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604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3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91.
492.
Silicified flake conglomerates and in situ stratiform stromatolites of the Upper Proterozoic (c. 700-800 Ma) Limestone-Dolomite 'Series', central East Greenland, contain well preserved microfossils. Five stratigraphic horizons within the 1200 m succession contain microbial mat assemblages, providing a broad palaeontological representation of late Proterozoic peritidal mat communities. Comparison of assemblages demonstrates that the taxonomy and diversity of mat builder, dweller, and allochthonous populations all vary considerably within and among horizons. The primary mat builder in most assemblages is Siphonophycus inornatum, a sheath-forming prokaryote of probable but not unequivocally established cyanobacterial affinities. An unusual low diversity unit in Bed 17 is dominated by a different builder, Tenuofilum septatum, while a thin cryptalgal horizon in Bed 18 is built almost exclusively by Siphonophycus kestron. Although variable taphonomic histories contribute to observed assemblage variation, most differences within and among horizons appear to reflect the differential success or failure of individu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colonizing different tidal flat microenvironments. Twenty-two taxa are recognized, of which two are described as new: Myxococcoides stragulescens n.sp. and Scissilisphaera gradata n. sp.  相似文献   
493.
变石状(alexandrite-like)矿物的吸收光谱和它们的颜色起因作了概述。变石,是金绿宝石矿物的一个变种,它的颜色被认为是Cr~(3+)出现在金绿宝石结构中的Al~(3+)位置造成的,它进入Al_2位置比进入Al_1位置更为优先,因为它的Al—O间距较大。变石的吸收光谱显示出处于八面体配位的晶格位置中Fe~(3+)和Cr~(3+)的强带。Cr~(3+)光谱中较强组份的数量和偏振强度可用Al_2配位多面体(m对称)的畸变加以解释。在Al_1位置上的Cr~(3+)的谱带强度较低,并且只能看成Cr~(3+)(Al_2)带的台肩。变石状石榴石可被细分为富铬镁铝榴石和富锰铝榴石质的、含钒和(或)铬的镁铝榴石。在两个变石状石榴石族中,Cr~(3+)(4T_2←4A_2)和V~(3+)(3T_2←3T_1)的最大吸收大致位于17500Cm~(-1)的光谱区。这一事实可用两个石榴石族县有近似的晶体场强度解释之。变石状天然刚玉的光谱则用Cr~(3+)(V~(3+))、Fe~(3+)的d-d跃迁以及Fe~(2+)/Ti~(4+)和Fe~(2+)/Fe~(3+)的电荷转移带的迭加来解释。在变石状萤石谱中,可以观察到y~(3+)、Ce~(3+)和Sm~(2+)的吸收带。所有具有颜色变化的矿物和其它变石状相的吸收谱,除了在17300和17800cm~(-1)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强吸收之外度还在1500和1600cm~(-1)之间以及19700和2IOOOcm~(-1)之间出现最小吸收。比色研究表明,将日光变为人造光时,色,图中主要波长向其红光区位移。在日光中是绿色的晶体,在人造光中通常变成红色,在日光中是蓝绿色或浅蓝色的晶体,在人造光中变成淡红紫色。  相似文献   
494.
中Fort Frances矿区的叶片状含金石英脉产于韧性剪切带中,它们是由于区域性劈理的扩容作用形成的。这些构造在动力上与区域大型横推断层有关。金矿化被认为是后生的,并可能与断裂期间的流动体震动上泵(Seismic pumping)有关。金矿化与大型断裂带的空间关系普遍存在于威毕库恩地区。与之相关的次级构造的确认,是本区金矿勘查战略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495.
序言由于新的证据不断地积累,日益明显,支持地球早期大气圈存在自由氧的论点必须给予认真考虑。对自由氧是否存在的争论比较少了。然而,这种氧的含量水平及其供应来源则成了注意的焦点。在地球历史的最早期就存在氧的光解作用,在氧的光合作用出现以前,要求人们重新考虑有关生命起源及其早期演化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原始有机物质来源于大气  相似文献   
496.
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落基山脉的丘陵地带有几个开采的气田位于剧烈冲断层形成的圈闭中,该区以冲断层为特征,密西西比岩石(下石炭统)中发现了天然气,气藏埋深为3—6km,且距落基山脉的山前越近埋深越大,该区露头岩石是白垩纪砂岩及海源和陆源的页岩。整个地区为保留林带,与阿尔伯达省的其它油气田开采区不同,该区没有工农业电噪音(管道、输电线、电子围墙等),由于无电噪音,使得该区成为确定气藏能否产生用地面电法可以检测的电性异常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497.
自从上新世以后的某个时间起,日本海的东缘就处于会聚的地质构造状态。缝合线位于日本Yamato海盆与Tohoku(东北)弧之间的海—陆边界上。沿着这条缝合线,可以观测到洋壳和壳下层的早期俯冲和仰冲,沿此缝合线有许多N-S走向的、以断层为边界的海岭和海槽。沿该带发生的几个M=6.9—7.7的压缩型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几个地质逆断层的观测结果一致。日本海地区的会聚应力,可能是由于印度-欧亚碰撞及其有关的东亚地区板块内或微板块之间的运动形成的。阿穆尔板块向东运动,引起沿该板块西缘的贝加尔扩张,以及沿其东缘的日本海会聚。  相似文献   
498.
大量可利用的非再生性能源限于重氢和地下热干源.大量的可再生性能源是太阳和大气层中的电.这四种可作为基本的能源,但是至少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它们对总的能源预算未必能作出重要贡献.合成燃料已投入生产,然而由于经济的和环境上的考虑,能源形式的普遍转换受到限制.风、水和生物质的转变将得到发展,但其作用仍比较小.因此,可以直接预见的能源需求的大部分还是要靠煤、铀和石油来提供.煤的利用可以回溯到几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那时用煤做火葬的燃料.煤被古希腊和罗马人利用,以后为美洲印第安人、中国人秆欧洲国家所利用,并逐渐取代了动物、风、水和  相似文献   
499.
We use the astrophysical hydrocode ZEUS to compute high-resolution models of the disruption and deceleration of cometary fragments striking Jupiter. We find that simple analytic and semianalytic models work well for kilometer-size impactors. We show that previous numerical models that placed the explosion much deeper in the atmosphere failed to fully resolve important gasdynamical instabilities. These instabilities tear the comet apart, greatly increase its effective cross section, and bring it to an abrupt halt. A 1 km diameter fragment loses over 90% of its kinetic energy within a single scale height at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of order 10 bars.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it explodes.  相似文献   
500.
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技术及在首都圈地区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超低频 (SLF)电磁波技术利用地球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相结合的原理 ,由人工产生大功率电磁波信号。在地面很大范围的许多测点同时测量该信号 ,可研究空间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结构 ,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 ,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在首都圈地区的观测表明 ,SLF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超过天然场源信号数倍以上 ,所得到的视电阻率数据精度远高于天然源方法 ,并有长时间的稳定性。在测量期间距测点约 12 0km发生的迁安 4 .2级地震与观测的电磁场异常和视电阻率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性 ,并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推测它们是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区局部构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