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测绘学   286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201篇
地质学   581篇
海洋学   21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2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采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方法及技术路线,以蒙阴县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区为调查单元,进行业内判读和现场核查,充分掌握了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塌陷区稳沉状况及破坏现状,对塌陷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建议,为采煤塌陷区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2.
More and mor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arcy’s law is not fully applicable in low permeability media,and non-Darcy flow has been identified.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of non-Darcy flow experiments in low-permeability media in recent decades,discuss the existence of non-Darcy flow,and summarize its constitutive equations.The reasons for the threshold gradient were also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for the criterion of the critical point of non-Darcy flow.On this basi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on-Darcy flow experiments in the rock and clay media were discussed,in order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on seepage laws in low permeability media.  相似文献   
943.
2017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河南发生了近14a来罕见秋季连阴雨过程。利用1961—2017年河南省地面气候整编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T检验、小波分析及带通滤波等方法,对此次连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秋季河南连阴雨期间,乌拉尔山高压脊、贝加尔湖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且长时间维持;东欧和里海—巴尔喀什湖两个地区是此次连阴雨过程的上游关键区域,东欧地区大气环流具有准双周到30d的振荡周期,里海—巴尔喀什湖地区具有4—8d的振荡周期。东亚200hPa急流轴东西跨度和急流核的极大风速较常年同期偏大;急流区西南部的辐散区在河南上空有抽吸作用,有利于降水的发生;高空急流纬向风速有三次加强过程,与三次连阴雨过程相对应。在不同的连阴雨阶段水汽输送源地和输送通道不同,三个阶段的水汽来源分别为印度洋、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944.
退耕还林对水资源的影响复杂且尚存在争议,鉴于此本文基于WRF模式对黄河流域及周边的退耕还林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陆地水循环要素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较为敏感。在耕地转变为混交林的情况下,黄河流域面平均降水量在2006–2010年间增多223.17 mm,蒸发增加223.88 mm,而产流减少2.22 mm。随着时间增长,植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逐渐增强。对于降水明显偏多和偏少的年份,同一植被变化对水循环要素影响的空间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945.
946.
胶北地体古元古代花岗岩位于胶—辽—吉带南部,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缘的重要古元古代造山带。西涝口地区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作为胶北地体出露的少数古元古代花岗岩之一,也是西涝口、辽上、郭城等大型金矿床的赋矿围岩,有重要研究价值。笔者通过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分析,讨论了其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经研究发现,该岩体富硅(SiO2=75. 79%~76. 10%),富碱(Na2O+K2O=6. 88%~7. 18%),为准铝质钙碱性岩系列(A/CNK值为0. 86~0. 95);Rb、U、Ta、Pb相对富集,Ba、Nb相对亏损,Sr强烈亏损,岩石10000Ga/Al值为2. 88~3. 50,属A型板内花岗岩;岩体中岩浆锆石具明显振荡环带结构,相对亏损LREE并逐步富集HREE,具明显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加权平均年龄为2113±22 Ma,代表其侵位时间为古元古代;变质增生锆石的HREE富集程度明显高于核部岩浆锆石,且具更加强烈的正Ce异常和稍弱负Eu异常,加权平均年龄为1850±24 Ma,代表区内变质事件年龄;εHf(t)值为-3. 75~+5. 17,TDM2值为2450~2712 Ma,该岩体与胶北地体2. 5 Ga TTG岩石具相同的地壳演化趋势,暗示其源自太古宙陆壳的重熔。  相似文献   
947.
苏德辰  吕洪波  章雨旭  孙爱萍  朱晓青  贺静  袁效奇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6-2022082016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 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硅胶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与硅胶的固化速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相似文献   
948.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二维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在三维实体上实际上是透镜状或席状(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 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燧石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明显快于硅胶的固化速度,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相似文献   
949.
为揭示罗布泊盐湖第四系潜在物源区及凹陷阶段性演化过程,本文对罗布泊第一口钾盐科探深钻LDK01孔更新统不同深度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微区定年分析。Th/U比值显示,钻孔碎屑锆石类型主要为岩浆锆石,少量为变质成因锆石。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09~240Ma、265~304Ma、320~385Ma、406~446Ma、705~880Ma及2376~2405Ma几个区间。综合分析潜在物源区的岩石属性和年龄构成,初步认为罗布泊地区前寒武纪年龄来自北部山前库鲁克塔格地区,加里东期碎屑锆石可能来源于阿尔金造山带和(或)南天山构造带。276Ma的峰值记录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大火成岩省事件,南天山最有可能为主导物源区。印支期和新生代碎屑锆石年龄暗示了北山地块和东天山,甚至较远的帕米尔-西昆仑山等地可能也提供了物源。凹陷周缘富钾岩体广泛出露,经风化、淋滤搬运至罗布泊,为凹陷第四纪成钾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来源。塔里木盆地内部流域带来的碎屑组分是主要的物质来源,近源地区造山带岩体提供的物源有限。碎屑锆石年龄纵向变化特征显示,罗布泊北部地区在中更新世发生一次明显的构造抬升,可能是导致罗北凹地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0.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地球化学大数据样本优选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梦雪  路来君  吕岩  辛双 《岩石学报》2018,34(2):363-371
众所周知,地球化学数据携带有众多地质噪音,这些噪音严重影响地球化学数据信息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对于地球化学大数据融合分析而言,确定样品的有效性及变量优选是滤除地质噪音、建立最优样本集合的必要性工作,因而在地球化学大数据处理分析前需首先进行大样本优选,从而更加客观、真实的揭示地球化学大数据信息及相关地质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1∶20万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数据为例,考虑元素之间的地球化学亲和力与组合匹配关系,建立非线性大样本优选模型。具体做法是基于优选后的样品矩阵,将39个元素变量分解成若干独立因子向量,将最优独立因子向量作为元素组合,其向量各分量作为元素变量的权重,依权重大小进行变量优选;优选后的样本集合可以作为该区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与信息识别的有效地学信息集合,运用这种集合可以有效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外围铀地球化学分析,并为盆地铀资源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