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2篇 |
免费 | 148篇 |
国内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篇 |
大气科学 | 123篇 |
地球物理 | 112篇 |
地质学 | 300篇 |
海洋学 | 111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33篇 |
自然地理 | 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十余口探井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和对多年来积累的大量微体古生物分析资料的复查 ,将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三段 (ES3)和四段 (ES4 )的介形类化石群自下而上分为 3个组合和 3个亚组合 :Cyprinotus igneus组合 ,分布于沙四段下亚段 ;Cyprinotus altilis- Cyprinotus jiyangensis组合 ,分布于沙四段上亚段 ;H uabeinia sinensis组合 ,分布于沙三段 ,其中 H uabeinia obscura- H uabeinia costatispinata亚组合分布于沙三段下亚段 ,H uabeiniasinensis- Candona binxianensis亚组合分布于沙三段中亚段 ,H uabeinia huidongensis- Cyprinotus dongmingensis亚组合分布于沙三段上亚段。各化石组合特征比较清楚 ,为东濮凹陷沙三段、沙四段的划分以及与渤海沿岸盆地的对比提供了依据。虽然东濮凹陷缺少渤海沿岸盆地沙四段顶界的标志性化石 Austrocypris,但该区沙三段、沙四段介形类化石组合整体面貌与整个渤海沿岸盆地相比仍然具有可对比性 ,从介形类化石组合方面来确定本区沙三段、沙四段的界线仍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一九八一年初夏东南亚地区大气热源结构及其对经向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热力学方程和水汽连续方程计算了东南亚地区1981年初夏的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分布情况。文章讨论了大气热源的演变与该地区经向垂直环流的相互关系,并讨论了大气热源和经向环流在南海和中南半岛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经向环流圈与大气冷热源的分布密切相关。东亚季风建立后的大气热源中心在南海北部,热汇区在赤道附近,相应的最大上升气流也出现在南海下沉区主要在赤道南侧,而且南海的经向环流比中南半岛的要强盛的多。大气热源对于经向环流圈的形成和维持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头号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拉木伦河缝合带以南,侵位于新太古代变质花岗岩中,被晚侏罗世钾长花岗岩所侵入。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了(236.2±9.6)Ma(MSWD=3.6)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应代表其侵位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ω(SiO2)为73.09%76.96%,ω(Na2O+K2O)为8.14%76.96%,ω(Na2O+K2O)为8.14%8.95%,A/CNK为1.03%8.95%,A/CNK为1.03%1.13,标准矿物计算中各样品均出现刚玉(C),σ值为1.951.13,标准矿物计算中各样品均出现刚玉(C),σ值为1.952.54,为过铝质岩石、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蛛网图中,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Eu为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HFSE),Zr/Hf比值偏离较大,为S型花岗岩,并且岩浆作用后期可能与高温含水流体发生了相互作用。头号岩体形成于造山晚期向造山期后转变的构造体制下。结合前人区域研究资料,认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已沿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闭合。 相似文献
25.
26.
为提高鱿鱼加工下脚料的利用率,以秘鲁鱿鱼肝脏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和凝胶蛋白分离技术等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鱿鱼肝脏蛋白酶解液经过超滤处理后(分子质量为20k Da),用Sephadex G-100初步分离,得到五个组分,对分离的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血压活性能力最强的是组分二,测定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1.8mg/m L。对组分二进行活性条件分析,结构表明其ACE抑制活性在温度0—100°C、p H 1—12之间基本没有变化。最后用DEAE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LH-20对组分二继续分离纯化,得到组分六和组分七,测定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达到1.52 mg/m L和2.16 mg/m L。本研究可为利用鱿鱼加工下脚料开发降血压活性肽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缓冲材料大型试验台架和热-水-力-化学耦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冲材料作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一道重要的人工屏障,与高放废物容器和处置库围岩直接接触,在高放废物衰变热、辐射作用和地下水等影响下产生复杂的热-水-力-化学耦合作用,为了验证缓冲材料是否能长期有效地发挥其屏障材料的作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利用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组装并运行了模拟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室 尺寸的大型缓冲材料膨润土试验台架(China-Mock-Up)。建立了缓冲材料试验台架的安装和试验方法,依据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揭示了热-水-力-化学耦合作用条件下膨润土中的相对湿度是在加热器的热效应和外部供水的湿效应共同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压实膨润土中应力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膨润土遇水膨胀和加热器的热效应引起的,试验验证了模拟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室内加热器(废物罐)运行初期的位移过程,为缓冲材料和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29.
30.