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73篇 |
免费 | 3021篇 |
国内免费 | 23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9篇 |
大气科学 | 2370篇 |
地球物理 | 3046篇 |
地质学 | 5851篇 |
海洋学 | 1606篇 |
天文学 | 508篇 |
综合类 | 1106篇 |
自然地理 | 10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0篇 |
2023年 | 342篇 |
2022年 | 524篇 |
2021年 | 631篇 |
2020年 | 581篇 |
2019年 | 523篇 |
2018年 | 588篇 |
2017年 | 529篇 |
2016年 | 641篇 |
2015年 | 497篇 |
2014年 | 679篇 |
2013年 | 631篇 |
2012年 | 538篇 |
2011年 | 608篇 |
2010年 | 613篇 |
2009年 | 616篇 |
2008年 | 536篇 |
2007年 | 521篇 |
2006年 | 423篇 |
2005年 | 426篇 |
2004年 | 305篇 |
2003年 | 305篇 |
2002年 | 345篇 |
2001年 | 351篇 |
2000年 | 354篇 |
1999年 | 518篇 |
1998年 | 454篇 |
1997年 | 432篇 |
1996年 | 426篇 |
1995年 | 325篇 |
1994年 | 325篇 |
1993年 | 291篇 |
1992年 | 257篇 |
1991年 | 208篇 |
1990年 | 168篇 |
1989年 | 138篇 |
1988年 | 119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72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38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6篇 |
1962年 | 5篇 |
1958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夏季青藏高原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使用GMS-5的6.7μm水汽图、云图及天气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1995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青藏高原上空的水汽输送过程,总结出中、高层水汽输送的三种环流型特征(脊东型、脊西型和反相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降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ndscapeecology,producedbyaGermannamedC.Trollin1939,wenttoresurrectioninthe1980safterhavingwaveredforoverfortyyears,andnowithasbeenanimportant,complicatedandcomprehensivecrossdiscipline.Inthe21stcentury,thesocialsustainabledevelopmentwillbethemajo… 相似文献
54.
REGIONALGEOLOGYTheMaolinggolddepositislocatedintheeasternpartofthenorthmarginofNorthChinaplatform.GaixianFormationofLiaoheGro... 相似文献
55.
江西相山火山盆地位于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带的最西端,具有明显的东西向构造域与北东向构造域叠加特征,其在扬子东南缘(浙赣段)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流纹英安岩和边缘相碎斑熔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其岩石地球化学、地质构造特征,认为相山火山盆地东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的强烈转换时间为133.87±0.76 Ma至132.01±0.7 Ma之间,可代表扬子东南缘(浙赣段)中生代构造体制强烈转换时期. 相似文献
56.
在对规划测绘成果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测绘辅助检核系统设计思路,并详述基于4个层次的8个检核工具的研制过程及功能。经过具体项目实践检验证明该检核系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实用性和扩展性,可有效提高检核效率和数据成果质量,对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7.
Direct measurements of calcite faces were performed using in situ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to reveal the dissolution processes as a function of solution saturation state and temperature. Time-sequential AFM images demonstrated that step velocities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undersaturation. The anisotropy of obtuse and acute step velocities appeared to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as solutions approached equilibrium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d. At saturation state Ω > 0.02, a curvilinear boundary was form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acute steps and the initially rhombohedral etch pit exhibited a nearly triangular shape. This suggests that the and steps may not belong to the calcite-aqueous solution equilibrium system.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saturation state (Ω ? 0.3) led to a lack of etch pit formation and dissolution primarily occurred at existing steps, in accordance with Teng (2004). Analysis of step kinetic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yielded activation energies of 25 ± 6 kJ/mol and 14 ± 13 kJ/mol for obtuse and acute steps, respectively. The inconsistencies in etch pit morphology, step anisotropy, and step activation energie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with those of studies far-from-equilibrium can be explained by increased influence of the backward reaction, or growth, near-equilibrium. We propose that the backward reaction occurs preferentially at the acute-acute kink sites. The kinetics and effectiv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near-equilibrium calcite dissolution presented in this work provide accurate experimental data under likely CO2 sequestration conditions, and thus are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robust geochemical models that predict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mineral-trapped CO2. 相似文献
58.
主要基于华北平原上93个钻孔中沉积物详细观测和分析数据,结合182组14C测年和埋深数据、参考前人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迁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估算出2600年以来黄河下游在602BC~11A.D.,11~1034A.D.,1034~1128A.D.,1128~1855A.D.和1855~1997A.D.等5个历史时期的年平均沉积量分别是3.89×108t/a,2.24×108t/a,6.63×108t/a,6.78×108t/a和8.47×108t/a。通过建立黄河下游有无堤防和决溢频率与泥沙输移比的关系,计算出5个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平均年输沙量分别是6.2×108t/a,6.8×108t/a,8.3×108t/a,11.5×108t/a和15.3×108t/a。进而探讨了黄河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历史上王景治河后出现的600年安流时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研究2013年1月29日哈萨克斯坦6.1级地震前新疆境内形变资料异常。结果表明:震前乌什水管仪两分量、伸缩仪北南分量、体应变和克孜尔水准、基线存在趋势性转折异常;乌什水管倾斜仪北南分量、体应变、分量式应变与柯坪垂直摆倾斜仪北南分量、拜城地倾斜两分量和库车东风煤矿地倾斜北南分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短期异常,趋势异常和中短期异常显著。 相似文献
60.
闽浙泥质区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来源复杂,记录着自然气候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大量信息。本研究对该泥质区2站位岩芯中脂类生物标志物——游离态脂肪酸近160年来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沉积物样品游离态脂肪酸均以微藻类和细菌等海洋自生生物源为主,陆源高等植物贡献较少。结果进一步表明,东亚季风、黑潮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等自然气候环境因素变化主导了海源游离态脂肪酸总量:20世纪明显高于19世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异常发育;长江全流域洪水事件(1998年、1954年和1931年)致使该泥质区陆源游离态脂肪酸异常增加,海源则减少。人类活动则主导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游离态脂肪酸的持续增加,尤以海源增加最为显著;长江三峡大坝建设影响了硅藻的生长。i-C15:0%指标反演该泥质区的低氧程度20世纪50年代后呈显著增加趋势,80年代中期后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