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62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436篇
海洋学   16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Here we report an integrated study of zircon U-Pb age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 for a gneiss sample from the Kongling terrain in the Yangtze Craton. CL imaging reveals that most zircons are magmatic, and a few of them have thin metamorphic rims. The magmatic zircons gave a weighted mean U-Pb age of 3218±13 Ma, indicating the gneiss is the oldest basement rock in the Yangtze Craton found to date. They have εHf(t) value of -2.33±0.51,and two-stage Hf model age of 3679±49 Ma,indicating that the gneiss was der...  相似文献   
992.
土坡稳定分析的颗粒流模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健  王家全  曾远  张姣 《岩土力学》2009,30(1):86-90
边坡的失稳破坏运动是一个存在岩土体的滑动、平移、转动的复杂过程,具有宏观上的不连续性和单个块体运动的随机性。采用颗粒流模拟土坡的变形破坏全过程,不需要假定滑移面的位置和形状,颗粒根据所受到的接触力调整其位置,最终从抗剪强度最弱的面发生剪切破坏,因此离散元法是模拟边坡变形破坏力学行为的比较理想的途径。运用PFC(颗粒流)程序对砂性土坡和黏性土坡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细观参数对土坡破坏型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土性对边坡的破坏型式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颗粒黏性的增大,边坡破坏类型从塑性破坏向脆性破坏过渡。  相似文献   
993.
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1991—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对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产生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与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4.
Five leucaena trees of similar age were chosen in Jiangjia Ravine of Dongchuan, Yunnan Province, China, near which th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y digging profiles 2m in depth and 1m in width. In each section, soil samples at different depths were taken for direct shear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root amount and mechanical compos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the undisturbed soil are related to the root amount, depth, clay content and breccias content. Cohesion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root content, a finding that differs from that of other researchers. In addition,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all these factors.  相似文献   
995.
冰芯记录的过去1000年青藏高原温度变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青藏高原4支记录超过1000 a的冰芯(普若岗日冰芯、古里雅冰芯、达索普冰芯和敦德冰芯)中氧同位素(d18O)10 a平均值变化,研究了青藏高原最近1000 a来的气温变化。4支冰芯记录的过去1000 a气温均是在冷暖波动中逐渐上升,但在变化幅度上存在区域性差异。利用4支冰芯记录恢复的青藏高原千年气温曲线表明,青藏高原中世纪暖期持续到13世纪,期间经历了3个暖期和冷期;14世纪和16世纪是相对冷期,15世纪和17世纪是相对暖期,17世纪末至1920 AD气候冷暖波动频繁;以后快速升温至今,目前为过去1000 a来最暖期。青藏高原过去1000 a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北半球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6.
一种基于区域增长的机载LIDAR滤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Lidar的滤波和分类是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也是目前国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根据Sithole对裸露地面的定义,将"区域增长"用于机载Lidar滤波。通过不同测区进行实验并与八大经典滤波相比较,给出滤波前后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自适应能力强,计算速度快,滤波效果好,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997.
李佼  吴健平 《测绘科学》2010,35(2):183-185
三维场景中三维地形模型和建筑模型等结构复杂,纹理丰富,使得三维数据被称为"海量"数据库,给三维场景在IE浏览器中的的快速加载与显示增加了难度。本文在分析评价现今网络三维可视化方面使用较广泛的软件和技术模式的基础上,介绍Skyline系列软件关于提高三维数据的传输效率的关键技术,并针对此问题进行设计实验,对软件的实用性的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998.
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近年来有着长足的发展,但矿井突水、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等事故仍时有发生,反映了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存在着"瓶颈"。为此,结合云计算、AI、工业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国家提出的煤矿山地质保障2021初步形成、2025基本实现智能化的要求,提出了以"精细动态描述"为目标、以"过程"为对象的"过程数字勘查技术"概念,以及实施过程数字勘查的技术路径,包括"智能钻孔"、"智能勘查"、"智能勘查地质"、"矿山地质神经网络"、"智能矿山地质"。过程数字勘查技术可有效提升煤炭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地质认识,为矿山超前预测、预报、安全生产等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为勘查地质和矿山地质向高度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技术集约化发展创造条件,填补智能地质空白。  相似文献   
999.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于陆内裂谷背景下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的咸化湖盆中。在芦草沟组中发现一类与湖底热液活动有关的幔源热液沉积白云岩,包括方沸钠长白云岩、硅质白云岩与含水铵长石钠长白云岩。作者对该类白云岩开展微米级尺度的岩相学研究,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与详细成因机理。岩矿特征和同沉积变形构造指示白云岩形成于沉积期。白云石为有序性较差的原白云石,呈微米级球状、葡萄状晶体,与方沸石、水铵长石、钠长石及玉髓等热液矿物彼此镶嵌结晶,高温下发生了白云石对钠长石碎屑的交代作用;白云岩锶同位素(平均为0.705 687)显示成矿流体中幔源组分较多;白云岩具有重δ13 CPDB (平均为6.94‰)和轻δ18 OPDB (平均为-8.12‰)。基于成矿流体由幔源热液与湖水混合的假设,利用δ18 OPDB计算估计,研究区白云岩的形成温度较普通云质岩高25~50 ℃。研究表明白云石为幔源热液喷出湖底后直接沉淀形成,并提出可能的成因模式。热液沉积白云岩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白云岩成因类型,研究成果对促进人们理解白云石的形成规律、推动完善成因岩石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深入了解松嫩平原第四纪古气候演化过程,对本区黑土退化的气候影响因素研究有重要理论意义。选择松嫩平原南缘大黑山地垒长春—四平段郭家(GJ)、湾沟(WG)、平安屯(PA)、腰分水岭旁(YP)、西地(XD)、胡家甸(H)、肖家(XJ)7个现代沉积剖面进行磁化率、粒度和色度分析。结果显示:各剖面沉积物磁化率多表现为干燥时期较大、湿润时期较小、寒冷阶段较大、温暖适宜阶段较小的特点。颜色对磁化率影响较大,不同颜色砂或砂质黏土的磁化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红褐色→浅黄色或灰绿色→灰黑色。碳酸盐岩或灰岩物源的存在,使沉积物色度和磁化率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磁化率会随沉积物粒度增大而增大,冻融风化和降雨增多导致沉积物粒度增大,使磁化率升高;但温暖适宜时期,磁化率受物源供给量的减小而减小。磁化率、粒度和色度三指标综合反映出研究区早更新世寒冷干燥→中更新世冷湿—暖湿—冷湿→晚更新世寒冷较湿润的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