.08 %的土壤样品pH低于5.00,这些土壤酸化问题较为突出;(2)有机质和氮含量丰富,78.85 %的土样有机质含量处在植烟所需的最适宜范围(15~30 g/kg)内,全部土样的碱解氮含量均在植烟所需的适宜范围(65~100 mg/kg)内,且变异系数仅为0.92 %;(3)土壤全磷表现出中至高含量水平(>0.6 g/kg),但土壤有效磷供应不足,20.93 %土样有效磷含量处在缺乏水平(<10 mg/kg)以下;(4)土壤钾元素供应充足,全钾含量全部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25 g/kg),超过81.84 %土样其速效钾含量处于植烟所需的适宜范围(>150 mg/kg)内;(5)该岩溶区土壤肥力整体水平不高,仅15.38 %土样的综合肥力为较高水平(0.70>SFI≥0.60),57.69 %为中低等水平(0.60>SFI≥0.40),26.93 %为低水平(SFI≤0.40),这与岩溶地区土壤贫瘠且侵蚀退化严重、施肥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为此,建议科学耕作,抑制土壤侵蚀退化,同时通过撒施生石灰等调节土壤pH,并适当提高复合肥中磷素比例。   相似文献   
529.
李宏伟  蓝士斌  赵姗  李松  吴冠男 《测绘科学》2006,31(1):109-110,114
介绍ERP系统的基本知识、体系结构及功能模块,分析了ERP系统中集成GIS模块的需求,并讨论系统集成模式及其关键技术,为GIS参与并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寻求切入点,最后给出了具体的开发实例。  相似文献   
530.
针对SaaS云计算环境,利用开源MongoDB数据库搭建分布式集群存储云平台,从SaaS多租户数据结构模型入手,设计一种"隔离数据库+共享数据库"的体系模型策略,系统研究在MongoDB分片集群下多租户模型的设计。试验表明,该策略对SaaS多租户体系的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