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386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363篇
地球物理   444篇
地质学   864篇
海洋学   253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为了分析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热红外亮温异常,收集了以震中为中心30o~45oN 、70o~95oE范围内由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观测的亮温资料,资料时间段为2012年5月1日~2014年4月30日。应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计算了每一个像元的小波相对能谱,得到了分析区域内相对能谱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结果显示,从2013年10月开始相对能谱在震中附近出现异常,随后异常逐渐扩大并向阿尔金断裂带和西昆仑断裂带东段区域扩展。从同年11月开始塔里木盆地西缘的中天山、南天山和西昆仑区域断裂带西段开始出现异常,之后异常区域进一步扩大并向断裂带迁移,最终形成沿塔里木盆地周围断裂带分布的带状异常区域。异常在2013年12月下旬和2014年1月上旬达到峰值,随着地震的临近,异常区域开始减小,异常幅度也开始减弱,至地震发生时震中区附近异常已经消失,但在阿尔金断裂和中天山区域异常仍存在。于田地震发生后异常迅速衰减,2014年2月下旬异常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982.
Conventional shake tables employ linear controllers such as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or loop shaping to regulate the movement.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tune a linear controller to achieve accurate and robust tracking of different reference signals under payloads. The challenges are mainly due to the nonlinearity in hydraulic actuator dynamics and specimen behavior. Moreover, tracking a high‐frequency reference signal using a linear controller tends to cause actuator saturation and instability. In this paper, a hierarchical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develop a high‐performance shake table. A unidirectional shake table is construc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to implement and evaluate the proposed control framework, which consists of a high‐level controller and one or multiple low‐level controller(s). The high‐level controller utilizes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SMC) technique to provide robustness to compensate for model nonlinearity and uncertainties experienced in experimental tes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is compared with a state‐of‐the‐art loop‐shaping displacement‐based controll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hierarchical shake table control system with SMC can provide superior displacement,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improved robustness against modeling uncertainty and nonlineariti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83.
采用室内重型击实实验对含砾黏土的压实特性进行分析,结合CT断层扫描研究材料整体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及黏土的压实程度与掺砾量、含水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掺砾量和不同含水率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大小。结果表明:掺砾量较低时砾粒与黏土之间就已出现粒间空隙;含水率较高时,这些空隙及黏土孔隙中的水在击实过程中难以排出,同时水还阻碍了封闭气泡的逸出,造成黏土的压实效果明显降低;随着含砾量的增加砾粒逐渐起到骨架作用,减小了作用在黏土上的击实能量,也造成黏土的压实程度差于纯黏土。含砾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主要由黏土成分的密实程度控制,因而受到砾粒含量和含水率的影响,整体上随着含砾量的增加而降低,含水率较高时的下降幅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984.
本文收集了733个四川地区的实测钻孔数据,从中筛选出深度大于30m的268个钻孔剖面资料。分别获得了10m、15m、20m、25m和28m不同深度处的平均剪切波速 与 的对数线性相关关系。同时还与Boore(2004)的结果做了对比分析,比较了采用常数外推法和对数线性外推法得到的不同深度处剪切波速的残差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处剪切波速 与 的对数相关关系可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得到的对数关系更适合四川地区。对数线性外推法与常数外推法相比,前者的系统偏差更小;随着深度的增加,两种方法的外推误差均逐渐减小,但常数外推法普遍低估了 值;当深度较浅时,低估的情况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利用大量的不足30m的钻孔资料估计 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5.
成都平原粘性土动力学参数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成都平原地震构造环境主要受近场中强地震和外围大地震的影响。成都平原内的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为河流相的砂卵石层夹粘土、粉土层。这种地层在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个峰值,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本文共收集了107组土动力学参数的实验资料,统计分析了粉质粘土和粘土两种粘性土的实测土动力学参数,给出了它们在不同深度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统计值。然后,选取1个典型钻孔,建立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分别运用本文"统计值"、"十五结果"、"规范值"、"推荐值"进行地震土层反应计算,从反应谱形状、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等方面,验证了本文"统计值"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结果表明在盆地内使用"规范值"和"推荐值"时应谨慎,不然可能会对工程的抗震设防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的"统计值"比"规范值"和"推荐值"更适用于成都平原地区,对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6.
本文选取2001年1月1日—2014年8月31日模拟和数字化地震资料的P波和S波震相,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限定,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和单震多台和达法分别获得了各台站波速比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松原地区波速比空间分布,重点分析了2013年前郭震群发生前后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单台多震和达法得到的净月台、丰满台波速比在2013年前郭震群发生前存在中期异常,2个台站均表现为震前低值中期异常,震后净月台缓慢恢复;单震多台和达法得到的松原地区波速比空间分布显示,松原地区波速比横向不均匀性较强,2013年前郭震群发生前存在椭圆形低值异常区,震后异常区显著缩小。  相似文献   
987.
不同的地震动输入面对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目前工程抗震设防上广泛应用的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分析软件,对成都某典型卵石场地剖面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不同输入地震强度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随不同地震动输入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地表加速度峰值,还是反应谱特征周期,在相同的地震动强度输入下,均是随着地震动输入面的变深而增大,其中加速度峰值最大增加20%以上,反应谱特征周期最大增加10%以上。此结论可为工程抗震设计人员获得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8.
989.
人对所处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显著的空间层次特征,可指导出行路径规划过程。常用的层次空间推理的分层路径计算方法,虽顾及了路网的层次性特征,但道路规划等级与人对路网的层次性认知往往并不一致。而道路网络自身的拓扑结构可客观反映道路重要程度,以及出行者对道路的层次性认知经验。本文以拓扑结构指标表达道路的层次性特征,以此规划驾车出行路径,并通过与出租车行驶路径的匹配度及距离最短路径耗时比评价路径规划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路网拓扑层次性表达的规划路径优于距离最短路径、动态时间最短路径、基于道路等级的静态时间最短路径及基于动态中介中心性分层的距离最短路径,与基于出租车经验建模的路径规划结果相当。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需出租车经验建模所依赖的浮动车系统支持,更利于部署应用。  相似文献   
990.
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有效的稳态风沙流中沙粒体积浓度的数学模型,包括3个部分:稳态风沙流的风速廓线描述、跃移沙粒轨迹的计算、床面沙粒起跳速度分布的描述。利用已知实验的风速廓线作为气流速度场输入参数,跃移沙粒轨迹的计算主要考虑重力和拖曳力,基于体积观点的床面起跳沙粒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分别采用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函数来描述。根据稳态风沙流中运动沙粒的动态平衡特征可推导计算沙粒体积浓度。计算的沙粒体积浓度与风洞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